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巧君 (潮州市博物館 521000)
博物館免費開放背景下志愿者隊伍的建設研究
藍巧君 (潮州市博物館 521000)
自2008年國內各地的公共博物館取消門票,轉而面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之后,因公眾入館參觀人數隨之增加,因而國內絕大多數公共博物館面臨著現有工作人員數量無法滿足公眾入館參觀訴求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公共博物館積極探討應對策略,并注重對域外發達國家公共博物館成熟運營范例的借鑒,進而引入志愿者隊伍配合公共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工作。可以說,通過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使國內公共博物館的整體服務質量隨之提升,同時亦擴大了博物館的服務半徑與服務外延,因而在實踐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博物館;免費開放;志愿者隊伍
志愿者工作已有近百年的歷史,現已發展成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社會團體,博物館的志愿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21世紀初,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中國的博物館時代也即將到來。很多一線二線城市的博物館都逐漸開始發揮志愿者在公益文化事業上的作用。可以說,志愿者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橋梁,他們能夠溝通藏品和希望了解藏品文化信息的人們。本文將從現階段國內公共博物館志愿者服務所暴露出的相關不足入手,分析怎樣提升公共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的實效性。
盡管通過志愿者的引入以及志愿者隊伍的建設,使國內的公共博物館在服務品質、服務質量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進展,然而同時有必要引起注意的是,因多數公共博物館未能創設完備、系統、規范的志愿者隊伍建設機制,因而使得入館提供服務的志愿者存在著專業知識不足、專業技能欠缺以及隊伍人員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公共博物館的運行效果。
此外,志愿者服務是一種自覺、自愿行為,有個別志愿者在上崗后三分鐘熱度,一段時間之后熱度退卻,會影響志愿工作,造成志愿者流失等問題。這是由于約束機制不到位,以及志愿者隊伍與博物館規模不成正比。
現階段國內公共博物館志愿者服務所暴露出的問題為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諸多阻礙,可見改革和完善博物館志愿者管理機制已勢在必行。
提升公共博物館志愿者服務的實效性,應該注重加大志愿者崗前培訓工作力度,依托信息技術工具推動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發展,注重文化服務模式的推陳出新,創設規范化的綜合服務數據信息平臺,創設志愿者保障體系,注重管理協調機制創新,為志愿者解決后顧之憂。
1.注重加大志愿者崗前培訓工作力度
從自身的社會屬性層面來看,作為公共博物館乃是肩負著公共教育、文化傳播以及科研等多重屬性與職能,同時,其法律地位表現為公益性事業單位,因而對于在其中從事公共文化服務的工作人員有著嚴格的遴選程度與遴選條件。而博物館招聘的志愿者來自不同的行業,而且在年齡、受教育程度、生活背景與環境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差別,絕大多數志愿者過去沒有從事過博物館工作,甚至對博物館一無所知,多是抱著熱愛文博事業,愿意為社會多做奉獻的熱情加入進來的。為了更好地開展志愿者活動,做好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工作,就必須對招募的志愿者開展上崗前的專業知識培訓,以使他們系統地了解其工作內容和服務規范,更好地實施自己的志愿服務。
2.依托信息技術工具推動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發展
自現代信息技術在諸多社會領域與生產行業中得到推廣應用以來,極大地提升了各個生產部門的生產效率,進而成為不可獲取的技術輔助資源。公共博物館在進行志愿者隊伍建設過程之中,亦應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志愿者隊伍的數字化建設進程。首先,要利用數字化積極構筑博物館與社會公眾對話、互動交流的平臺,及時傳遞信息、共享資源,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并積極參與到博物館志愿者工作中來,實現博物館博物館志愿者宣傳、招募的數字化;其次,依托現代信息技術中的云計算技術以及數據庫技術,在全國范圍內創設志愿者信息資料數據庫,通過此種數據庫的建設,將實現對全國范圍內志愿者隊伍的綜合化管理,實現了志愿者隊伍在全國公共博物館范圍內的信息共享,同時,此種做法亦能夠使志愿者獲得身份感與認同感,從而有益于其更熱衷和投身于志愿者服務工作之中。
3.注重文化服務模式的推陳出新,創設規范化的綜合服務數據信息平臺
國內各地的公共博物館應當注重實現自身的文化服務模式創新,注重結合以往的志愿者協調工作實施經驗與不足作為志愿者隊伍協調的改進和提高方向。同時,公共博物館要注重對志愿者隊伍的科學激勵,以便使志愿者能夠踴躍地投身于公共博物館的各項文化服務工作之中。此外,公共博物館應當創設規范化的綜合服務數據信息平臺,為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務內容明細,從而幫助志愿者合理規劃個人的工作學習時間與志愿服務時間。
4.創設志愿者保障體系,注重管理協調機制創新,為志愿者解決后顧之憂
公共博物館應當為志愿者提供專項知識與技能服務,使志愿者的知識與技能水平得到提升。同時,公共博物館應當通過向入館參觀的公眾采取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方式,了解和掌握入館參觀的公眾對博物館志愿者隊伍服務品質、服務質量的意見和建議,進而據此作為志愿者隊伍建設的依據。此外,要進一步加強志愿者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協調工作制度,博物館與勞動人事、組織、宣傳等部門緊密配合,齊抓共管,要使參加博物館志愿者隊伍成為社會的時尚。宣傳部門則在社會上廣泛宣傳志愿者的奉獻精神,讓社會認識志愿者不僅給予了他人的幫助,同時也獲得了自我的成長,其價值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還有就是,公共博物館的管理層要認真分析和研究自身在志愿者隊伍建設與協調方面取得的經驗與不足,以便在實際工作之中加以加強和改善。可以說,志愿者隊伍是公共博物館所能倚仗的重要社會資源之一,因此,作為國內各地的公共博物館而言,要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給予公共博物館志愿者隊伍建設問題以高度的關注和重視,了解志愿者的思想,幫助其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創設科學的獎勵機制,使志愿者能夠心無旁騖、熱情高漲地投身于博物館的志愿服務工作之中,并以此作為提升公共博物館志愿者隊伍綜合素質的關鍵路徑,進而推動公共博物館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更為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
[1]王雪萍.淺談博物館志愿者及其對博物館的作用[J].客家文博,2014(1).
[2]陳招.博物館的教育和娛樂功能芻議[J].才智,2012(4).
[3]韓育蕾.博物館講解工作創新研究[J].科技風,2013(7).
[4]羅純新.文物講解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重要性與藝術性分析[J].群文天地,2012(1).
[5]王光宇.試談博物館志愿者網絡學習平臺的構建[J].中國文物科學研究,2010(3).
[6]沈望舒.召喚博物館志愿者[J].瞭望,2011(Z1).
[7]歐陽堅.從公共物品視角看我國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的出臺[J].中國行政管理,2008(10).
[8]馬自樹.保障公民文化權益,實現文化公平——談談博物館免費開放問題[J].中國博物館,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