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杜娟
【摘 要】在戲曲表演中,人物形象遞進的方法是需要因戲制宜地進行創作。演員在創造中應注意辯證地運用。注重“審別重輕”,選準重點;注重“內外協調”,使描寫外部行動和心理刻畫交錯進行;注重“喧寂交錯”,把熱鬧場面和靜態場面有機調配;注重“冷暖調劑”,使悲劇與喜劇,高潮與平緩都合理地調配;注重“快慢結合”和節奏的調劑。
【關鍵詞】戲曲;表演;人物形象;遞進;方法
中圖分類號:J8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035-01
人物形象發展的客觀條件,是戲劇情節。演員給觀眾規劃出一條觀光線路,充分把握戲劇情節,在規定情境的基礎上設計出人物階段性的發展和變化。許多表演藝術家在創作角色中往往采取以下做法。
其一,依據情節,劃分段落。
這是一個被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進一步研究劃分段落的內容和劃分段落的依據時,我們發現,有的是以人物的感情狀態為段落,也就是歸納人物對事件的態度,從對事件的態度中提煉人物的感情狀態,以此劃分段落,構成情感發展的總譜。如梅蘭芳對《霸王別姬》虞姬的發展脈絡,劃分為五個階段,由“平靜”、“憂慮”、“苦悶”、“緊急”、“絕望”構成虞姬的感情發展線。這種以情感劃分段落的方式,比較適用于故事情節不復雜,抒情性比較強的劇目。
其二,把握行動,展示神態。
這和前一種方式是相關聯的,但著眼點是人物在劇中的行動、作為。把人物“做什么”劃分出段落,并從行動中提煉人物的思想狀態和感情狀態。豫劇藝術家常香玉在創作花木蘭的形象時,是把“女扮男裝”作為花木蘭最奇特的行為,以此為“戲筋”根據人物的舞臺行動,劃分全劇的“四級跳”。
青年理論家譚靜波對該劇的表演作如下分析:(一)“別家”——是請求替父從軍,表演定位為“女兒和壯士”。其表演是“以賢淑活潑的花旦、閨門旦的戲路表現出一個完完全全的女兒態”。在改成男裝后也是以“七分女兒相,三分壯士氣”進行表演;(二)“征途”——此場是以出征的壯士身份出現,表演定位為“壯士和女兒”,以武生的功架和技巧,呈現一種英氣勃勃的氣勢。這也是花木蘭走向成熟的階段;(三)“提親”——此時已經歷十二年的戰爭磨煉,成為一位將軍,表演定位于“將軍與女兒”,在表演中把“豪邁、矯健的壯士氣概又披上了一層沉穩、厚重的色彩”。人物形象上升到成熟、老練的階段;(四)“榮歸”——是由將軍還原女兒相,表演定位“女兒與將軍”,此時的女兒和“別家”的女兒應有區別,應該更為穩重、瀟灑、落落大方,在“嬌羞的眸子中透出一股巾幗俠氣”。這是形象的完成階段?;咎m表演的四級跳,是由“出”到“歸”的循環,在此過程中完成了由少女到英雄的升華,完成了一個巾幗英雄的塑造。
其三,區別人物,確定態度。
在一出戲中總是要和一個或幾個人物發生聯系,對不同人的不同態度,往往是能夠展示角色性格的多側面。因為性格的體現就是在對事件、對他人的態度上表現出來。所以,可以把劇中接觸的人物羅列起來,揭示各個特定的人物的特定關系,確定對每個人物的具體態度,從而展現人物性格的各個側面,使人物克服平面化、概念化,增強了其立體感。
《四進士》中的宋士杰,在全劇中要接觸近十幾個性格不同、品質不同的人物。從宋士杰的性格出發,對他們都有特定的看法,特定的態度,也表現出特定的關系。例如對楊素貞是對弱小者的同情,展示了宋士杰見義勇為,嫉惡如仇;對顧讀等貪官,宋士杰是蔑視,充分利用久居衙門的豐富經驗,同他們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從對弱小者保護,對貪官的抗爭,構成了宋士杰性格的主流。然而對其他小人物也有不同的態度。京劇藝術大師周信芳對此做過分析:“……宋士杰對劉二混、丁旦和看堂人的態度,是不同的。對劉二混是申斥,對丁旦是不屑,對看堂人是戲弄。區別開來,人物也就生動、真實不會雷同了?!睂⒍焓恰吧瓿狻保驗樗菨娖o賴,橫行鄉里。對看堂人是“戲弄”是因為他擅離職守,又不肯認錯,宋士杰非叫他挨兩板子,以示教訓。這都和宋士杰的性格相統一。對于丁旦是“不屑”,就和其性格有悖之處,丁旦是衙門中正直的人,又經常向宋士杰請教,因為請宋士杰吃酒,誤了告狀,宋士杰把火撒在丁旦身上,打了丁旦一個耳光。楊春也是助弱抗強的善良人。但初次見面,宋士杰就讓他攔轎喊冤,實際上讓他代替自己挨四十大板。這種對良民的態度,是不符合宋士杰正直、善良性格的。但是,這正是對人物多側面的描寫,宋士杰久任衙門中的刀筆先生,又有冷峻、尖刻、桀驁的一面,對待晚輩倚老賣老,滿不在乎。這種處理不僅不損害其性格的主流,相反,為其正直、善良的性格,增加了個性色彩。所以,把所接觸的人排列開來,確立對每個人物的態度,就可以克服表演的單一化,性格上的概念化。
總之,在形象發展階段,應充分認識角色所處場面的客觀因素,精確、有效地設計自己的表演。
參考文獻:
[1]劉琴.戲曲程式之美[J].劇影月報,2010(02).
[2]米素萍.淺談中國戲曲表演的特殊性[J].黃河之聲,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