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乃林 (瓊臺師范學院 571127)
簡析“寫意色彩思維”在高校中國畫教學中的作用
周乃林 (瓊臺師范學院 571127)
中國畫教學一直以來秉承傳統技法的套路程序化模式授課,逐漸形成以技法定論的藝術審美取向,忽視學生創意思維培養。本文主要圍繞中國畫色彩表現的傳統以現代思維的現狀展開討論,強調寫意色彩思維的培養在高校美術本科教學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寫意色彩思維;中國畫教學;傳統色彩表現;創新思維;色彩美學
(以瓊臺師范學院課題《中國畫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實踐》結題發表)
中國畫千百年來的發展面貌形式隨時代變化,自唐宋達到一高峰,色彩絢麗,技法嫻熟,宋以后由于文人畫思想的導入,慢慢發展走向以墨色為主的表現形式,色彩逐漸退居次位?,F代中國畫發展已走向多元化,在繁花眾放的時代中中國畫教學也面臨諸多的問題,特別是如何繼承與發展傳統繪畫問題已經不是心熱議話題,而是如何實踐摸索更好的發展之路?,F代中國畫色彩表現技法主要包括:傳統工筆色彩表現、現代重彩色彩表現、實驗性色彩表現等。本文主要闡述高校創新教學改革與傳統式授課的中國畫課程教學之間的對比性,探索新的中國畫教學方法,有效提升學生中國畫創作能力。
“寫意色彩思維”是一種創作思維方式和探索精神,它應用于中國畫創作抽象思維與表現觀念以及形式技法,具有獨特的色彩表現理念及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更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及當代藝術表現性,實質上是中國畫內在發展時代化的表現和藝術家探索精神的一種代表。它打破傳統的模式化表現色彩方法,強調的是個體觀念的形式表現,是一種思維觀念的表現方式。在與傳統繪畫(包括工筆畫、寫意畫)以及現代水墨畫的創作思維相比較,寫意色彩思維的個性特征與其鮮明的特點表現在:具有觀念性、抽象性、獨特性、表現性與時代性等。
中國畫色彩表現自古以來多以主觀色彩表現為主,在謝赫的“六法論”中“隨類賦彩”強調繪畫色彩要以事物種類的客觀真實性來表現,自古以來大多數畫者都遵循此法則。但在寫意畫的色彩表現思維卻是主觀的,是觀念化的表現形式。
在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將“寫意色彩思維”導入課堂教學,引發學生對中華技法表現的大膽探索和強化創意思維模式教學一種方法和教學手段,應用它的觀念性與獨特性來引導學生對中國畫色彩表現的獨立思考,樹立自己的個性思維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皩懸馍仕季S”在中國畫創作與教學中的導入,更能引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對客觀事物的理解上融入人文思考,更有利于高校中國畫創作思維的培養以及課堂教學內容與知識結構的完善。在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的實踐過程我們應該以時代發展的觀念以及寬容的、開放性的態度來對待,重視傳統而不拘泥于其中,加強現代觀念的理解和吸取有價值的研究經驗,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造的思維培養,對中國畫創作與教學發揮較好的促進作用。
傳統繪畫的色彩表現中有寫實(工筆)表現和寫意表現兩大類。其中工筆畫的寫實色彩作為傳統繪畫的賦彩形式,早在晉唐時期傳統繪畫作品中就已經有很鮮明的表現主觀色彩之例,人物畫的雙鉤填色法以及濃烈的石色(礦物色)表現艷麗裝飾表現技法等。極力表現對事物客觀存在感覺的色彩類象,展現事物的真實感,其表現技法細密精致。而另一類寫意色彩表現則以人們常態思維的形式展現,對色彩類別表現在于人們的意念之中,讓人普遍認知的色彩通過視覺感官反映理解其內在的含義。如敦煌壁畫的佛像主觀色對比烘托出濃郁的宗教氣息,給人敬畏之感。又如青綠山水畫的作品中色彩表現夸張,構圖變形不受客觀拘謹,濃厚的裝飾韻味給人純厚的自然意態。
色彩在繪畫技法表現中極為重要,其作為繪畫審美趣味代表中國傳統繪畫的另一文化內涵精神。具有獨特的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是理性的思維結果,是中國文化高度概括形成一直源于自然而更高于自然的思維方式??梢哉f“寫意色彩思維”是抽象化的,它是思考方法也是一種創造思維模式。中國畫教學內容圍繞其概括意象的色彩理解主觀賦彩而形成一種思維模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寫意的表現技法和養成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
“寫意色彩思維”引進高校中國畫課堂教學,集白描、工筆、寫意、水墨等組成了中國畫課程教學大體內容,其教學目標具有明確的針對性。其教學內容主要為色彩寫實主義以及傳統繪畫技法繼承與發展而開設。站在傳承發展的角度來研究,工筆畫色彩具有重要的復興與發展民族文化的意義。但是色彩寫實主義的教學只能作為傳統繪畫基礎技法熟練掌握,其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教學模式由于長久傳承和參照使其日趨走上程式化和單一化。高校中的中國畫教學過于強調技法技能訓練和造型基礎,而忽視學生綜合素養與創造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思想構建持續發展。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和各種文化日趨多元化以及創意思想大爆發的時代,單一的教學模式和過于追求傳統的程序化技法傳承已經不適應時代教育的發展需求。 在中國畫教學中導入“寫意色彩思維”,改變這種程式化與單一化的狀況,融入創意思維,為促進中國畫教學新的發展。
其觀念性有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其抽象性在教學中能還原對事物狀態的思維本原,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而其獨特性能體現在繪畫技法的特殊性和獨特的文化內涵,利用本特點融入民族文化及傳統文化素養的學習與認知?!皩懸馍仕季S”的表現性有利于引導學生大膽探索和試驗各種技法,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研究能力。其時代性表現在貼切社會時代,應對時代發展的思潮與時代發展觀念同步,清代石濤說過:“筆墨當隨時代”,技法和創作思維都是時代的產物,利用其時代性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不墨守陳規,開放思想,大膽創新的創造能力。
總的來說,“寫意色彩思維”導入到中國畫教學中,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更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1.創新思維訓練意義
“寫意色彩思維”強調的是思維方式,寫意本身就是抽象的,色彩在抽象的教學,其難度極大。但在高校中國畫教學中它極具重要意義,它是學生創新思維訓練的必要手段。中國畫創造思維在于對事物的理解,在自然的基礎上提升人文意境,在自然的規律中理出邏輯關系。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種藝術思維模式,不同于西方文化中的科學證實自然理性邏輯,是強調人作為第一感受的、主要的主體,注重當下的感受思維模式。
西方寫實繪畫強調人的視覺感受,講究畫面構圖、點線面、色彩及表現諸元素美感,對事物理性思考并有一套嚴謹的色彩研究理論作為基礎。對景寫生在感性的基礎上強調理性思維,力求科學剖析,客觀表現。中國畫的寫實主義卻是理性思維感性表現,強調個人當下的感受,以人文意境高于現實。而寫意色彩更是由心而生的更高層次感知,理性更高于感性,其思維模式由心而發的自由狀態,其思維模式在創作與教學中是建立在較扎實的傳統技法之上的高度概括能力。
在中國畫教學中,導入“寫意色彩思維”是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和人文深度的思考。因此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寫意色彩思維”具有邏輯性與合理性,在教學中能有利于改變寫實主義色彩的單一技法表現,發揮現代觀念色彩表現,發展傳統繪畫技法,把創造思維模式培養更具有時代意義。
2.探索新型技法試驗意義
技法是繪畫表現形式的重要手段,藝術是主題內容與表現形式的相結合體。藝術也是作者個人情感的的對象化形式,而藝術的形式則是一定的技法緊密結合,形式與技法有密切相關性。在某種程度上講,表現技法決定了藝術形式的實現。
中國畫教學中的大量技法訓練,其目的,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出一定的新的表現形式。并在這個形式的上營造自己相應的個性化藝術語言,以達到有效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表現技法既能作為相應的教學的目的和重要訓練內容?!皩懸馍仕季S”導入中國畫教學,它以探索的精神和實驗態度以及創意思維決定了 它具有藝術創造的重要意義。
技法創新是中國畫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長河中,人們孜孜不倦的探索與研究的課題,改變思維觀念獲取新時代的審美養分,創造新的語言表達形式是在高校中國畫教學勢在必行的現實狀況。程序化與單一化的技法培養傳承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今多元化藝術發展的需求。“寫意色彩思維”融入到教學中,作為思維方式的訓練一種,培養學生開放性的的實驗創造思想,讓學生構建自己獨立的美學思想,有效培養學生的表現技法創新能力。
“寫意色彩思維”應用于中國畫教學, 改變了長久以來中國畫教學一直以技法作為目的,提升了單一的模式和程式化的手段教學,豐富了學生的創意思維。以時代為著眼點,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開發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學習能力避免走向片面的極端,全面提升了中國畫教學的創新意義。通過思維模式的訓練,是學生全面認識中國畫創造性的重要性,繼承與發展傳統,需要不斷創新來推動,使其不斷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成就中國畫持續發展的愿望。
[1]鮑俊麗.傳統中國畫色彩的當代審美[J].美與時代,2014(09): 78.
[2]林穎.中國高等師范院校中國畫教育的若干問題思考[D].福建師范大學,2012,12(73):62-64.
[3]魏朝清.傳統中國畫與當代價值[J].景德鎮陶瓷,2011(1):14-15.
周乃林,男,海南,副教授,碩士,美術教育中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