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 雪 (南京師范大學 210046)
“新中式”的設計哲學與文化意義
貢 雪 (南京師范大學 210046)
當今“新中式”風靡全球,本文將從人文視角分享設計中的思量與抉擇,以闡釋中國當代設計與古典文化的關系入手,由此探討何為“新中式”及其存在的必要性,分析時代思潮下其市場需求與問題關注,評判其設計哲學與文化意義。
新中式;設計哲學;文化意義;市場需求
“新中式”是中國古典文化體系與當代審美情懷在歲月里的邂逅。“新中式”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深度認知,提煉精髓元素,巧妙融入當代設計語言和審美需求來予以創新,為現代建筑空間注入凝練唯美的古典情韻。“新中式”立意于當代雅生活,體悟境之禪韻,醒覺道之真諦,品讀國之文脈!
中國當代設計與古典文化關系密切。
中國當代設計反映古典文化。設計是社會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任何風格的設計,都是在其特定的自然環境和固有風土、地域文化背景中生成,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涵與文化結構,因而體現當時當地的文化風貌。朝代更迭,人們按照豐富的傳統文化、歷史經驗,繼承、演變、經營。從這一意義上說,中國當代設計必然反映古典文化。
中國古典文化是歷史文脈的延續,是國人的心理同構,必然影響當今中國設計市場的發展。設計無時無處不受文脈的影響,古典文化亦是當今設計的重要源泉之一。設計也從不是純個人行為,設計師需關注市場與人生存發展的物質與文化心理需求。順應時代需求從而靈活調動設計手法,形成體現人性關懷的場所。
何為“新中式”?為什么做這個設計?“新中式”的“新”又體現在何處?
“新中式”是摒棄傳統中式的繁文縟節及迂腐沉重,擺脫其空間中等級觀念的“壓迫感”,提煉精華中式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段完美的相融。強調這種相融,不是簡單的形式疊加與元素堆砌,那種表面符號化的中國元素并不能體現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蘊,也未必能帶給設計真正的“靈魂”。“新中式”是用飽含中國化的處理改造方式,符合內心感受和文化認同,呈現出一種令人舒心的美,這種美,源于中國傳統美學,也源于設計師骨子里對中式文化的沉淀與積累。
“新中式”意境純粹澄凈,然而有靈魂的“新中式”其背后需考慮周全眾多方面,包括空間布局、材料選擇、色彩搭配、線條走勢、光影關系、意境定位,以及空氣、水、溫度、綠植等等,這才是真正包含人文關懷的設計。
“新中式”在空間處理上,更加注重“有”與“無”之間的奧妙關系。“有之以為利”意指實際存在的、可供我們使用的建筑實體,其為我們提供了應用的便利,“無之以為用”意指空間之用,這個空間包括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建筑學家吳良鏞先生在其著《廣義建筑學》中也提及這點,這種“有無”之間的辯證關系讓我們對“新中式”設計中的“有無相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中式”在材料的選擇上,擯棄了過多色彩,穩重成熟,正如老子曰“五色使人盲”。訴說東方禪意與文化情感的材料語言,更多地體現肌理和質感,以更好地配合空間寧靜深邃的氣質與典雅質樸的格調。“新中式”在線條的走勢上,力求簡單流暢,提煉了傳統元素的神韻,又飽含著精雕細琢的匠心。
“新中式”的研究,亦需要先做加法,后做減法,減法更艱難,也更為重要。減而見筋,減而顯神,減而得脈!
“新中式”風頭正勁,無論國內外,都掀起一番中國風熱潮。古典風格與現代主義的激情碰撞,呈現出亦古亦今的層次之美與博韻沉穩的東方情調。從本質上講,當今“新中式”在設計領域的興起折射出中國古典文化的強勢崛起,是國人精神的延續和情感記憶的回歸。因此,“新中式”在設計中的應用離不開強大的市場需求支撐,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新中式”亦可主動引導市場消費走向!
縱觀目前的“新中式”設計,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盲目照搬中國元素的現象,設計師們美學修養不深,技術層面不精,對傳統文化認知不夠,不能將其信手拈入設計。二是中國元素在應用過程中往往因為過于共性化而導致缺乏個性,空間力道不足。比如,一提及中國元素就是長城、中國紅、龍。而事實上中國文化博大淵源遠不止此,其內涵深厚寬泛,表現形式也不局限在具體的符號上。三是從目前投入運營的“新中式”商業模式看,大多缺少創新互動,人不能親身參與其中感受深厚的人情味、風土味、文化味,所以在設計中要加強對人的需求及參與性的考慮。四是追求利潤的普遍心態,導致妥協折衷太快,忽略了空間中精神境界的表達,心靈境界的疏導,一味地高投入造價、高成本運營,必然產生高昂的消費,這并不是一個良好的趨勢,也不是大多數人能適應的。因為真正喜愛新中式的人多希望返璞歸真、樸實無華。
秉承發展優秀的中國古典文化,是設計創新的前提。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器以載道,道在器中。將古典藝術精神注入到設計師頭腦中并與當代意識相結合,其本身就是一種設計哲學理念的創新。所以設計不僅僅是視覺的問題,其背后的學術價值、功能等等尚需深層次挖掘。故“新中式”應以取舍的眼光,適度、巧妙運用中國古典元素,與文脈精神、當今時代需求結合,以人文情懷為基調,融中華民族經典的建筑學、古典文學、傳統美學,構建出彰顯華夏民族個性、古韻穿新意的藝術設計。
許多研究及實例證明了傳統文化特色有助于中國設計在全球化的大流中保持清醒自我特性,并且有助于提升中國城市的商業運營模式及居住環境品質。此外,于國人來說,“新中式”增強了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延續了歷史文脈,彰顯了民族精神。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物質層面,更多地上升到文化層面,包含情感回歸的精神追求愈發強烈。而中國古典文化在當今設計中的傳承,無疑將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
如何提煉中國古典文化的實質精髓,滿足當今人們多層次、多元化、多方位的需求,為國當代設計注入強烈的時代氣息和鮮活的生命力是我們需要探討的課題。優秀的設計師應當提高自己的審美眼界與業務能力,融會貫通,注重文化內涵在當代空間設計中的應用,保持自我獨特風格。科技發展,時代進步,當代擁有前人不具備的更多優越條件。設計師應在遵循以綠色健康、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設計法則之下,創作具有格調品味的“新中式”。
在“新中式”設計中,要適當擴大設計的深度和廣度。汲取中國古典文化精華以及傳統古建中的營造處理手法,輔以現代的建筑文化特色和科學技術手段,形成獨具魅力的風格。全盤西化是思想貧乏的表現,一味復古必然也是窮途,正確的道路是“回過頭來,再出發”,是文化自信并傳承發展與創新,更多地體現民族性與文化性思考!心境決定設計高度,不跟風、不造作、不違和。拒絕遺忘,更要拒絕平庸。將藝術與文化,功能與形式完美融合,讓新中式,歸于新生活!
“新中式”,當為現代創新之作,骨里神韻定義依然是中華文化一脈相承,崇尚雅致、品味、博大,歸心歸真,方能萬世不衰!
貢雪,南京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研究生在讀。專業:設計學,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