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慧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上海 200041)
?
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李晶慧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上海 200041)
在政策導向明確、需求顯著且受資本投資追捧的情況下,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效果不佳,與大健康“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的目標相差甚遠。對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參與市場掌握資源、運營能力、市場優勢等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公立醫院; 健康產業; 集團化發展
1.1 通過資本投入形成對外投資企業參與市場
截至2016年底,上海市級公立醫院通過資本投入形成的各級各類企業對外投資企業近70戶,經營范圍主要涉及醫療器械銷售、醫療機構、藥品零售、醫療器械(耗材)生產與研發和醫院管理與健康咨詢。總資產規模合計183 343萬元,其中企業總資產超過1億元,占6%;小于1 000萬元,占32%。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總計26.7億元,總利潤4.3億元。
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對外投資企業參與健康產業分成3個層次,一是主要基于醫院的市場規模和穩定性,參與醫療器械、醫用耗材、藥品的流通市場;二是利用醫院的醫療技術、醫院運營管理經驗舉辦醫療機構,參與細分醫療市場;三是利用醫院科研優勢,結合臨床需要,生產臨床所需新型或個性化產品,參與醫用耗材和藥品研發、生產領域。不同層次企業在經營上存在不同的問題:
(1) 醫療器械、醫用耗材、藥品等銷售企業約占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對外投資企業半數以上,且絕大部分由醫院實際掌握。單體企業規模差異較大,大到企業總資產超過1億元,(占6%),小到企業總資產在1 000萬元以下(占32%)。雖然這部分企業市場穩定、現金流充沛,但其最大的問題是對股東醫院的依賴性過大,據統計與醫院間的關聯交易占半數以上,個別占90%以上。這意味著一旦失去醫院扶持,其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嚴重不足。而且,近年隨著近年本市陽光采購平臺信息公開、藥品“兩票制”的執行,這類企業的市場份額和利潤空間在逐年減少, 2016年此類企業年平均利潤率與上年相比降低2%,年總營業收入減少5%。

圖1 上海三級公立醫院產業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年度上海國有企業財務決算統計》
(2) 醫療機構。這類企業約占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對外投資企業的兩成,且大部分以三級公立醫院的參股企業。其大股東主要分兩類,一種是境外投資方,其目的是占領中國市場或滿足本國居民在華醫療需要。另一種是國內投資客,如莆田系,其目的是通過運作最終在資本市場獲得更大利益。從實際經營看,前者或因不熟悉中國市場易與三級公立醫院出現經營理念、文化上的沖突,或因服務局限性大,機構市場擴展緩慢;后者往往在運作漸入佳境后就希望通過資本市場使其資本升值,提出股權轉讓、增值擴股等。這類企業最大的問題是由于醫院為小股東,不能掌握企業的發展方向、擴大再生產和股權變動等重大事項,導致一段時間后機構經營方向與醫院意愿相左,或合作頻繁變化合作方,或被稀釋企業權益。這類企業運營情況不佳,目前歇業半數以上。
(3) 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研究和生產企業。這類企業占比很小,其中涉及研發的就更少(僅3家從事醫療耗材的研發和生產)。從經營情況看,個性化定制生產企業(如假肢、腰托等)經營尚可,但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可復制性強。而涉及研發的企業最大問題在于研發成果轉化以及市場培育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加上醫療耗材等需要進行臨床應用試驗,且作為非成熟產品市場接受度存著不確定性,回報期很長。目前僅一家有盈利,其他仍處在虧損中。
1.2 以醫院運行管理、醫療技術及學科優勢等開展松散型市場合作
除了通過對外投資企業參與健康產業以外,上海市三級公立醫院以管理、技術及學科優勢等開展松散型市場合作也是一種方式,具體為:一是經營托管,三級公立醫院對其他醫療機構進行托管,負責托管機構運營;二是輸出專家和醫療團隊,支持學科建設;三是允許其他醫療機構聯合加盟,依托三級公立醫院品牌、技術優勢和標準化的醫療管理規范,快速提升加盟醫療機構的服務和管理能力。上述合作中,三級公立醫院根據約定,定額或按托管或加盟醫療機構年醫療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取管理費。
雖然這種形式不需要資金投入,且能在短時期內達到品牌迅速擴張的目的,但從現有情況看,三級公立醫院與經營性醫療機構之間松散型的合作很少,不足5個項目,其主要問題均在于:一是由于合作的松散特質,一旦在管理模式、文化等方面出現分歧,合作很容易面臨失敗;二是合作機構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使用三級公立醫院的品牌,甚至冠名不當,會給醫院造成比較惡劣的影響;三是即便合作良好,但與合作機構無產權關系。
綜上所述,現有上海市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主要圍繞本院醫療診斷活動展開的。企業涉及健康產業基本是屬于傳統醫療、醫藥產業,新興健康產業份額較少。而且,現有企業的規模普遍較小、企業活力不足,企業的市場影響不大。上海市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效果與大健康“有效擴大就業、形成新的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的目標相差甚遠。
可為什么在醫療需求明確、健康產業受政策支持且受資本投資追捧的情況下,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效果不佳呢?從參與市場并良性運作的必要因素進行分析,即合作要素、運營能力、市場優勢等方面進行分析找出答案。
2.1 合作要素
一是資本。2012年起,轉由市財政局負責本市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后,事業單位使用貨幣性資金對外投資被禁止,使用實物、無形資產對外投資從嚴。作為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上海市三級公立醫院2010年后幾乎無新增對外投資。一邊是現金不能投,一邊是醫院運行管理和品牌因不符合“能被貨幣準確計量”的要求,不能作為無形資產作價投資。因此,即便是有好的項目,現有企業有擴大再生產的需求,醫院也很難對其進行投資。二是人,即載體。醫院運行管理、醫療技術和科研是靠人的活動來體現的。但醫院人是事業人,國家干部式的管理以及現行的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與企業人員保險體系的不同,限制了醫院人向市場的流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社會人的流入,從而限制了附加在其身上的醫院運行管理、醫療技術和科研資源等的流動。
2.2 運營能力
市場運營需要市場拓展、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資本運作、法律等專業技術人才參與。目前,三級公立醫院對外投資企業和對外合作運行管理中,主要由醫院富余勞動力、醫院中層、醫療專家參與。他們的知識結構相對集中在醫療領域,在從事、指導具體的生產銷售和日常管理,作為董、監事所托履行股東權利時缺乏專業性。也正是由于缺乏專業性,唯恐參與市場終致國有資產流失,而采用產業收縮政策。
2.3 市場優勢
隨著國內醫療集團的興起、國外專業醫療機構運營和管理集團的介入,以及互聯網快速發展,慢慢削弱了上海市三級醫院原有的市場的優勢。像方正集團、長庚集團、美國的HCA、新加坡的ParkwayHealth等都通過實體投資、托管甚至是互聯網醫療進入本地醫療市場。聯合會診不再局限于傳統形式,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遠程可視技術,使得國內、甚至國際間的醫療會診、科研探討成為可能。
2.4 配套政策支持
雖然政策明確支持健康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個人健康管理、精準醫療、醫藥研發等新興健康產業發展中涉及的諸如醫療大數據采集、交易、使用、財產權的歸屬等問題等現尚未明確的規定,上海市公立醫院雖然手握最值錢的醫療數據,卻不知道能不能用,怎么分享利益,從而不敢開展大數據上的合作。
綜上所述,上海市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合作要素受事業單位體制束縛、參與經營者缺少市場運作的必要知識、市場優勢被逐漸削弱以及新興健康產業配套政策尚不健全,使得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效果不佳。
3.1 集團化參與健康產業發展
“規模產生效應”,建議改“個體參與”為“抱團出擊”,通過組建集團,搭建合作平臺參與健康產業市場,解決目前三級公立醫院在參與市場過程中資本要素受事業單位體制束縛、缺少市場運作專業團隊、市場優勢易被削弱的問題。
(1) 集團通過設立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解決資本問題。由辦醫主體設立市場化運作的企業(以下簡稱集團企業)作為投資主體組建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聯合、推動本市三級公立醫院,與國內外的資金、先進醫院管理品牌、醫療技術等嫁接、融合,探索直接投資、PPP合作等企業化方式,注重以品牌、技術和管理輸出為主,通過管理和技術培訓以及人才培養,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遠程醫療等,走出上海、通過市場積極參與大健康服務產業。
(2) 通過集團化,進一步聚集健康產業相關優質資源。集團化后,三級公立醫院資源進一步聚集,不再是以代表單體醫院最優,而是以代表上海、甚至是全國最優的醫療管理、臨床、科研優勢與國內外各類資本、機構合作,挖掘其市場價值。同時,資源聚集后再統籌使用,可減少上海市級公立醫院間在同一細分產業的競爭,減少對資源的消耗。
(3) 集團專業運營團隊。企業的專業經營團隊能彌補醫院在市場拓展、企業管理、財務管理、資本運作等上的不足,可以通過企業集中法務服務、對企業派駐財務人員、董監事等,將三級公立醫院從企業日常營運管理等中解放出來,將精力集中在醫療管理、臨床、科研的投入上。
3.2 調整產業結構,逐步退出醫療設備、醫用耗材、藥品流通等充分競爭行業,發揮醫療核心優勢,大力發展新興醫療產業,占領產業高地
(1) 從高端醫療、養老入手,多元辦醫,解決部分細分市場供需不匹配的突出矛盾,滿足多層次、多樣的醫療需求。

圖2 2011~2015年國內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規模及增長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消息研究網,《2016~2020年》中國高端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三勝咨詢
高端醫療服務雖是社會資本辦醫的主要方面,但目前民營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相對滯后,境外醫療機構需要適應中國市場,此時需要三級公立參與、扶持。

圖3 2016~2020年國內高端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預測
資料來源:中國產業消息研究網,《2016~2020年》中國高端醫療服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三勝咨詢
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從圖4可見,預測我國老齡化進程將持續到2050年,屆時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老年撫養比=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將達到27.9%。三級公立醫院可參與養老地產開發,將醫療資源與土地資源相結合,建立生活關照和康復關照融為一體的新型醫療服務模式。也可借助穿戴技術的發展,在老年人與公立醫院間建立專業、遠程、信息化的溝通平臺,實現異地為老年人提供檔案式健康管理、指導的服務。

圖4 中國老年撫養情況(1982~2050年)
(2) 推廣適宜技術,促進中醫診療及保健服務的發展:一是憑借中醫藥,以差異化發展策略進軍國際醫療市場,促進民族醫藥的發展,二是發揮中醫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三是借助中醫“治未病”理念,通過健康保健,實現健康管理和提升生活質量。
(3) 與社會資本共建資源共享平臺:包括醫學檢驗中心、醫療影像中心、病理診斷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和聯合醫療研究平臺等。通過吸引社會資本進行建設和硬件投入,公立醫院使用。社會資本通過收取使用租賃費、授權使用醫療數據和參與研究成果轉化等方式收回成本、獲取產業價值。對政府來說,在減少重復投入、減少整體投入的同時,因平臺的規模效應,也降低了公立醫院檢驗、治療、科研的成本,實現了病理診斷等標準的統一、規范。
(4) 與專業團隊合作,挖掘醫療大數據的價值:成立醫療大數據平臺。在個性化健康管理、精準醫療、臨床科研、藥品研發等方面形成醫療大數據應用產品。三級公立醫院作為數據提供者、專業團隊作為數據處理方及研發及商業企業數據應用方通過知識產權共享獲取成果轉化收益。
3.3 尋求配套政策支持,減少三級公立醫院參與健康產業的障礙
(1) 進一步完善分配體制和加快績效工資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與企業人員保險體系的建設,減少人自由流動的阻礙,通過人的流動帶動優質資源的流動,提高醫院和市場的雙重活力。
(2) 完善科技中介體系,提供專業化、市場化醫藥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科技中介體系不健全是現有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進一步完善科技中介體系的發展,明確其角色和定位,更好地發揮其溝通黏合、咨詢服務、協調重組的功能,配合聯合醫療研究平臺,不僅出科研成果也能出產業成果。
(3) 盡快啟動大數據立法:由于我國尚未有針對大數據產業及數據應用的法律法規,因此在何種數據可交易、可進行何種數據交易、經處理后數據的財產權,以及給予數據的針對性營銷是否合理等問題上都沒有明確答案,這使現行的數據采集、交易、應用游走在現行法律的邊緣。建議盡快啟動立法工作,明確立法盡快與技術發展相匹配,改變無法可循、無據可依的狀態。
[1] 胡鞍鋼,周紹杰,任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適應和引領中國經濟新常[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2):45-45.
[2] 王曉迪,郭清.對我國健康產業發展的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12(10):10-13.
[3] 王帥,趙云楠,張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帶給公立醫院發展的啟示[J].中國衛生產業,2016(17):3-4.
[4] 閆海強.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宿遷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研究[J].市場周刊,2016(10):52-53.
[5] 王靜,孫瑞玲.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看三級醫院醫療資源下沉[J].中國醫院管理,2016(11):30-32.
[6] 汪丹梅,薛琴,唐曉東.公立醫院在供給側改革中的作用[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6(6):12-13.
[7] 胡凡,杜小磊.中國大健康產業前景及趨勢分析[J].中國管理信化,2015(22):122-122.
[8] 劉紀鵬,劉妍. 組建大國資監管系統的戰略構想 [J]. 上海國資, 2011(2):25-27.
[9] 施敏,趙永冰. 管辦分離"模式下公立醫院出資人制度的探索——以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為例 [J]. 醫學與哲學,2008(1):44-46.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hanghai Municipal Public Hospitals' Participation in Health Industry
LIJinhui
(Shanghai Hospital Development Center, Shanghai 200041, China)
I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policy guidance is clear and the demand is affected by capital investment significantly, the effect of the tertiary public hospitals taking part in the health industry is not good. There is a big gap with the goal of the great health “expanding effective employment, forming a new growth point, and promoting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ertiary public hospitals as the objects. The resources reasons for participating in the market dynamics, operational ability, market advantage etc.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related suggestions.
public hospital; health industry; collectivization development
2017-05-08
李晶慧(1982-),女,浙江鄞縣人,碩士,中級經濟師,從事上海市級公立醫院的資產管理工作。E-mail: 13918171491@163.com。
1005-9679(2017)03-0008-04
R-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