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曉旭 季 芳 (重慶工程學院 400056)
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實踐和思考
——以重慶工程學院圖書館為例
潘曉旭 季 芳 (重慶工程學院 400056)
新信息環境下,讀者對圖書館的服務和館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圖書館面臨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認為圖書館應該提升自身素質,充分利用新技術,提升服務內涵,在新信息環境下保持圖書館的持續發展。
新信息環境;讀者服務;新媒體技術
21世紀以來,隨著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圖書館受到巨大的沖擊,逐步朝著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基于新技術的信息環境正在形成。自助借還設施、RFID技術、移動圖書館、微信圖書館等新技術新設備的涌現,圖書館服務的內容和手段也需要隨著改變,充分了解讀者對資源信息的需求和期望,為讀者在信息需求和信息源之間打造順暢的溝通渠道。
網絡通信的發展和資源的數字化,模糊了資源運用地域和空間的概念,使信息傳播和獲取更加便捷。圖書館的管理模式、資源采購、存在形態、工作內容和服務內涵也在隨之改變,讀者的需求在日益增長,圖書館原有的資源、運營、服務等等都不能滿足現代圖書館發展的需求。
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的工作不僅僅是最基礎的文獻信息資源,更多的是通過具備專業技能和服務理念的館員進行資源深加工和信息服務工作,資源建設的精確性和及時性、所需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都需要做相應改變。因此,圖書館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角色,真正融入用戶信息環境并與之結合。
就重慶工程學院圖書館來說,升本以來專業設置不斷調整和擴大,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提升。相應地,館藏資源不斷增加,每年所采購的資源也在不斷優化,人員配置也在逐漸優化調整,但無論是在資源獲取還是服務內容,目前尚無法完全滿足讀者的需求。
以2015、2016年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情況為例,2016年圖書流通量和入館量分別為70497冊和410787人次,分別比2015年同比增長228%和156%;電子資源瀏覽量和下載量分別為1609593和243549,分別比2015年同比增長193%和475%。對比數據可見,這些數據都偏低,雖然都在快速增長,但與紙質文獻利用相比,數字資源和網絡需求漲勢更為明顯。
根據圖書館舉行的讀者調查問卷顯示,68%的讀者認為應該加強對電子資源的采購和推廣,超過半數的讀者認為圖書館微信平臺對其使用館藏資源有積極影響;對教師的抽查中顯示,超過90%的教師在獲取學術資源時將圖書館排在第一位,超過80%的教師對圖書館資源的依賴主要以電子資源為主。而在建議欄中讀者的建議主要圍繞增加數據庫的數量、科技查詢、課題檢索和館內環境優化,對增加紙質圖書的建議不足20%。這些調查顯示,讀者在選擇學術資源時雖然偏重于圖書館的資源,但對圖書館的服務內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讀者在新信息環境下提出來的新的需求,圖書館應重視并積極應對,減少因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館藏資源和讀者之間的隔閡。圖書館除了積極調整資源采購、優化環境建設等基本工作,還需要在其它方面做好服務工作:
1.圖書館門戶網站建設和改造
隨著信息環境的演變,門戶網站除了作為形象展示窗口外,更需要具有快速、便捷獲取資源的功能。圖書館門戶所面向的是關注點、需求各不相同的讀者,因此門戶建設不是簡單的網頁制作,而是要設計到對所有館藏資源、服務內容、信息推送等內容的全方位規劃,從而建立合理的界面設計和內容布局。
而就圖書館網站來說,需要遵循“美學和最簡設計”“一致性和標準性”等原則進行改版,為讀者提供精確的、簡潔的導航,使讀者能夠迅速精準地獲取資源。比如建立一站式檢索系統,數據庫導航、OPAC系統、讀者登入系統等功能的設置。同時,新興的多媒體平臺也需要在圖書館網站予以呈現。
2.優化崗位結構,健全培訓機制
目前,到館借閱紙質資源的讀者越來越少,而通過網絡獲取資源和需要科技查詢、代查代檢等業務的讀者越來越多,這樣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知識架構和業務素質面臨嚴峻的挑戰,特別在民辦高校而言這種情形更加嚴峻,圖書館存在著嚴重的知識老化、學科失衡、計算機人員短缺等問題。
面對這種情況,圖書館一方面需要調整崗位,將館員從圖書采訪、圖書流通和圖書整理等工作中解放出來,通過業務培訓和技能學習,精通計算機網絡和圖書館業務知識,提升服務質量,對用戶開展個性化、深層次的服務。
3.重視新媒體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的作用
移動圖書館、微信和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推動著圖書館服務模式又一次轉型,其影響力甚至超過了門戶網站。通過調查,截至2015年底,39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中有36所開通了移動圖書館、微信和微博這三種新媒體,并且在使用過程中成績斐然,成為資源宣傳的主要陣地。
重慶工程學院圖書館于2015年推出移動圖書館,2016年正式推出微信平臺和微博,使用效果最為良好。以微信平臺為例,2016年共推送信息137條,關注用戶達到4186人。微信平臺主要提供館藏查詢、借閱查詢、資源推介、圖書薦購、超期通知、新聞播送、讀書活動等,后期會擴展服務功能,開展圖書查詢定位、圖書預約、學科服務等深層次服務,打造圖書館服務新體系。
4.重視學生團體在圖書館的作用
利用學生團體開展閱讀推廣,是高校圖書館正在積極探索的閱讀推廣手段之一。就重慶工程學院圖書館而言,近兩年舉辦的一些閱讀推廣活動,比如讀書沙龍、專題書展、圖書漂流、知識競賽、電影賞析等,主要依托圖書館學生管理委員會和讀者協會來進行。目前兩個團隊已經超過150人,成員的閱讀量遠超一般讀者,2016年平均借閱量在50冊以上。讀者協會計劃在近期創辦自己的刊物,以及創辦固定的讀者沙龍等,這些活動都得到圖書館的激勵和支持,比如為他們提供閱讀討論所需要的文獻、場地和部分經費,引導學生團隊探索促進讀書活動,促使他們成為連接讀者和圖書館的橋梁。
新信息環境下人們獲取資源信息的方式不斷被改進,因此圖書館需要從內而外地做出相應的改變,加強學習完成角色轉變,以新的思維方式改變服務理念和服務手段,利用門戶網站和新媒體技術提升圖書館的服務工作,重視學生團隊建設對閱讀推廣和其它工作的促進作用,從而提升圖書館整體的服務水平。
[1]王文麗.新信息環境下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創新[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3):66-68.
[2]周義剛,聶華.新信息環境下用戶需求驅動的圖書館門戶設計與實現——以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1) 71-77
[3]徐春.高校圖書館利用新媒體進行創新服務分析[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6,25(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