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其交易研究

2017-07-12 18:04:11孔令丞
上海管理科學 2017年3期

孔令丞, 石 晶

(華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上海 200237)

?

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及其交易研究

孔令丞, 石 晶

(華東理工大學 商學院, 上海 200237)

全球經濟增長長期所維系的高碳模式導致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并產生供需矛盾和排放等環境與氣候問題。以證書交易的形式建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成為緩解化石能源供給不足和強化減排的重要措施。以我國將可能實施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為背景,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討論實行配額證書市場交易的可行性;研究配額目標和價格上限等約束對利潤最大化條件下的證書交易量及價格的影響,為我國后續開展配額交易提供政策建議。

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 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 證書交易市場

1 引言

在人類社會的整個工業化進程中,經濟增長都與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存在強的相關性。但化石能源供給的有限性、開采和利用帶來的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都迫使各國政府在制定未來的能源戰略時,將開發和利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內容。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證書交易制度,因其借助于市場化手段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在眾多節能減排目標約束中最能體現出市場競爭的成本優勢,近年來逐漸為發達國家所采用,并很好地實現了低成本的減排效果。

2012年,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出臺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討論稿,確定了2015年4類資源區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分配方案,規定內蒙古東西部一類資源區的配額高達15%,并將綠色證書作為考核配額執行情況的憑證。該辦法由于存在對交易機制的研究相對缺乏、經濟性論證不足、缺乏可行的細則等問題,從出臺至今已經2年多的時間仍未實施。因此,引入政府節能減排的規制目標等約束條件,研究以證書交易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配額制,探討配額制及其證書交易實施的關鍵因素、實現條件,進而論證我國實施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證書交易市場化機制的可行性。這些都為政府的節能減排目標實現從行政命令轉向市場化手段提供了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為后續的節能減排跳出原有“限電停產”政策怪圈提供了解決思路。

2 文獻綜述

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RPS)在也被稱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強制性市場份額政策(Mandatory Market Share Policy,MMS),這種政策是美國、澳大利亞和歐洲等國采用的一種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強制性政策工具。

2.1 證書交易機制的基本框架

②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管理辦法》(草案)有兩種規定0.1萬kW·h電為1份證書。在歐美一些國家,有1萬kW·h電為1份證書的規定。

采用RPS制度之前,政府要制定出一段時期內總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然后根據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狀況,按一定比例分配給企業。企業在目標期限內必須按配額完成目標所規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為了考核企業完整的定額情況,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規定由政府指定的第三方審計部門對企業可再生能源電力上網電量進行審核,確保不被漏計或重復計算。核準后頒發具有獨特的標識代碼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Renewable Electronic Credit,REC),也叫綠電證書。每份證書②都是對綠電配額這種無形商品的性質和產權進行標記的法定憑證。持有證書的企業之間可以在證書市場上進行證書買賣。綠電證書因市場交易的存在而具有了經濟價值。為了保證交易效率,監管部門并不區分綠電證書的來源。對于到期未提供所分配配額量的綠電證書,政府對其處以相應的處罰。

發電廠商生產的綠電要先出售給電網公司,雙方均計算上網電量并保留記錄憑證。累積一定的上網電量之后,通過向第三方審計部門提交相應的憑證來獲得經核準的綠電證書。考核期末,發電企業向監督機構出示證書來考核其完成的配額情況。持有超過配額部分證書的企業可在證書市場上自行出售,以獲得收益。如此,電力企業在權衡成本和利潤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自發綠電,或在證書市場上購買證書,來完成政府分配的配額。具有綠電成本優勢的企業可以通過多發綠電,取得證書后出售超出配額部分來實現利潤最大化;反之,如果企業完成配額的成本高于在證書市場上購買證書的價格,則可選擇購買證書來完成配額。可見,有了證書市場,企業就可以按照地區資源稟賦、比較優勢來對兩種不同電源結構的發電量進行經濟合理的配比,以求利潤最大化。因此,綠電證書市場為低成本的開發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電力提供了競爭手段,同時也能滿足國家或地區范圍內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

2.2 可再生能源發電政策效果評述

有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將固定上網電價制和配額制進行了對比。Butler和Neuhoffl(2008)分析了德國的強制上網制(Feed-in Tarrife)和英國的配額制,指出強制上網制更容易完成總量目標,但政府要因此付出大量的補貼成本;而配額制可有效降低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價格,但卻難以完成總量目標。Mészáros等[9]應用英國電力市場數據建立寡頭模型,對比了強制上網和證書交易這兩種政策的不同效果,即強制上網使電網成本提高,而綠電發電量會隨之增加;但證書交易由于將競爭引入可再生能源發電市場,因此會提高社會福利,效果優于強制上網制。Anna等[1]研究認為綠電證書交易為綠電技術支付了額外的價格,因此兼具了降低成本與完成目標的雙重政策功效。

美國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實施方面較為完善,并將其拓展為綠電證書交易和限額交易政策。Bird等[2]認為,證書交易實現減排的好處是在可競爭市場上,減排成本通過證書交易而被量化,這為設計合理的碳稅提供了成本依據。Amundsen and Mortensen (2001)研究了丹麥電力部門在短期目標下,考慮證書價格上下限、碳價格和電力進口等因素,認為在嚴格的碳排放限額與寬松的綠電配額下,會導致綠電生產商的利潤降低和證書價格下降,最終導致總體供電量減少;而不斷增長的綠電配額則會導致裝機容量的擴張,且擴張量取決于需求價格彈性。Jensen and Skytte(2002)建立了在配額框架下的一般電力市場模型,發現配額制對電價會產生如下影響:較高或不斷上升的配額會導致綠電發電量增加,綠電發電成本高于火電成本的現實導致電價整體上漲,進而產生電力市場需求的下降;反之則反之。

Linares等[7]檢驗了西班牙電力市場配額制和限額交易政策的相互作用,認為綠電配額制是限額交易政策的補充,因而這兩種政策共存會降低電力市場價格。Karen(2011)對美國聯邦實施的三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政策——限額交易、綠電配額和稅收減免的成本效率、環境收益、經濟和技術產出等進行了模擬,模擬在不同電源發電量結構下的綠電發電量比例、證書價格和不同政策組合下的減排效果,由此提出不同減排目標下合理的電源結構。Thomas(2005)模擬了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電力系統,分析了碳排放許可限額和綠電證書對電價和碳排放的不同效果。研究表明,引入證書交易可降低綠電上網電價和碳排放許可價格。

2.3 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市場運行效果評估

Lipp等[8]通過對英國、丹麥和德國電力系統所采用的不同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政策及其價格政策進行分析,指出選擇配額制或強制上網電價制,需要考察各國的實際需求來對相關制度和義務進行設計和分配,才能保證制度的成功。Sovacool[3]列舉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8個典型的實行配額制的證書交易市場效果,認為證書市場的主要障礙來自機制設計缺陷。這些缺陷造成交易成本過高、價格波動劇烈以及機制運行帶來負面環境效應等,有些政策規定會限制許可交易機制的效率;企業和個人總是會尋找各種方法來使用或操控證書市場來獲得利益;而一旦對市場機制不信任或證書價格劇烈波動,一些交易者就會退出市場;而如果市場規則會弱化懲罰,也會降低參與者參與市場交易的激勵。

Golini[5]在分析歐盟綠色證書市場運行情況后,認為證書市場是歐洲能源市場自由化進程中刺激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最有效機制。長期來看,證書交易降低了綠電價格,這會導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最小化并推進技術創新。進而,部分學者模擬了證書交易的實施效果。Klaus等[6]建立了一個北歐電力市場綠色證書交易的系統動態模型,用以檢測一系列的交易政策效果,結果說明證書交易市場是不穩定的,而證書的儲存和抵押則可以有效降低市場的不穩定性。Ford等[4]模擬了美國西南部的風能證書交易市場的價格機制。認為在市場建立初期,證書價格會快速上升,投資者對此做出的反應是增加風能裝機容量。之后,在風電發電量逐漸達到并超過需求量后,證書價格開始下降。這種現象循環出現,可使企業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交易策略。

2.4 國內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研究現狀

我國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起步晚于西方國家,而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尚未實際實施應用,對于其證書交易的研究則更加匱乏。付姍璐[10]在對配額制和強制上網這兩種政策機制和國外的成功經驗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配額制與強制上網制的互補模式,提出同時使用這兩種政策機制是當前的最佳選擇。任東明[11]認為我國在設計和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時,可以首先對大型傳統發電企業規定配額義務,同時輔之以電網強制收購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強制上網制度。通過配額制和強制上網制互相補充,來達到更好的政策效果。

綜述可見,由于西方已經具備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的實施基礎,且基于配額的證書交易機制已在多個國家成功實施,因此西方學者對配額制和證書交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額制有效實施的政策對比、當前配額制的效果分析和阻礙論證、未來政策效果模擬等。而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在我國處于擬實施階段,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國外經驗的借鑒、配額制的可行性、強制上網制和配額制的簡單對比等,對基于配額制證書交易的經濟論證相對缺乏。

3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交易實施的初步分析

為實現低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政府在制定發電廠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后,會按照一定的程序,為企業發放經第三方機構核準的綠電證書,并建立證書交易市場,準許持有綠電證書的人在市場中交易。這樣,發電廠商就可以根據自身各類狀況:資源稟賦、技術實力、市場能力、發展戰略等,本著追求利潤最大原則,選擇符合自身市場競爭戰略的電源結構。選擇必然在總體上產生具有成本優勢的電源結構,其結果就是不斷優化配額制的社會成本,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實現平價上網積累優勢基礎。

借鑒國外可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實施規定和經驗,政府還要制定證書儲存期限、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義務的寬限期以及獎懲機制。基本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配額交易機制的基本框架

3.1 可再生能源發電總目標及其目標分解

政府在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總量目標時,需要確定的是某段時期在不同資源區的發電總量。由于不同地區的資源稟賦狀況不同,同樣的裝機所產生的發電量也不同;政府在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的承擔主體進行義務分配時,應針對不同地區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稟賦、電力消費需求、電力輸送能力以及經濟總量綜合考量,進行分配。在“辦法”中規定了四類資源區,像內蒙古東西部地區被核定為一類資源區,規定2015年該資源區和地區電網的發電量配額為總發電量的15%;大型發電企業所承擔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的11%。

在規定各電網公司對綠電進行保障性收購時,可按不同電網公司的電網覆蓋地區范圍來確定。一般按其覆蓋地區在目標年份內的綠電配額總量在其收購總電力中的占比計算。如“辦法”中規定,內蒙古電力公司的電網承擔保障性收購指標為地區電力消費總量的15%。

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制是一項長期政策,政策必須注意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的有效結合,才能明確義務人在每個短期時限內的配額義務,同時又能在長期為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增長提供足夠的空間。結合國際經驗,通常以15-20年為期限制定一個長期目標;將目標進行分解,規定1-3年為義務主體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配額的短期目標。

3.2 配額義務主體

制定配額時必須首先明確配額義務主體。根據國際經驗,規定裝機容量超過一定規模的大型發電廠商必須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的配額義務。我國在“辦法”中規定,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廠商必須承擔配額義務。本著以較低成本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目標的原則,給發電廠商留出依據生產綠電的稟賦狀況、比較優勢和自身戰略選擇自發綠電或購買證書來完成配額義務的余地。這就需要在制定配額的同時,建立以配額為最低限額的證書交易市場。此外,為保證發電廠商所生產的可再生能源電力能夠得到消納,政府還須規定電網要全額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而并網的綠電電量由發電商出具電網公司接收并網的綠電電量憑據來計量。政府機構需指定第三方獨立的核準機構,對發電商和電網共同出具的綠電并網電量進行核準,監管機構根據發電企業、電網公司和第三方核準機構這三方共同出具的、經核準的綠電并網電量,為發電企業發放等量的綠電證書。

4 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的證書交易市場均衡

從國外成功地實施基于配額的證書交易市場系統來看,配額目標、證書價格上限、懲罰力度、證書時效、目標時限、技術范圍、區位因素等,都會對基于配額的證書交易系統的有效運行產生影響。通過構建發電廠商利潤最大化模型,討論常規能源發電成本、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政府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價格上限等因素對發電廠商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的影響,進而討論其對證書市場交易價格的影響。

4.1 符號說明

假設每期末配額義務主體將證書上交給規制者,證書不設存儲期限,逾期失效。如果上交量小于政府規定目標,則要接受政府處罰。

xj:發電廠商j常規能源發電量(MW·h),cj(xj):常規能源發電成本函數,Xj:發電廠商j常規能源發電產能(MW·h);

yj:發電廠商j可再生能源發電量(MW·h),kj(yj):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函數,Yj:發電廠商j可再生能源發電產能(MW·h);

zj:發電廠商j上交給規制者的證書數量(MW·h);

r:可再生能源證書交易總量,ri→j:發電廠商i從j購買的證書量(MW·h);

t:規制者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目標(占總發電量的百分比);

dj:發電廠商j的總電力需求(MW·h),d:電力需求總量。

4.2 因素關系

上述各因素應滿足以下關系:

(1) 非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xj≤Xj;

(2) 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yj≤Yj;

(3) 發電廠商滿足總電力需求量xj+yj=dj;

(4) 上交給規制者的證書數量

(5) 規制者制定的配額目標約束

4.3 利潤目標

發電廠商j(j=1,2,…,n)參與到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交易系統中,借鑒Georges(2010)的理論假設,建立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函數為:

依據經濟學慣例,假設生產成本函數cj(xj)和kj(yj)都是遞增凸函數,且滿足cj(0)=kj(0)=0,并設定為:

另外,令ri→j·rj→i=0,且∑∑(rj→i-ri→j)=0,也就是說,每個電力生產商既是證書的買方,也是證書的賣方,且證書的總供給量等于總需求量。

在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系統中,證書交易價格受證書供給量和需求量的雙重影響,即以基于市場出清的條件來討論這一價格機制。即證書價格是由證書供給量等于證書需求量所決定的內生變量,較高的證書需求量會拉動證書的價格上漲。同時,證書交易價格還受政府規定的價格上限的限制以及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能力的限制,即證書的最大交易量不可超過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最高的交易價格是政府規定的價格上限。

為討論求解,用xj=dj-yj>0和

代換,關于的利潤最大化為:

根據單個廠商利潤最大化函數可以導出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框架下的總利潤最大化函數,即:

其中,λ為拉格朗日乘子,即政府規制總目標約束條件下的拉格朗日乘子,也稱為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交易的影子價格,或稱為懲罰價格。當政府規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強度不同時,就會影響到企業的行為和決策。λ*則表示總利潤最大化函數達到最優時的拉格朗日乘子。

4.4 簡化求解

針對我國目前的電力市場,將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交易系統中的發電廠商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生產可再生能源電力比較優勢相對較強的廠商,為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的賣方,令該類發電廠商j=1;第二類是可再生能源電力比較優勢相對較弱的廠商,為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的買方,令該類發電廠商j=2。

同時,規定賣方和買方的交易是單一的,即沒有既購買證書又銷售證書的廠商。圖2給出了該配額交易市場的結構。

圖2 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市場結構

為了方便討論,假設生產成本函數的邊際成本都是遞增的,近似于二次函數,即

Cj>0,j=1,2

Kj>0,j=1,2

假設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邊際成本(因技術不成熟)高于常規能源發電,即

且兩類發電廠商均是不對稱的,則可再生能源與常規能源發電成本差異Kj-Cj,j=1,2可寫成以下比較關系:K1-C1

兩類發電廠商的總利潤則為L=π1+π2,構造總利潤最大化的拉格朗日函數:

其中,λ、α、β和θ為約束條件的拉格朗日乘子,一階條件為

拉格朗日函數的一階條件為如下結果:

下面將針對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分為3種情況進行討論:

(1) 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過小。當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過小時,所有的發電廠商均能完成證書的規定義務上交量,此時市場上不存在證書買賣,因此λ=0。

規定t1:電力市場上,綠電發電能力最低的一家剛好能完成規制目標的臨界值。當t≤t1時,表示市場沒有證書需求。

依據利潤最大化拉格朗日函數一階條件,有

(2) 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過大。當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過大時,此時,即使市場上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能力最大的廠商,把全部生產能力都用來生產可再生能源電力,經過交易后,也無法確保所有的發電企業都可以完成政府的配額目標。考慮到存在交易,則λ>0。

規定t2:電力市場上,綠電發電能力最強的發電廠商,即電力證書的買方,其所發電力全部為綠電電力,經過交易后,剛好能夠全部完成規制配額目標的臨界值。此時,y1=d1=z1+r,C1=0。

依據利潤最大化拉格朗日函數一階條件,有

(3) 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適中。當政府制定的目標符合t10,這種t的范圍就是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目標范圍能夠保證證書交易市場有效運行的范圍。

針對上述3種情況,對拉格朗日函數一階偏導方程求解,得到最優拉格朗日乘子:

λ*=

5 參數分析

5.1 發電廠商可再生能源發電量

由上面對t的范圍討論已經初步得出了結論:當t≤t1和t>t2時,兩類發電廠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直接由成本和電力需求決定。因此,下面著重討論在t1

此時,兩類發電廠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可由以下算式表示:

由于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價格實際上是通過市場的方式而非補貼的方式來彌補可再生能源電力與常規電力的發電成本,因此Cj和Kj表示常規能源發電成本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邊際成本變動率。令

Ki=αjCj,αj∈1,∞)

αj表示兩類能源邊際成本變化率的比例,當其趨近于1時,表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接近常規能源;當其趨近于0時,則表明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遠高于常規能源發電成本。以y1為例,將K1=α1C1和K2=α2C2帶入可以得到

(1) 對上式進行討論,對第1類企業而言,當自身和其他企業的常規能源邊際成本變動率C1和C2均保持不變時,當α1從1向正無窮逐漸增加時,表明第1類企業自身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變動率越高于常規能源,即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越高于常規能源發電成本,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越低,反之亦然。

(2) 除了成本變動,電力需求量和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同樣影響著企業對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的決策。即當電力需求量越大,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越高,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產量越高。

(3) 企業在做出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量的決策時,同樣還需要考慮市場上其他企業的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當α2的值下降時,表明第2類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的邊際成本變動率逐漸向常規能源的變動率靠近,也可以說第2類企業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生產能力增強。此時,第1類企業在自身技術和成本不變時,應考慮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產量,降低證書市場的證書供給。

對于第2類企業的分析與第1類企業類似,在此不做贅述。

5.2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及其交易體系中其他要素分析

下面將針對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體系中的其他因素進行簡單討論。

(1) 配額目標。規制者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時,必須考慮各發電廠商的發電能力。如果設定的目標過低,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商自身發電能力均可完成任務目標,則證書交易市場將失去其作用,政府實施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政策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當制定的目標過高,超過所有發電廠商發電能力的總和,那么政府的目標同樣無法完成,市場無法達到最優狀態。因此,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目標是,應根據所要達到額激勵效果(迅速發展或穩步發展),將目標在一個可行的范圍內(t1

而在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目標時,t1和t2的值受到企業成本變動的影響。當可再生能源成本變動率越高,政府在制定目標,t1和t2的值越小,表明當發電廠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較弱,不需要制定較高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就能夠保證市場上證書交易的存在和順利進行,政府反而應當注意初期不應制定過高的目標,以防止出現企業無法完成的情況。

(2) 證書價格。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交易市場上的證書交易價格,受到規制者規定的配額目標和發電廠商自身發電能力的約束。當配額目標過低,市場上不存在證書交易;當配額目標過高,證書交易總量固定,價格也隨之固定。在合理的配額目標范圍內,證書價格隨著配額目標的上升而增加(見圖3)。

圖3 證書交易價格變動示意圖

而電力廠商的可再生能力越強,表明電力廠商可再生能源生產成本越低,與常規能源的成本差異相對越小,那么此時市場上證書交易價格相對越低。

(3) 價格上限。與規制者制定配額目標類似,規制者應當將證書價格上限制定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價格上限保證了當市場對證書的需求量較大時,證書價格不會無限制上漲,而是會達到政府規定的上限,以保證證書交易市場的穩定性。價格上限制定過高,會導致企業退出證書交易市場,使得市場失去效果。例如,若規制者將采取較為積極的激勵政策,則可以制定一個較低的證書價格上限,就會激勵發電廠商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的發電量,進而增加證書交易市場中流通的證書數量。

(4) 懲罰價格。本例中,λ表示目標函數約束條件的影子價格,即可以理解為發電廠商不能完成規制者制定的配額目標時需要接受的懲罰價格。規制者制定的處罰價格不能過低,因為此時發電廠商可能會選擇接受處罰而不是自行發電或購買證書;同樣處罰價格過高會導致沒有激勵效果。

6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交易可能存在的障礙研究

作為一項復雜的交易機制,其實施必定會面臨一定的阻礙和風險。首先,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系統本身的復雜性就對其設計和實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次,我國目前電力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也對證書交易的展開產生了一定的阻礙;最后,地區間的發展不平衡、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條件差異等因素對政府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相關政策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6.1 配額交易系統的制度設計

為了保證可再生能源電力證書在市場上自由交易,需要有一整套完整的交易體系和交易制度進行支持,如果整個交易系統在設計初期就沒有考慮周全,或是不能與現有的電力系統實現較為順暢的鏈接,甚至出現了鏈接上的斷裂,那么就會造成后續的實踐不能順利進行,或者出現失敗的可能。

6.2 輸配電市場缺乏有效性競爭

2002年開始,我國對電力體制進行改革,實施“廠網分開、競價上網”。我國目前情形是,發電端已經初步形成了競爭市場,多家發電企業參與到電力生產和競價上網中,但參與到競價上網的輸配電公司只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家,這就形成了一種類似寡頭壟斷的市場,發電廠商和輸配電網之間的數量他盤和價格談判難以形成競爭狀態,不能達到有效競爭的目的,也就不能形成市場化的價格競爭機制,這種市場狀態為我國建立全國范圍內的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機制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因此,政府在制定交易制度時,應明確劃分各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合理地為發電廠商和輸配電上規定其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義務,達到拉動可再生能源電力需求,促進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有利于證書交易順利展開的目的。

6.3 地區間的利益分配存在障礙

我國國土面積廣大,不同地區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條件也不盡相同,西部地區資源較為充足,而東部地區則相對匱乏。我國在制定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交易機制時,應首先對不同地區進行劃分,進而針對地區資源稟賦制定不同程度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義務,用以促進各地區的協調發展。同時,建立證書交易的中間平臺,統一對各發電廠商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進行計量并頒發證書,并在該平臺對證書的買賣進行統一操作,用以降低不同地區的證書交易成本差異,從而達到調節地區不平衡的效果,促進可再生能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充分利用和發展。

6.4 發電配額與購電配額不對應

由于政府不僅對發電廠商規定了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義務,也對輸配電網規定了相關的配額義務,因此,在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實施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發電配額與購電配額不對應的情況,即發電場上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不能滿足輸配電網的配額義務,或者相反。因此,政府在制定相關制度時,應注意調整對各義務主體之間的義務量的聯系,避免出現義務量嚴重不對應的情況。

7 結 論

通過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對我國實施可行性及實施重要細節進行了分析研究,并通過構建經濟學模型討論相關因素對證書交易的影響,并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交易機制是激勵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種有效機制。第二,設計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交易系統時,政府應重點關注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的制定、可再生能源種類的選擇、責任主體的確定、監督管理機構的建立、適當的懲罰措施、證書交易的價格上限和儲存期限等。第三,實現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是電力系統下實施配額交易的目的和約束,政府制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目標過高或者過低,都不利于市場的有效運行;而價格上限的規定,也會影響企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和證書交易量。第四,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相差較大,應適當考慮各地配額差異。國外有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則規定證書可以儲存一定年限,可進一步深入研究證書的儲存期限問題,建立跨期交易模型;也可以考慮電力需求的不確定性等,進行模型拓展研究。

[1] Anna Bergeka,Staffan Jacobsson. Are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s a cost-efficient policy driving technical change or a rent-generating machine? Lessons from Sweden 2003-2008[J].Energy Policy, 2010, 38: 1255-1271.

[2] Bird L A, Holt E, Carroll G L. Implications of carbon cap-and-trade for US,2008.

[3] Sovacool Benjamin K. The policy challenges of tradable credits: a critical review of eight markets [J]. Energy Policy, 2011, (39):575-585.

[4] Ford Andrew, Vogstad Klaus, Flynn Hilary. “Simulating price patterns for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s to promot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from wind” [J]. Energy Policy, 2007, (35): 91-111.

[5] Golini Giovanna.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systems in the E.U [J]. Energy Law Journal, 2005(1).

[6] Klaus Vogstad, Ingrid Slung?rd Kristensen and Ove Wolfgang.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s: The dynamics of coupled electricity markets[C]//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TNU) Sintef Energy Research,2006.

[7] Linares P, Santos F J, Ventosa M. Coordination of carbon reduction and renewable energy support policies[J]. Climate Policy, 2008(8): 377-394.

[8] Lipp Judith. Lessons for effective renewable electricity policy from denmark[J]. Energy Policy, 2011(39): 575-585.

[9] Mészáros Mátyás Tamása, Bade Shresthab S O, Zhou Huizhong. Feed-in tariff and tradable green certificate in oligopoly[J]. Energy Policy, 2010(38): 4040-4047.

[10] 付姍璐.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和強制上網的互補發展模式研究[D]. 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9.

[11] 任東明.關于引入可再生能源配額制若干問題的討論[J].中國能源, 2007,29(11):10-13.

Research on China's Renewable Energy Electricity Quota and Its Transaction

KONGLingcheng,SHIJing

(School of Busness,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large consumption of traditional energy led to the increasingly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e wide use of traditional energy also brought massive discharge of pollutant, the world have to face the global environment problems within the challenge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Facing the above situation, as an effective incentive policy of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the policy of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PS) with the core of renewable electricity credits (REC) has been more and more implemented by western countries. On the base of applying of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in China in the near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domestic and abroad, and discusses the market conditions of implementing RPS system and of construction REC trading market in China. By means of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supply-and-demand equilibrium and price mechanism, we analyze whether the REC market price forming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 through effective reflecting the enterprise generating cost and then analyze its market benefit. Final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RPS to electrical power system,as well as some possible obstacles in practical operation,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and policy making.

renewable electricity; renewable portfolio standard; renewable electricity credits; credits market

2017-03-06

國家自科基金(71273091)“碳強度目標下可再生能源發電產業鏈的定價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11YJA790068)“基于產業鏈的太陽能發電政策研究”

孔令丞(1963-),女,天津寶坻;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能源經濟,循環經濟。E-mail: 764046157@qq.com。石晶(1988-),女,遼寧,碩士研究生。

1005-9679(2017)03-0030-09

TK 011

A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视频欧美| 全色黄大色大片免费久久老太|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日韩在线第三页|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2020亚洲精品无码|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67194成是人免费无码|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91欧美在线|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第一页| 91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无码视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日韩精品少妇无码受不了|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欧美在线视频a|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久久国产精品免| 欧美成人一级|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AV成人一区国产精品|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国产丰满大乳无码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97在线公开视频| 91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手机观看 |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国产成人综合网| 99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视频图片| 欧美曰批视频免费播放免费| 制服丝袜一区|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亚洲一区免费看| 老司机久久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无码人妻免费| 蜜臀AV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为你提供最新久久精品久久综合| 国产乱子伦手机在线|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品质国产精品无码| 国产毛片网站|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