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芬+李冬
【摘 要】本文總結了國內外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的情況和經驗,提出通過開設系統的創新創業課程和研究體系、組建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專業化隊伍、統籌資源建立有力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系統,推進國內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
【關鍵詞】創新創業 課程化 現狀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C-0032-03
國外創業教育歷經半個多世紀之久,國內開展創業教育也有近30年,在這一過程中,國內外不少高校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本文總結出國內外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經驗,用于指導國內尤其是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進行相對緩慢的高校。
一、國外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總體情況和經驗
創業教育發源于20世紀50年代美國,1947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爾斯·梅斯為MBA學生開設的“新企業管理”被認為是美國大學創業教育中的第一門課程,也是創業教育在大學的首次出現。這個出現的標志往往被認為是創業教育的起點。自此,不少大學紛紛在校園里開展各類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外的創業教育(包含創業實踐活動)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層次、學術研究等方面,已經形成了自成一體的縱深型教育和研究的模式。
作為一種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國外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創業實踐活動已經相對成熟,不少國家的創業教育課程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體系。具體表現為:
(一)課程和研究體系完備。國外創業教育在課程設置方面,都將創業及創業教育作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投入足夠多的人力物力開展前瞻性的研究,依據所開展的創業領域的研究結果及實際,搭建了較為完備的創業教育課程內容和研究體系。在教學內容方面,多注重涵蓋較為系統化的豐富內容,主要是創業構思、融資、企業創辦、創業營銷、企業管理等課程,有些學校還細分到結合企業各成長階段的管理教育,如初創型企業、成長型企業、家族型企業創業管理等課程,課程門類齊全。在課程教學內容方面,無論是中小學與大學之間的銜接,還是各個級別和類別的創業教育內容的系統性之間的銜接,都相對順暢且有不同的區分度,如對中小學和大學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不同的側重點,這不僅在教學內容設置方面保證了創業教育的從小學到大學的延續性,還能從學生成長身心規律方面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的調整和補充,有利于學生對創業教育內容從認知到深度了解和實踐的掌握過程。
(二)隊伍建設專業化專家化。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創業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國外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了不少有益嘗試并取得了收效。一是為創業教育配備雄厚的師資隊伍,以美國的仁斯里爾理工大學為例,該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有22名,開設了20門課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有20名,開設了23門課程。二是積極為創業教育教師隊伍為提供和創造最為專業化的各級各類培訓。如為教師提供各種教育研討會、創業論壇、創業大賽觀摩等專業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教育教學水平。三是鼓勵教師從事創業實踐或體驗活動。國外不少創業教師都有創業經歷或到企業實習實踐的經歷,他們對創辦企業及創業企業的發展趨勢、成長歷程、市場應變等方面都有深入的觀察和體驗,這些經驗的習得和積累,對于教師日后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有效地對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進行指導很有幫助。四是聘請社會資深人士參與到教育教研活動中,提升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這類教師往往是具有資深創業經歷和學術研究背景的人士,他們到大學里來傳授創業知識或講授創業經驗,往往深受學生歡迎,他們的加入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為權威和廣闊的知識面,也極大地帶動了教師隊伍間的資源整合和共同促進與提高,對于師資隊伍的建設起到了促進作用。西方國家在創業教育專業化的人才培養方面,已經相對成熟。目前西方國家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都實施了專業化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以英國為例,英國在不少高校本科教育階段開設了創業學專業或創業方向,這種模式有利于有志于在創業教育領域有所發展的學生能系統化地學習創業知識、培養創業精神、挖掘創業潛質、提升創業素質。有的高校開設了創業學領域的碩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的學位教育,這有利于有志于在創業教育和實踐領域深入開展研究和實踐的學生能有深度學習的機會,是培養創業意識、能力較強的高層次專業化人才的有效途徑。在這方面,我國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創業教育支持系統強大有力。在國外,創業教育支持系統相對完備且強大有力。首先是政府層面,對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的開展給予經費、政策、環境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資金幫扶方面,如美國政府設立了專門用于支持和扶持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活動的基金會,同時每年以各種創業或商業設計大賽獎金等方式向高校提供大量的創業教育幫扶資金,為高校鼓勵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在輿論支持上,整個社會輿論氛圍都給予創業活動極大的正面宣傳和支持,如《商業周刊》等權威性刊物將創業活動刊登在頭版頭條。在社會資源利用和整合方面,不少社會、企業界人士也主動關心并加入高校的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如英國政府設立專門的機構為小企業服務,其成員由20多個具有經營中小企業實踐經驗的創業家或資深人士組成,他們參與大學創業推廣活動,為有創業抱負的大學生提供建議和咨詢、開展一對一指導舉辦創業促進活動等;同時,高校也主動與政府、社區、企業、校友會等建立起廣泛和有效的溝通和聯系,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形成了高校與政府、企業、社區、校友會等社會資源的良性互動和有效整合,滿足了本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各種所需資源的需求。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從立法上支持高校創業教育工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大學生創業金融、稅收法律法規。從高校層面來說,高校應理順內部各職能部門的關系,形成支持創業的環境,不斷完善相關規章制度,將國家的有關政策盡量落地,如彈性學制管理辦法等,用于引導和鼓勵、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這些措施和做法,在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活動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政府的政策從出臺到落地的銜接、社會輿論氛圍的支持、高校的主動與社會資源對接等方面,目前都做得相對不夠。
二、國內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總體情況
(一)創業教育起步晚,但目前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已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百花齊放的模式。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期。2002年教育部將清華大學、武漢大學、南京財經大學等9所大學列入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單位,率先在全國高校嘗試開展創業教育活動。自此,創業教育在我國各大高校中得到扶持和發展,不少高校在結合本校實際的基礎上,緊跟社會發展趨勢,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目前,走在相對前列的如清華大學,早早開設了“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大學生創業基礎”“創業管理”等課程,南開大學的“創業管理”課程、廣東紡織職業技術學院的“創業教育”等16所院校的創業類課程被批準為國家級精品課程。這些高校的創業教育以本校專業特色實際為出發點,緊緊圍繞人才培養來設置課程,逐漸搭建起了多樣式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如有與專業設置緊密聯系的“創業教育+專業教育”模式,有面向所有在校生開設的“通用性+普及性創業教育”模式,有結合本校實際而開設的“特色化+創業教育”模式。以試點學校以外的華東理工大學為例,該校把“創業精神導論”作為必修課程面向全校開放,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學期公開授課,重在對創業精神的詮釋和培養。第二專業教育可以單獨設置創業教育方向的專業,通過系統的專業訓練,推動學生深度學習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
(二)各高校創業教育發展和建設程度百花齊放,總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盡管20多年來,我國的創業教育課程在各高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由于各高校的重視程度和起步時間不一,課程建設程度也不一樣,具體表現為教學內容側重點不一致、考核評價方式不一致、師資隊伍建設程度不一等方面。以國家精品課程網上的7所高職院校的創業教育課程的內容設置為例,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網絡創業,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主要是從能力訓練的角度來談創業教育。這些課程內容多不全面,建設質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高校創業教育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目前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大多有以下幾種模式:一是獨立運行模式——創業學院模式,即高校獨立設置創業學院,以相對專職和專業的人員來負責本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統籌開展;二是依托學院模式,即依托商學院或經管學院等有商科專業人才培養資質的學院,結合實際組成專兼職教師隊伍來開展本校的創業教育教育工作;三是“行政部門+教學部門”聯動式運行模式,即由學院領導牽頭,負責就業創業的部門和負責教育教學的部門聯合起來,共同組織實施本校的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等工作,學生工作、團委、各二級學院等部門共同協同開展工作。這種模式也是目前我國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主要模式,但在這一過程中,這種聯動式的模式容易受到部門之間分管領導及部門間工作職責的影響,順暢的管理關系得不到真正疏通,會影響工作合力的形成。同時,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和不同高校間不同的教育資源的調配和發展程度不一樣,各地區和各高校之間的創業教育之間也沒能形成資源共享的育人合力。基于此原因,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的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2.創業教育缺少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很多高校都依據資源配置情況,組建了一支校內外教師組成的專兼職教師隊伍,在校內專職教師方面,因受到學歷和經歷背景及學校體制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教師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程度相對較低,不少老師沒有在企業掛職或任職的經驗,在指導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時,因缺乏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科學設計和深入研究、缺乏對創業實踐活動的了解和掌控,效果不好;在兼職教師隊伍方面,因大多是聘請工商企業屆人士,尤其是企業界人士,隊伍流動性大,且目前國家對這類教師的聘請沒有出臺相應的政策或標準,因此在隊伍建設方面缺乏準入標準、缺少認證體系和激勵機制,導致這類教師隊伍在教學方式、教學效果提升和后續發展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難,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建設。
3.高校創業教育學科體系尚未建成。目前不少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或實踐活動主要有兩類:一是第一課堂的教學活動,二是第二課堂的團學活動。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教育教學和實踐活動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深究起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科體系有待完善。創業教育作為一個系統的教育領域,支撐它的不僅僅是“創業基礎”或“創業實務”等這樣單一的課程,也不僅僅是研究型本科院校的課程本位或應用型院校的實踐課程本位,而應該是包含金融、營銷、法律等綜合內容在內的系統和系列的課程,由這些課程構成完整的一個學科體系。二是創業教育理論研究不夠深入。目前有不少創業教育類課題研究,也有不少創業教育類新教材,但是在學術界方面,比起國外的理論研究現狀,我國的理論研究深度和縱度還有較大差距,還有不少問題亟須研究和解決。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化建設路徑
(一)開設系統的創新創業課程和研究體系。依據國外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的經驗和我國高校的實際,建議各高校搭建“學生專業+創業理念普及(必修)+創業實踐(選修)”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內容涵蓋創新創業思維教育和實踐探索所需的金融知識、政策法規、實踐經驗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及實踐能力,以幫助大學生培養創新創業意識,使他們將來在崗位上創新創業;幫助大學生掌握創辦企業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將來能創辦企業或進行其他創新創業活動。
在開設系列完整課程的同時,各高校還應根據本校實際,建立創新創業學院或成立創新創業中心、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等職能部門或機構。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及實踐活動的同時,還應牽頭組織開展創新創業領域的研究,這些研究可以是針對創新創業教學、創新創業實踐等方面,也可以是純理論研究,研究成果形式可以是論文、著書或是其他軟件等。科學研究的內容越豐富、領域越寬泛,越有助于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朝著縱向深度拓展,越有助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二)組建專兼結合的創新創業專業化隊伍。教師隊伍建設的專業化專家化,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重要支撐之一,因此各高校必須重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一是要搭建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平臺。目前大多數高校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師資隊伍多是輔導員、團干,多是行政兼課,多數人沒有在這個領域進行深度研究的時間和精力,也沒有在這個教學領域參加深度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這類教師隊伍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制約。因此高校應針對這支校內行政兼課的教師隊伍,給予更多這方面的專業學習和培訓的機會,尤其是到企業學習、掛職鍛煉的機會。二是要組建一支經驗豐富的、涉及經濟領域廣的校外師資團隊。因創新創業活動對教師的實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校內教師受到工作環境、機制等方面的影響,在創新創業實踐方面的積累不夠多,因此需要引進一支實踐經驗豐富的校外師資隊伍參與到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中,彌補不足。三是鼓勵和支持教師創新創業積累豐富實踐經驗。人社部《關于支持和鼓勵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鼓勵有條件的創新創業教師離崗創新創業,各高校應根據本校實際,盡快將政策落地,鼓勵任課教師創辦創新企業或參加相應實踐,這樣有助于積累創新創業實踐經驗,有利于豐富教學案例,充實教學內容。
(三)統籌資源建立有力量的創新創業教育支持系統。首先,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程,也出臺不少相關文件來促進社會創新創業,教育部、團中央也專門下發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文件,各高校應根據文件精神,將各項要求盡量落地,如為創業大學生提供休學創業的便利、大學生參加創業實踐活動可折算學分等,這些舉措將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權益。其次,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通過學校財政出資、社會融資、校友捐贈等方式,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更多資金支持,如投資創辦眾創空間、設立小額創業扶持資金、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創新創業大賽獎金等,為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最后,高校應營造全員育人、創新創業的氛圍。目前各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但不少院校正是由于這種“集體重視”導致每個職能部門、二級學院都在努力開展自己的創新創業工作,沒能形成整體合力,沒能將創新創業做強做大。因此,各高校應結合自身實際,選定牽頭部門統籌開展責全校的創新創業工作,其他職能部門、二級學院在總規劃下協調穩步推進,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工作。
總之,大學生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而課程設置及課程開設情況是其中重中之重,我國高校應借鑒國內外成功的創業理論和實踐經驗,結合本校實際,努力構建體系完善的、實踐平臺好的,以及具有多元主體通力合作的系統化課程體系,推動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更多創新創業人才,為我國的“雙創”教育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鄧漢慧,劉帆,趙紋紋.美國創業教育的興起發展與挑戰[J].中國青年研究,2007(9)
[2]錢宗霞.中外大學生創業教育比較分析及啟示[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1)
[3]鄧漢慧.美國的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4)
[4]張涵.高職院校建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1)
[5]房國忠,劉宏妍.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及其啟示[J].外國教育研究,2006(12)
[6]王保義.西方國家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及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5)
[7]鄭澤萍,張璐璐.美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11)
【作者簡介】羅蘭芬(1981— ),廣西田陽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團委,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李 冬(1984— ),湖北十堰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院團委,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