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克明 甘肅省煤炭工業技工學校
淺談中職學校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教學
員克明 甘肅省煤炭工業技工學校
對教學工作來說,對“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進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這門課程定位、設計理念與思路進行闡述與探索。
中職學校 機械制造技術 課程教學
現在社會需要越來越多的機械制造方面的專業人才,中職學校也擔負著培養人才的重任。對教學工作來說,對“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進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本文通過對這門課程定位、設計理念與思路進行闡述與探索。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味傳授理論知識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中職學校在進行教育時,要注重與工作過程的結合,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在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才能符合企業的要求,才能更快地適應到工作中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首先明確任務目標,然后制定符合這項工作的計劃,再根據自己制定的計劃進行具體的操作和實施,當做完這些后要對自己的操作結果進行檢查并評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掌握了所學的知識,對于知識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于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很有幫助,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整體化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在中職教學中,“機械制造技術”是一些機電專業、機械專業的學生必修的課程,也是學生從學校步入工作崗位必須學習一門基礎技能課程。這門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學生在這門課中學習一些工藝裝備和加工參數的決策能力,同時還要學會操作一些專業設備,掌握機械制造的流程。這門課程要幫助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解決遇到的問題,學會裝配一些器械,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除此之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
任何課程的設計都是以培養人才為目標的,“機械制造技術”也不例外,它的目標是培養企業所需要的機械方面的人才。這門課程要了解企業對于員工的要求,并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讓企業參與到對課程設計的評價中來。本門課程的設計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崗位為導向,以工業產品為載體,以項目教學為主線,以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建立適合高校教育的新課程體系”。在“機械制造技術”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擴展課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使教育適應企業的要求。
社會的不斷發展意味著社會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機械行業也是如此,目前社會上需要大量的具備專業技能的機械制造人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培養崗位需要的人才為教育目標,教學要基于工作過程。教育工作者可以將企業的真實生產過程作為參考,改進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利用到的知識,在班級中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首先由教師示范生產過程,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并在與他人的溝通交流中發現自己在學習上的不足,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還應當組織一些校內實訓活動,這些實訓活動要盡可能與企業實際工作環境相似,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識,并了解在工作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除了校內實訓,教育工作者還應當組織學生進行校外參觀,讓學生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培養企業和社會需要的人才。在選擇課程內容上,教育工作者應當對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企業對于人才的真正需要,依據這些需要制定教學內容。此外,還可以收集一些企業的代表性產品,讓學生對其分析和理解。教師應當選擇一些在企業中廣泛應用的實際項目作為學生的實踐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到所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收集一些生活和工作中的具體例子,引導學生通過對這些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培養學生整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借鑒別人的方法,對于他人的方法,學生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他人溝通交流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學會更好地尊重別人。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這些案例放到一起,編寫出一個案例庫,方便學生課下對這些案例分析,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自主學習。為了更加適應企業的需要,教師可以將具體的項目作為教學任務。讓學生自主或分組完成一件有實用價值的、具體的產品的從設計到制作再到最后檢查評價的過程。
課程的考核評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也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三者結合的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評價的內容應該包括項目過程中每個模塊的設計和實現以及多個模塊的組合,并將考核的結果記錄下來,方便以后將多次項目評價作對比,這個過程中考察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利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評價還應當包括項目的完整性和實用價值,考核學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項目任務。除了這些,評價應當有對學生創新能力和協調能力的評價以及職業素養的評價。
基于工作過程的中職學校“機械制造技術”的課程改革應當充分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依據企業對于人才的要求制定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專業技能、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從而培養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機械制造方面的專業人才。
[1]王新榮.高校工科專業《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03,(12).
[2]方曉雄,倪晶晶.構建適應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課程體系[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