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省是一個農業大省,其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金融體系的支撐,但目前省內的金融機構存在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制約了河北省的經濟發展。本文在分析當前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相關建議對策。
關鍵詞: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建議對策
河北省是農業大省,農村經濟、農村人口在全省的占比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對于全河北省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的農村金融機構從數量和質量上都趕不上農村經濟的發展,由于不能滿足農村生產的資金需求,使得河北省農村的經濟增長受到一定阻礙。而從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來看,發展金融機構是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一環。當前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包括村鎮銀行、農村信用社和農村資金互助社組織這三類機構。伴隨著全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資金供應不足的狀況,但目前來說,河北省的農村金融機構還存在一系列問題。本文旨在指出其中的問題,并簡單地提出自己的建議對策。
一、河北省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農村金融機構的市場定位不清楚
金融機構是自擔風險,自負盈虧的商業組織,以營利為目的。而農村由于其特性,生產周期比較長,加上農民沒有充足的、足值的抵押物(在商業抵押上,農產被認為低價值的資產),所以使得以農村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對農戶的貸款需求望而卻步,普遍存在抵觸情緒。主要表現在:首選,農村銀行主要以存款為主,而貸款發放少之又少。這主要是由農村的天然屬性造成的,農村的生產活動無非是種植、養殖,而周期少則一年,多則幾年,貸款周期的拉長則意味著風險的加大,而且近些年來農作物的價格不穩定,因此銀行收回貸款也將存在很大不確定性。種種因素造成了目前農村銀行資產只進不出的現狀,直白的講,農民在資金閑暇時將資金存進銀行,但當農戶需要資金時,銀行卻沒有履行房貸的責任。就銀行領導來說,由于其績效考核的壓力,其對風險的抵觸十分嚴重,寧愿錯過一次房貸機會,也不愿意看到風險的發生,以免影響其自身發展。其次,農村資金互助社偏離支農初衷,原本該為農業生產服務的互助社由于追逐利益的天性,慢慢地轉向了富人和大企業,將有限的資金脫離了農業生產。最后是的貸款公司資質參差不齊,雖然貸款公司遍地開花,但資質存在著很大問題,不僅高利率、較苛刻的抵押要求,甚至高利貸也混雜其中。
(二)農村金融機構存在較高的風險
農村金融機構扎根于農村,這就導致了其與其他金融機構不同的特點,這既是由信貸主體是農民造成的,又有農村的政策制定的約束。首先農民是靠天吃飯的,這就決定了其對季節或自然條件的依賴性較強,可農業生產的可逆性幾乎為零,這就大大加大了農業信貸的違約風險。其次,農民的教育水平一般不高,當其遇到不好年頭時,由于收入的減少甚至破產,很大概率會導致農民違約,這主要是信息不對稱造成的。最后國家對農村金融體系缺少政策規定和指引,這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具備了一定的盲目性,既不利于農村的發展,也損害金融機構自身的利益。
(三)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不足
農村的金融機構如上面三類,可還算不上正規意義的金融機構,其資金來源較為單薄,一般來說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多為自有資金。國家政策支持和鼓勵農村經濟,在金融上也給予了一定的補貼,但目前來看,國家對農村金融的補貼少之又少,而且不乏政府機構從中克扣,導致最終的資金量非常少。同時,來自正規金融機構的資金很少選擇投資的農村領域,尤其是在目前資金荒的市場背景下,導致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單一,自有資金占據大的比例,以及一小部分農民短暫的存款,構成了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在資金來源緊張的情況下,農村金融機構的生存危機會不斷加劇。
二、關于河北省金融機構的建議對策
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農村金融的進步,而農村金融的發展又依托于金融機構的發展,盡管目前河北省的農村金融機構出現了上述一系列問題,但在借鑒國外地區以及我國其他發達省市的經驗的基礎上,為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發展提出相關建議對策。
(一)農村金融機構定位要明確
河北省的農村金融機構由于缺乏政策的指引,逐利性導致其只會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忽視了長遠的發展。正是由于金融機構定位的錯誤,農村經濟的發展才顯得比較緩慢,要想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明確定位,河北省的農村金融機構要實現客戶定位、區域定位、職能定位的明確。不同的金融機構要實現不同的服務功能、明確自己職能定位和區域定位,面向特定的人群服務,做到專一型服務的金融機構。
(二)實施各項政策降低經營風險
目前由于農村金融機構的資金單一,以及農業生產的巨大系統性風險,使得農村金融機構的經營風險高于其他金融機構,為此農村的金融機構可以通過增加資金來源多元化、引導農民購買生產保險等降低房貸風險。同時完善河北省金融衍生品市場來分散風險。完善安徽省農村信用體系來分散信用風險,由于農村金融體系的不完善,還沒有建立農村征信體系,對農村人的信用狀況無法把握,缺少了篩選條件,無形中增大了風險。因此適當建立農村征信體系,完善農村金融管理是保護農村金融機構的必要舉措。
(三)建立并完善河北省農村金融市場化退出機制
建立有效的退出機制是保護農村金融機構的關鍵要素,周密的推出機制保障了金融機構在風險發生時能被有效識別,從而做出適當的應對措施。
參考文獻:
[1]王信.我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特征及政策效果研究[D].四川:西南財經大學,2014.
[2]郭軍.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山東省為例[D].山東:山東農業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王慶恩(1994.09- ),男,漢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在讀,金融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