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鴻 (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第三小學 322002)
小學低段音樂課個唱音準培養的實踐研究
陳淑鴻 (浙江省義烏市佛堂鎮第三小學 322002)
音樂課是一門具有開發價值的課程,它對兒童思想品德及人格塑造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音樂課教學中,對學生的歌唱培養占有很大比重,其中,歌唱培養的唱音是否準確直接會影響到學生的音樂課訓練成果。為了提高并保障實際歌唱效果,在低端音樂課唱音準培養與訓練中需要教師展開細致的指導。
運用手勢歌唱,是練習音準的一個極好的方法。像是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在指導學生區分高低音級以及幫助學生理解高低音級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
比如以《閃爍的小星星》一課教材解讀音的高低,首先,按照教材的設計來看,學生在之前已經初步體驗“音的強弱”、“音的長短”和“音的快慢”,本課要完成體驗“音的高低”這一知識與技能目標。因此,本課的預想是學生已經完成了前者的學習。本課可先通過讓學生聽辨兩個不同音高的杯子,引出對生活中的高音、低音的分辨,再創設神秘夜空,塑造不同音高的星星形象,輔之以柯爾文手勢,引出對“do,re,mi,fa,sol,la”的聽辨、模唱,再通過闖關游戲進一步鞏固對音高低的聽辨。對歌曲音準的把握則先要借助柯爾文手勢,引導學生在靜靜的夜色中進行有狀態的旋律的模唱。等到學生能準確演唱好旋律,進一步在情境中引導歌曲的學習。
最后,為豐富充實教學內容,將對教材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擴充、編創,分別為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加動作表演、輪唱學習、與欣賞莫扎特《小星星變奏曲》。其中輪唱學習初步培養學生的多聲部聽覺能力,為合唱學習打下一點基礎。
如果在音高概念還不明確的情況下,就可用鋼琴彈旋律,讓學生隨著旋律歌唱,結合實際情境演示,增強學生感悟。且伴奏彈和弦的同時,還能帶給學生更加真切的音樂課堂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和弦與各類聲調結合體會的同時感悟到音樂魅力,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專研興趣。
比如說D的大和弦是2 #4 6,而且還有很多附屬的和弦,不單純是三個音。有的D根音下的和弦組成音卻不在246內,這個學生在后期的學習中也會慢慢接觸到。若是要避免出現當當當一類簡單的節奏演示就可以用和弦轉為和左手配合一下,簡單的加幾個和弦音,節奏上不必拘泥。伴奏加旋律在指導上也不會很難,,適當的地方加旋律的同時也在右手上加和弦組成音,剛開始不熟的時候可以指導學生這樣,以后便可以加上些色彩和弦中的音來豐富伴奏。除了加旋律伴奏,高潮時節奏型豐滿些效果也會提升。多聽歌曲伴奏,能對學生幫助很大。
利用這種方式,提高學生聽覺免疫力,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達到更佳效果,且伴奏和弦的同時增強學生的音樂感悟,啟發學生的音樂心得,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更優質的音樂素養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在展開小學音樂課程指導中,首先教師要對音樂和這份職業有足夠的熱衷和堅定信念,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不斷學習的過程和動力;此外,還要對中西音樂史有較為完善的了解和學習,這樣在講課時對歌曲時代背景等方面能完整對學生詮釋出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興伴奏很重要,在課堂上要能夠準確范唱,并對基本的各個調式伴奏型都必須熟悉。
比如說指導學生學習《美麗的黃昏》,在此教師就可以飽滿的感情將該首歌演示出來,有條件的還可帶領學生一起外出活動,并結合窗外的黃昏美景,在美景的感染熏陶下得以高漲學生情懷,在這種氛圍帶動中進而強化學生對音樂的感悟。準確范唱,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實在的認識到音樂中的音調高低。我們都知道小學生主要的音樂教育任務是以審美為中心,愛好為動力去學習音樂,所以小學生學習音樂的前提是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良好的審美,要學會活躍課堂的氛圍,學會和學生互動而不是單方面的傳授備課內容,做個有趣的音樂老師很重要。
同時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即使認為學生對音樂的表述并不那么正確,但一定要鼓勵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音樂;課外時還注重音樂的體驗實踐;進行總結歸納時,要能夠正確評價學生和培養他們的積極性。適時的范唱可以給學生進行一個良好的師范和舉例,起到很好的帶頭和榜樣作用。
1.氣——唱準音的基礎。不管是嗓音條件好或不好,聲音都是通過氣息唱出來的,就像香煙要通過過濾嘴一樣,聲音過濾一下會更美;好的演唱要綜合很多方面,不能說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確實,很好的高音能給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不要只知道高音的價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實飽滿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唱高音的時候,氣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為根基的,京腔講究“丹田氣”也是指的這種發聲位置;其實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時唱出很大的聲音,我們說那是用力氣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氣息和技巧在唱。因此,教會學生如何用氣這也是指導學生如何唱準音的基礎。
2.聲——唱準音的保證。如果說會用氣是掌握了一種唱準音的技巧,那么如何用聲則是對唱準音的保證。學生在學唱時,首先要找到所唱歌曲的調式,再熟悉這個調式,然后要聽自己和伴奏之間的音是否準確,有沒有跑音走調,用耳仔細分辨。再而還要注意將把每句話都盡量唱滿一些,聲音不能發飄。盡量跟著原唱逐字逐句地磨合,聽聽老師的發音吐字,學著把每句話都唱到自己滿意為止,重點是在剖析歌曲的意境。發音也需要不斷地練習,秘訣就是在起第一句話的時候就要控制好音調的高低,不然到后面不是顯得太突兀就是調上不去,一定要做到收放自如。只要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聲線就可以基本保證對歌曲的學唱效果。
3.速度——唱準音的秘訣。唱準音還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速度的掌握,速度簡而言之也就是對音樂中節奏的把握。一般學生的節奏感來源于第一是天賦,就是天生的嗓音,天生對音樂的感知,再有就是后天的培養,但是現在很少的家長會為孩子考慮這些,尤其是農村的,加上現在的教育模式,一味的注重應試教育。這里就需要后天培養節奏的學生能夠多聽音樂,最好專研樂譜樂理知識,感知一首歌曲里面的各種樂器,還有聽一首歌最好閉上眼睛,因為閉上眼睛會讓心里的雜念少很多,會更加專注。掌握好了歌曲速度自然在練習時唱準音的質量會更高。
4.力度——唱準音的技巧。會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氣唱,而如何用氣就是唱歌好壞的關鍵。而氣卻又是從哪來的呢?如何練氣呢?其實氣是從丹田而發,而提氣上沖,嗓子只是過聲,并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會唱歌的人少。而從嗓子過氣后,沖入腦門,腦門與后腦,以及鼻發生共振,從而達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調整。但腦門的共振卻是非常大的,若達到一定階段,唱久后,腦門就會痛。而吸氣卻并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聞花香一樣,輕輕的切均勻的吸氣。在指導學生練習時,教師要能夠讓學生把握好唱歌的力度,這樣不僅演唱的同時輕松自然,所呈現的效果也更加富有感染力。
通過以上實踐研究,學生的音準能力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還是存在有一些問題,這還需要教師對有關教學方式進行深入探究,以便提出更加科學合理的高效教學內容,用以給學生帶來更加豐富完整的音樂課堂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