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陵川縣人民文化館 048300)
淺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文化館的發展
李 芳 (陵川縣人民文化館 048300)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升級版。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實現國家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重要途徑,作為基層文化館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如何發展,本文從文化館地位作用、現狀、發展的必然趨勢、構建現代新型文化館措施等方面進行闡述。
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館發展
2005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來,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概念的提出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深入開展確立了文化館的公益性質。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背景下文化館如何發展,我作為群眾文化服務者淺談幾點體會。
1.文化館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標志,辦好文化館,充分發揮文化館的效能,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一個具體體現。
2.文化館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大的難點是均等化,完整的五級文化館網絡服務體系(省、市、縣級文化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構成了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設施網絡體系的重要基礎,也唯有文化館體系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3.文化館是黨和政府聯系人民群眾的重要橋梁和紐帶。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文化館所提供服務的載體主要是人,文化館的文藝演出、文化活動,文化藝術培訓、輔導,非遺的學習與傳承,都需要讓人來提供服務。文化館的優質服務更能讓黨和政府了解文化民生、群眾冷暖,連接人民群眾情感,是一個很好的通道和紐帶。
4.文化館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現代文化的創造者,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弘揚者,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資源,也是重要依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群眾文藝創作、群眾文化活動的精神內核。文化館的核心價值是傳承、創新、引領、繁榮,根本任務是文化傳承和文化創新。文化館通過開展文化藝術普及,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審美素質,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使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1.國家頒布和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文化館發展的重要舉措。2003年6月,國務院頒布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的提出,不僅確立文化館的公益屬性,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范疇,更是把文化館排在各類公共文化服務之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對文化館事業的發展賦予新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國家實施的縣、鄉文化館(站)修繕、建設項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及標準化電子閱覽室建設等項目,極大地改善了文化館(站)硬件設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和實現“免費開放”,擴展了文化館(站)的職能范圍,豐富了工作內容,推動了服務模式的根本轉變。2010年《關于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基層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通知》為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配備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也大大提高了文化隊伍的素質和服務能力。
2.文化館事業取得的成績。文化館機構體系基本完整。在新時期,各地文化館都在推進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就我縣群眾文化事業而言,我縣現有縣級文化館1個,鄉鎮文化站12個,村級文化室372個;文化館(站)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2009年,新建縣文化館大樓,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文化館內部機構設為七室三廳,即:辦公室、音樂輔導室、舞蹈培訓室,書畫攝影輔導室、多功能教室、非遺保護辦公室、展廳、排練廳、演藝廳等,2011年我縣文化館在第三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工作中被定為三級館。文化館(站)經費保障渠道已初步建立;文化館服務效能不斷提高,依托春節、元宵節、圍棋文化節、金秋紅葉節、校園藝術節、連翹節等傳統節日以及重大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群眾文化活動,免費為基層文化干部進行舞蹈、書法、樂器、非遺知識、鄉村文化記憶等培訓,定期開展下鄉基層輔導,基層文藝演出、攝影采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送文化下鄉等活動,極大地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質,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3.文化館事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文化館在經費使用、進人用人、獎勵分配等方面缺乏自主權,文化行政主管部門沒有把文化館作為獨立的公共文化單位去對待,而是作為行政的附屬,不能很好地發揮文化館自身的職能,失去獨立性和自主性;文化館的硬件設施、服務理念還有待提高;文化館機制落后,工作缺乏積極性,服務手段落后;文化館人才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專業人才少,總體素質不高,無法適應時代需要。
1.深入文化體制改革要求必須建設現代型文化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稕Q定》要求“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生產經營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館是在計劃經濟時代建立的,在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形勢下,文化館必須實現由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型文化館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現代性文化館轉變。
2.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求必須建設現代型文化館?,F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鮮明的現代性,要求和體現文化治理現代化、服務目標均等化、供給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民主化、服務體系高效化。文化館作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骨干力量,要具備和體現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特征。
3.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要求必須建設現代型文化館。當代中國正處于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發展時期,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更加緊迫。文化館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要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推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進而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實現中國夢 。
1.構建現代型文化館,館舍應該是集傳統現代、美觀實用于一體的藝術品。文化館是人民群眾接受文化藝術教育,開展文化活動的空間和場所?,F代型文化館它的外觀要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特征、文化特質,要有文化感、藝術感,要有現代氣息和精神氣質,具有文化內涵、文化品位,有文化魅力;整體環境要優美整潔,裝飾要有藝術品位、細節體現文化氣息;功能一定要現代化、數字化。
2.構建現代型文化館人才隊伍要高素質、專業化。文化館的核心要素是人。一是要培養和造就文化館領軍人物。文化館行業領軍人物要熟悉、了解和熱愛文化館事業,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強烈的文化責任感和熾熱的文化情懷;具有寬闊的文化視野、深厚的文化學養、深刻的文化思考,有超強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個人素質以及出色的工作能力,德才兼備,德藝雙馨。二是要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對文化館系統員工有針對性開展多渠道培訓,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互相交流培訓模式,開展文化館系統人員專業比武、各門類輔導培訓班等活動,著重培養理論研究、創意策劃、藝術創作、非遺保護、項目管理、設施運營等人才。三是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文化團隊及文化志愿者隊伍。依托群眾文化學會與志愿者團體,形成文化館聯盟,相互借力,壯大群眾文化服務隊伍,如郝經研究會、太行詩詞協會、書法協會、攝影協會、旗袍協會、圍棋協會、舞蹈協會、戲迷協會、曲藝協會、合唱團協會等,文化活動頻繁,提高文化品味、文化內涵,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3.構建現代型文化館要利用網絡和數字技術,使文化館公共服務手段現代化。一要構建與公共文化服務“一站式”相適應的數字化群眾文化藝術服務平臺。以縣文化館為主體,形成場地設施、藝術普及培訓、群眾文化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特色文化展示等集成提供,以數字文化館帶動區域群眾文化“一站式”服務,以“線上”帶動“線下”、“線上”服務良性互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二要推進各級文化館場地設施數字化、智能化。綜合應用有線、無線、數據庫等多種方式提升各級文化館場地設施的數字化水準,提高藝術享受的便利性、藝術普及的受益面、藝術體驗的自助性和藝術服務的互動性。三要深化網上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首先創新服務方式,以“線上”與“線下”、遠程與實體結合的方式,提供交互式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和體驗服務,以遠程互動方式開通咨詢解答和活動預約服務;其次豐富服務內容,加強文化館數字文化資源,特別是特色數字文化資源建設,廣泛發動群眾,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館數字文化資源和數字化服務;再次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渠道、平臺以及數字技術,拓展服務空間;最后結合文化館實體服務的開展,打造網上服務品牌。四要建立文化館信息管理系統和績效評價系統。逐步實現文化館日常管理和績效評價公開、客觀、實時、動態,確保文化館的各項工作規范有序、暢銷運行;同時,建立數字化網絡化的公民文化需求反饋和評價機制,實時公開透明的公眾“參與式”管理。
在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程中,結合我縣文化館的具體情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型文化館,還要以免費開放為契機,品牌活動為載體,利用“互聯網+”時代、微信公眾平臺,開展“文化進樓宇”“約書吧”“美麗鄉村行”“非遺傳承民族魂”“文明大講堂”“百姓藝術大課堂”“古詩詞誦讀”“農村科技”“聊聊健康那些事”“古陵廣角”“圍棋進課堂”等系列活動,拓寬文化館的服務渠道,擴大文化館的服務范圍,使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相互激發,提升文化館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促進文化繁榮發展。
[1]戴珩,林紅著.現代型文化館構想與實踐.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2.
[2]戴珩著.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200問.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9.
李芳,陵川縣人民文化館,職稱:群眾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