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潔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400000)
“互聯網+”藝術創意產業化與高校創新創業研究
陳 潔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400000)
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擁有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潛力,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本文從研究目前國內及重慶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概況及存在問題,分析面臨“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需求的特點與趨勢,在此基礎上研究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和藝術創意產業的相互關系。
互聯網+;藝術創意產業化;高校創新創業
互聯網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高校也應積極研究和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推動藝術創意化的創新力,提升高校創新創業的效率和組織變革,將兩者深度融合,形成以互聯網為依托和創新要素的教育發展模式,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加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
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科技園區、大學生自主創業園區、眾創空間,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為大學生創辦相關企業提供支撐,培養多層次、全方位的創新創業人才,從而提高創業率。發展的同時存在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和實踐脫節;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欠缺,教學方式單一;實踐平臺短缺,指導幫扶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不健全,把研究側重于從“互聯網+”的探討、藝術教育改革發展等單項片面的分析問題,或單一的從創新型藝術人才培養的模式出發,沒有把“互聯網+”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作為一個整體去研究,針對重慶“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探索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重慶藝術創意產業化的探索研究更少。
重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富積的文化資源,對發展藝術創意產業有著潛在的條件和優勢。但與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重慶目前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問題: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薄弱,教學成效不足;過度重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遭到忽視;缺乏實踐的環境,創業支持體系及獎勵機制;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及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相輔相成。藝術人才是聯系高校教育和藝術創意產業的橋梁,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不僅為高校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平臺,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重慶藝術創意產業人才的輸出地,間接推動藝術創意產業的發展,創新型藝術人才是藝術創意產業發展升級的源泉與動力,創意文化產業是中國發展的軟實力,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高校教育的重點。
1.研究比較國內外“互聯網+”與重慶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狀況及對策,可以歸納分析重慶新業態發展面臨體制機制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的特點與趨勢。重慶藝術創意產業發展具有先天的基礎條件和內在根基,但由于發展理念、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等方面的滯后,優勢沒有得到充分顯現。發展重慶藝術創意產業,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培養一批高層次、高素質、創新型的藝術人才。加強創新能力建設,鼓勵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產學研用合作的“互聯網+”產業創新網絡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能夠為重慶藝術創意產業化的發展提供智力與人才支持。通過對重慶藝術創意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分析,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以完善條件和政策保障為支撐的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2.針對目前重慶藝術創意產業發展狀況和特點,創新型藝術教育需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育體制、調整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心的教學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面臨“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需要重新審視、優化并調整大學生創新創意藝術教育,從藝術學科的教育理念、培養模式、師資能力等現狀出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教師假期實踐,培養“雙師型”教育人才,對于藝術類學科的實踐類課程開展實踐工作室,直觀教學,幫助學生更快理解學科內容,走出一條符合重慶藝術創意產業發展的應用型藝術人才培養新模式。
3.積極研究創新型藝術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結構設計和課程實施的變革方案,對現有獨立學院藝術創意產業化現狀進行調研,系統的分析現有教學與產業化結合存在的問題。搭建“互聯網+教育”的概念,把實際項目引進課堂,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利用大數據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雙創”教學模式的應用,選擇有代表性的學生或學生團隊進行教學改革實踐,把課程設計與市場進行結合,總結經驗并推廣應用。
4.分析相關文化市場對創意人才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建立文化創意產業學科群,培養創意的生產者、創意生產的引導者和創意產品的經營者等不同層次的創意人才,實現差異化和個性化培養戰略,使文化創意人才在創意思維、創意表達、創意傳播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培養與提升,強對文化市場調研,根據文化市場的變化及時調整文化創意人才的專業培養方向,以確保文化創意人才鏈的各環節的完整性。
“互聯網+”發展的目的就是形成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面向“互聯網+”融合發展需求,鼓勵高校根據發展需要和學校辦學能力設置相關專業,鼓勵校企、院企合作辦學。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堅持以育人為本,提高培養質量的原則,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人才發展為支撐,推動科技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有機結合,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培養建設。作為國家軟實力的一部分,文化創意產業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的作用將更加凸顯,文化創意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創新型藝術教育如何培養創新人才、服務重慶當地的藝術創意產業,創新型教育改革如何既要適應重慶本土的文化需求,又要符合國際化的培養理念,有創新性探索和研究。
順應“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堅持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探究創新創業型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合重慶地方藝術創意產業轉型與升級的創新型人才。積極發揮我國互聯網已經形成的比較優勢,把握機遇,增強信心,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陳潔(1988.8- ),女,職稱:助教,學歷: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