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藝璇 (長春理工大學 130000)
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招貼設計中的運用
馬藝璇 (長春理工大學 130000)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它將社會風貌、歷史文化、古人智慧、民族精神融為一體,形成了中華民族所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面對中國平面設計“全盤西化”的情況,以國際化的平面設計視覺語言對民族理念進行新層次的解讀迫在眉睫。
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招貼設計;視覺設計
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我們不得不先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闡述。如今,我們所探討的傳統文化以夏、商、周為開端,直至鴉片戰爭前。它是中華民族在不同時期所面對的地理條件、經濟基礎、政治結構、意識形態的相互作用下而形成的特定的民族心理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并對當代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則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去粗取精,具有極強的象征意義,因此我們不能把二者一概而論。
中國傳統文化與設計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要想創作出富有民族精氣神的設計作品,必須借鑒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并在招貼設計中加以運用。下面筆者就從筆墨、色彩、傳統美學思想三個方面展開分析,力圖探索出一條將二者完美融合的方法,由此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設計美感。
1.筆墨意境
(1)筆墨元素的內涵表達
中國文化的典型代表就是儒釋道文化,它對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而這些思想的集中體現就是我們所談論的筆墨藝術。儒家的“中庸”思想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無一不體現在筆墨藝術中。中國水墨書畫追求墨色的自然變化,即使在一幅畫中只有單一的墨色,也可以使畫面豐富多彩完美的表現對象。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所述:“運墨而五色具”五以墨代色,就有了墨分五色之說。筆墨藝術經久不衰,是中華文明寶庫中當之無愧的藝術瑰寶。
(2)筆墨元素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筆墨元素作為中國書畫藝術的核心,不僅承載著中國傳統美學思想而且象征著民族審美心理和人文精神。將筆墨元素與招貼設計相結合,能夠使招貼設計的表達語言更加豐富。
點、線、面是構成筆墨最簡單的藝術元素,而在簡約背后它向觀者傳遞出的是書畫者的主觀精神世界,以及其自身的形式美和結構美。將點、線、面合理的融合在招貼設計中則能使畫面具有整體感和秩序感,這種秩序感能夠體現出中國文化的思想意境。由著名設計師靳埭強先生的設計的《山》、《水》、《風》、《云》文字系列招貼,將中國傳統水墨畫與甲骨文相結合,同時吸收水墨畫中的暈染技法和書法當中的“飛白”技法以點、線、面的形式表現出來,除此之外他還將“墨分五色”的原則運用到海報設計中使作品極富有禪意,象征的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
2.色彩姿態
招貼設計主要由圖形、文字、色彩三個元素構成,其中色彩是賦予設計對象強烈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設計作品中對色彩的直觀把握和運用是一種向受眾傳遞設計思想的最佳途徑。由于色彩本身具有主觀性,因此色彩不僅能夠完美的詮釋設計師的心理情思,而且可以使觀者獲得不同的審美體驗。又由于民族、地域、文化和受教育程度不同,造成了人對色彩認知的差異性,使得表現物質外在的固有自然色彩被賦予了民族精神和審美程式的意味。
(1)中國傳統色彩在具象圖形中的運用
“色彩”與“圖形”是相互依存的。“圖形”是對物體外在形態的基本描述,“色彩”則注重表現內在真實情感。著名美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中非常貼切的將形體比作富有氣魄的男性,而把色彩比作富有誘惑力的女性。運用具象圖形向受眾傳達產品信息,不僅能豐富畫面效果,提升作品的表現力而且可以使作者的設計意圖更加明顯。在開封朱仙鎮木板年畫中中華民族的欣賞習慣被更好地體現出來,俗話說:“黃配紫,難看死”。而開封朱仙鎮年畫中黃色和紫色卻能和諧搭配,不僅沒有難看的感覺反而使色彩鮮艷、熱烈奔放。在木板年畫的人物表現中,服飾設色以木紅、銅綠、葵紫三色為主,將世俗生活中的色彩模式與對神崇拜的宗教色彩模式相結合。
(2)中國傳統色彩與抽象圖形的結合
在現代招貼設計作品中,具象圖形追求對事物本身的描繪,而抽象圖形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具象表現的單一模式,帶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設計師在運用抽象手法時,一定要了解不同層次的人的審美心理和掌握人們的文化心理和欣賞習慣,學會“見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
3.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在招貼設計中的應用
葉朗在《中國美學史大綱》一書中談到“一部美學史,主要就是美學范疇、美學命題的產生、發展、轉化的歷史”。在中國龐大的哲學和美學體系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始終占據中國美學史的主導地位,不僅如此儒道美學觀在中國現代招貼設計中同樣運用廣泛。
(1)儒家美學思想與招貼設計
儒家思想作為幾千年來中國的正統思想對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代表思想有兩個一是“中庸”,二是“天人合一”。對于藝術創作而言,儒家“中庸”的觀點是強調藝術對社會要在潛移默化中給予正確引導。而“天人合一”思想則要求設計作品體現自然的包容性和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而“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論將整個宇宙作為基礎,將人的主觀創作融入和宇宙交流的過程中,將感情滲入到自然的景色之中,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香港著名平面設計大師靳球強先生設計的招貼作品《九九歸一》,由來自澳門市花的蓮花作為主題圖案,像一葉扁舟飄落在九九二字組成的漣漪上,蓮花落葉歸根象征澳門回歸祖國懷抱,借自然界中的實物向人們傳達情感,是“天合”與“人合”、“心靈”與“藝術”的統一。
(2)道家美學思想與招貼設計
“道”是老子哲學的中心范疇和最高范疇,“道”沒有意志,沒有目的。《老子》有言“道可道,非常道”,“道”是沒有具體形象的不能單憑感覺把握。設計作為一種文化產物,也有其“道”。老子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無”和“有”、“虛”和“實”的統一(《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因此,藝術形象必須與虛實結合,才能真正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和儒家所說的“中庸”思想是相通的。道家對“道”的“陰”“陽”的認識體現在招貼設計之中則延伸為“無”和“有”、“虛”和“實”的關系。陳幼堅先生為日本精工表廠設計的圓形時鐘作品中蘊含著濃厚的東方情懷和禪意。在“鐘”的設計上,他以素凈的黑白二色為基調,使人聯想到陰陽兩極;概念取材自書法中的“永字八法”,再加上時鐘邊沿的紅色拓印,便儼然是一幅書法的變奏;更為有趣的是,黑色的分針重疊在數字刻度上時,在鐘面上就會合成出一個完整的中國字完美地體現了“虛”和“實”的關系。
以上觀點是我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招貼設計的一點淺薄的認識。我認為傳統文化隨著時間的打磨才會更加熠熠生輝,而并不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日漸被遺忘。如果我們對它加以發現和運用,那么它將會轉化為一種生機勃勃的力量。作為設計師我們更應該肩負起責任,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從中領會其深刻的內涵和氣質,成為我們設計中獨一無二的東西,讓帶有中國氣質的現代招貼設計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形成一種文化大國應具有的典雅風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