何映宇
家政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兩萬億,不少投資研究機構將其視為一個投資風口,但最核心的問題是監管遠遠沒有跟上,這恐怕是現在中國家政痛點的根本原因。

杭州發生的慘案讓人無法接受,這簡直就是一出現實版“農夫與蛇”的故事!令人扼腕嘆息之余,也讓人對家政市場亂象心生疑慮:被害人一家以月薪7500元聘請的保姆,為什么仍然得不到品質的保證,竟然讓一個有諸多前科的女賭徒登堂入室最終釀成慘禍?
這問題出在什么地方?
培養信任機制
當下的保姆市場存在諸多問題。而在保姆和客戶間一手托兩家的家政公司,有相當一部分,幾平方米租來的房子加一部電話一張桌子就是全部的家當。什么星級月嫂特級育兒嫂滿天飛,可是呢,怎么個“星”法,“特”在哪兒?都是中介公司自己說了算,沒有任何第三方的認證機構可以客觀評價。保姆們的實際能力,工作年頭,無從證明和評判。
北京市家政協會的數據顯示,目前北京的保姆中,初中以下學歷的占92%,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農村。
上海家好月圓家政服務公司負責人徐開富先生也承認,家政服務人員的水平參差不齊:“來當家政服務人員的,很多都是農村來大城市打工的中年婦女,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法律意識單薄。雖然這兩年大城市中保姆的工資漲了很多,但這筆收入中并不包括四金五金,所以如果去除正規企業應該繳付的四金五金,她們的收入并沒有那么高,而大城市中的生活成本又節節攀升,工作技術含量不高,社會認同感較低,這恐怕是杭州事件產生背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在他看來,保姆的問題不能因為杭州事件而被放大,他強調保姆中像杭州這名放火者這么極端的還是少數:“這么多年你聽到過幾起?保姆貪小便宜司空見慣,保姆與老人產生感情導致家庭矛盾的也時有耳聞,但是殺人放火,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還是極個別的。”
而很多時候,雇主對于保姆,是不是都待保姆如家人呢?他覺得家政服務是兩方面的問題:“很多時候,保姆也要遭受來自他人的冷眼。一方面是用工荒,找不到保姆月嫂,另一方面是雇主不滿意,如何去建立客戶的信任機制是當下家政行業的一大痛點。這需要強大的品牌支撐,信任機制既是痛點,也是企業的機會,而市場的培育、客戶的宣教同樣也很重要。”
信任機制的培養,需要家政服務行業的努力,也需要用人家庭的理解。“我們也碰到過很挑剔的雇主,三天兩頭更換保姆,有些保姆也沒做錯什么事就給換了,有時候心理上有不平衡也好理解,好像做服務行業就低人一等,我們也特別希望得到雇主的尊重。”
他覺得這其實是我們文化的缺陷,傳統意識中,保姆、傭人都是下等人,這種觀念根深蒂固,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而在杭州保姆放火事件之后,特別需要培養信任機制,如果不能,那未來無人敢用保姆,也無人敢做保姆。
急需法律建設
那如何培養信任機制呢?靠人與人之間樸素的感情支撐嗎?
根據經濟學家湯敏的調研,如果保姆市場能步入規范,那么這個行業可以吸納500萬甚至上千萬的女性農民工就業。家政行業的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兩萬億,不少投資研究機構將其視為一個投資風口,但最核心的問題是監管遠遠沒有跟上,這恐怕是現在中國家政痛點的根本原因。
徐開富對記者說:“在新加坡、中國香港地區,政府都制定有專門的《雇傭條例》,對于勞資雙方以及中介機構的權利、義務都做出細致的規定。而我國大陸在這方面還是比較滯后的,還沒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對此有專門的規定。家政公司、家政服務員、雇主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參照民法及合同法的有關規定調整。因為市場對保姆有強大需求,有了規范,這個市場就能健全,沒有規范,就會亂象叢生。”
2016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制訂了《江蘇省家政服務合同》,在全國都有示范意義。
在合同中,雙方約定試用期時間,在試用期內,保姆達不到約定技能等要求,或符合雙方約定的調換條件,家政服務機構應在雇主提出調換要求后3天內予以調換,調換后試用期重新計算。當然,在試用期,保姆工資不能少,甲方應按乙方家政服務員的實際試用時間支付試用期服務費,多少錢一天合同上也得注明。雇主換人頻率也得有個度,在合同期內免費換人超過約定數,那就要收服務費了,雙方可約定每換一次加收多少錢。
試用期滿后,雇主應按標準支付服務費,包括保姆工資和家政公司管理費。如保姆實際服務時間不足一個月而雙方終止合同時,雇主按實際服務天數支付服務費,多退少補。什么時候支付工資?“合同書”明確,可按月、季、半年、一年支付,不過要具體選一種。不得以任何理由拖欠、克扣。
“頻繁換保姆,不僅讓雇主花冤枉錢,還會引發矛盾糾紛,”徐開富說,“《江蘇省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中就約定了保姆試用期。雇主和雇用的保姆都可以互相試用,這不是更加人性化的措施嗎?就在前兩天,上海也出臺了首個家政標準,我覺得是非常及時的,對于規范整個行業有重要意義,家政服務人員應該信息透明化,建立誠信制度。家政市場只有專業化、規范化,才能讓保姆和雇主雙方都滿意。比如我們上海的家政標準就規定,客戶如因突發事由需解聘家政員,應提前72小時通知家政服務機構。保姆綜合素質的確需要進一步提升,工作的范疇也需要進一步規范。只有走上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道路,這一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6月22日,上海出臺了上海首個家政標準。標準規定:家政員在簽訂服務協議前,應提供前一家任職的家政服務機構或客戶出具的評價意見或推薦信;家政服務機構與家政員簽訂服務協議時,應明確家政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費用的承擔方;家政員因個人原因需提前中止服務協議時,應提前15天告知客戶或家政服務機構,等家政服務機構安排人員接替后,方可中止等。這對于亂象叢生的家政服務行業顯然是一記重錘。
現在,已經有很多高素質的人才開始看上這一行業的前景,上海已有留洋博士涉足家政行業,有國際資本介入家政業,我國一些高校也開始關注家政行業,河北工業大學開設了家政藝術系,東北農業大學、北京海淀走讀大學開設了家政系,相信得到法律的約束和保護之后,家政行業的未來會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