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欣?
摘 要:本文根據科普電視片的特點,就科普電視片制作應重點加強的幾個方面進行了闡述。一是要增強畫面的構圖效果,畫面構圖要注意動靜結合、選準角度、主體突出;二是加強虛擬技術的應用,重點注意運用虛擬情景、虛擬對象和虛擬光效;三是要發揮計算機動畫的優勢,運用動畫表達科學原理,增強趣味性和觀賞性,表達宏觀、微觀世界和再現歷史。
關鍵詞:科普電視片;畫面構圖;虛擬技術;計算機動畫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06-0145-02
科技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之本,而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是科技發展的兩翼。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時強調指出: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推動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在全社會推動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是地方電視臺一項義不容辭的任務。本文擬就科普電視片制作應予側重的幾個方面,談幾點粗淺認識。
和其他電視片相比,科普片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內容的科學性。科普電視片傳播的是科學知識或科學技術,觀眾收看后或豐富其知識視野,或學到有關技能,從而使科學素養得到提高。因此,科普片不能有夸張、虛假成分,必須科學真實;二是結構的緊湊性。科普節目不像文藝節目,依次看這個節目與那個節目可以沒有關聯。科普電視節目往往是一期播一個專題,重點宣講某一方面的問題,因此結構上具有較強的緊湊性。要求主題突出,層次分明,有始有終;三是表現困難性。科普電視節目大都設及理學、工學、生物學、農學等有關科學知識,許多內容具有隱蔽性、抽象性,表達比較困難;四是知娛統一性。科普片的受眾是社會群體,收看節目的人有的有確定的目標或愛好,但也有一些是隨機的,節目好就多看一會,不好就換臺。這就要求科普節目必須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娛樂性,才能吸引觀眾,增加收視率;五是貼近生活性。科普片作為面向大眾的節目,不宜高深和孤陋。所謂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因此,科普電視節目必須面向大眾,貼近老百姓的生活。
針對科普電視片的上述特點,制作科普電視片應側重解決好如下幾個問題:
一、增強拍攝畫面的構圖效果
由于科普電視片的主要功能是向人們介紹科學常識或方法,沒有很強的趣味性和劇情感,因此,其對觀眾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攝影效果的好壞。因此,增強拍攝畫面的構圖效果是科普片攝影的重中之重。科普電視片的拍攝怎樣增強構圖效果,根據本人的體會,應主要注意把握好這樣幾個方面:
一是注意動靜結合。構圖時對于畫面造型中的靜態元素以及變化明顯的動態元素都要給予充分的重視。要盡量在運動中進行構圖,力求將動與靜的情景構造出最完美的搭配。靜則有靜謐安詳的情感,動則具備靈動飄逸的變化,達到動與靜的和諧統一。在拍攝時,要充分運用推、拉、搖、移的攝影技法,力求使拍攝畫面達到平、準、穩、勻的效果。比如在拍攝海洋養殖的畫面時,要將海水的波動與平靜協調地結合在一起,同時將諸如飛翔的海燕、靜止的礁石等穿插進來,構成一種水天一體、生機勃勃、動靜和諧的美麗景觀。
二是注意選準拍攝的角度。拍攝角度的選擇直接決定著畫面的質感。拍攝角度是指攝像機在水平方向的移動。常用的有正面拍攝、側面拍攝和背面拍攝等不同角度。上述幾種角度垂直方向上的變化又可分為平攝、仰攝和俯攝。在拍攝科普片時,一般要一組鏡頭只拍攝一種景物,這一組鏡頭可選用不同的角度。這樣從不同拍攝角度拍攝出來的景物,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反映該景物的概貌與結構,增強觀眾對此景物的認識和理解,使觀眾愿意繼續觀看。
三要注意突出主體。與紙質書刊、圖片相比,科普電視片的不足之處在于電視攝影的圖象是一過即逝的,不能停留。不象報刊和圖片,可以反復推敲。因此,電視攝影在處理畫面時,一定要做到主體突出,層次分明。突出主體,是科普片攝影構圖的一個基本原則。應盡量做到使觀眾在較短的時間里,能看清一縱即逝的主要內容。一般來說,突出主體的方法有直接和間接兩種,電視攝影較適用于直接突出主體。即利用攝影中的推、拉、搖、移等方法,直接顯示主體內容。不要大而全,更不能喧賓奪主。
二、適當運用虛擬現實技術
在科普片制作中,有大量抽象的、細微的難以用真實物體或場景表現的內容。比如化學中的高分子、生物學中的DNA、物理學中的磁場等。虛擬技術的出現則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科普片制作中,運用虛擬技術,可以極大地提高作品的逼真性、觀賞性和教育功能。例如:
1.虛擬情境。虛擬情境主要是利用三維建模軟件生成的三維數字模型,通過使用建立及編輯的工具產生逼真的“虛擬環境”,并在環境中建立所需的物體。然后利用建模軟件控制合適的貼圖、燈光、模型等參數,給虛擬環境中的物體貼畫、加光影和潤色,使其更具真實感。例如,制作有關心臟保健知識的科普片,可以構建虛擬的人體心臟及心血管網絡模型,動態反應心臟的工作原理,心血管狹窄、心血管粥樣硬化等病理形態。這樣,可使觀眾直觀清晰地了解心血管結構及致病原因,掌握心血管保健的相關知識,收到科普片預期的效果。
2.虛擬對象。虛擬對象就是利用虛擬技術創建出虛擬的物體,通過虛擬物體的剖析或動作表演來表達相關的內容。虛擬物體可以是人物、動物、植物,也可以是微生物或抽象概念。例如,制作介紹建筑常用起重機的科普片,雖然我們也可以通過實體拍攝,介紹起重機的型號、性能及操作方法。但是,一方面要想拍攝型號盡可能全的實體,必然是費力費時;另一方面,起重機的一些內部結構、工作原理等隱性、抽象元素往往也不易拍攝。而利用虛擬技術構建虛擬對象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中的物件庫模塊調出各種起重機的零部件的型號、尺寸等數據,再調出方法庫模塊,從中選取起重機的設計步驟、設計準則等信息,構建出常用的虛擬起重機模型。利用這些虛擬模型,不僅可以觀摩、欣賞,還可以在虛擬情境中進行操作,檢驗其相關性能。在超出載荷閾值或其他原因導致損壞時,還可拆開部件或切開斷面檢查。這些都是實體拍攝所難以做到的,這樣制作的電視片比實體拍攝可產生更深入、更全面的教育功能。
3.虛擬光效。在電視片制作中光具有須臾不可或缺的作用。利用光效,可以突出主體、渲染場景、烘托氛圍,還可以增強觀眾的想象力。這些光效有的可由物理燈光產生,但物理光效不僅代價大,而且往往也達不到藝術要求。虛擬光效則可以彌補這一不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制作利用銀杏葉提取銀杏黃酮的科普片,由于不同顏色的銀杏葉其含黃酮量有很大的差異,拍攝時需顯示出顏色差異明顯的銀杏葉。如果利用自然光、物理光實體拍攝,這不僅要從初夏拍到初冬,費時費力,效果也不理想。但若使用虛擬光進行色譜調配,則可以調配出色彩鮮明的、能反應不同時間段的嫩綠色、薄荷綠、草坪色、金黃色等不同顏色,使觀眾容易對應識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充分發揮計算機動畫的優勢
由于科普片涉及眾多的科學原理、科學技術、宏觀和微觀現象,所以,相比文藝片、新聞片等其他電視片而言,其拍攝、制作的難度更大。計算機動畫的問世,為克服這些難點提供了有力工具。因此,在科普片的制作中,要充分發揮計算機動畫的優勢,利用動畫解決傳統拍攝解決不好或無法解決的問題。
1.利用動畫技術,闡述科學原理
科普片中的許多科學原理是抽象的、奧秘的,傳統拍攝方法難以表達,因而觀眾也就難以理解。利用計算機動畫則可極大地彌補這一不足。例如,“生物電”是一種普遍現象。航天飛行員在失重情況下行動是十分困難的。為克服這一困難,科學家利用生物電制造出飛機肌伺服控制系統,成功地解決了失重情況下的行動問題。其中,“生物電”在控制系統中的作用,利用普通拍攝手段很難表達清楚。而通過制作二維動畫,則可以直觀形象地將控制系統的生物電原理演示出來,化抽象為具體,使普通觀眾也能理解這一深奧的科學原理。
2.增強科普片的趣味性和觀賞性
科普片主要介紹的是知識和技術,因而顯得刻板、枯燥。利用計算機動畫則可大大改善這一狀況,提高科普片的趣味性和觀賞性。例如,拍攝、制作“生態養豬”的科普片,養殖的方法、過程適宜在養殖場現場拍攝。但反映在這種養殖狀態下豬的活動規律及生長變化狀態,現場拍攝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而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出動畫“二師兄”,則可結合科普內容展示出各種栩栩如生、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使觀眾忍俊不已,極大地提高了科普片的趣味性,達到高超的藝術效果。
3.形象地揭示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
利用傳統拍攝手段,對諸如宇宙空間、海底世界等宏觀世界和粒子、病毒等微觀世界往往力不從心。而利用計算機動畫,則為宏觀壓縮和微觀放大提供了有力工具,使觀眾能了解到更多的未知世界的科學奧秘。例如,制作有關禽流感傳播與預防的科普片,利用計算機動畫,可以化隱為顯,化小為大,生動形象地揭示禽流感病毒的傳播過程和致病原理,使觀眾了解阻斷禽流感傳播途徑的方法,收到良好的宣教效果。
4.再現歷史場景
由于歷史情景已經消失,傳統實景拍攝方法無法還原歷史。根據相關歷史資料制作出計算機動畫,則可生動形象地再現歷史場景,實現跨時代的歷史穿越。例如,制作科普片“印刷術的發展”,要展示我國古代雕版印刷術,則實體拍攝無能為力。而利用計算機動畫,則可清晰有序地展示出制版、雕刻、刷墨、印制等各環節。使觀眾如臨其境,領略古代印刷術的真諦,感受中華文明的遠大博深。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科普片乃至所有電視片的制作方法日新月異,遠非本文談論的內容所能概及。本文的幾點認識,僅為引玉之磚,盼與同行們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 曹華強.電視專題片制作[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
[2] 張鵬.科普電視片拍攝畫面構圖技巧探究[J].新聞傳播,2012(3).
[3] 王斌.Flash動畫制作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責任編輯:傳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