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論我國銀行業金融市場板塊的法律風險管控
黃丹 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
近年來,世界經濟繼續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從英國“脫歐”公投、美國大選,到依然跳水的油價和變動無常的匯率,全球經濟走向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強。另一方面,國內由于股市調整和債市爆發系列信用風險事件,監管部門出臺了以“去通道”、“降杠桿”和“穿透原則”為關鍵詞的一系列監管政策,持續加強風險管控。這些都對金融市場業務領域法律風險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金融市場板塊 風險防范
1.傳統低風險業務領域糾紛多發。部分商業銀行在實物貴金屬銷售方面,開立貴金屬網店,因經驗不足,遇“職業舉報人”而被物價局以產品標價違反《物價法》規定受到罰款處罰。還有一些“職業舉報人”借機以銀行違反《消保法》為由向法院提起多起訴訟。在托管及代理收付方面,部分投資者因投資未獲得預期收益率而遷怒于托管行及代理收付行,也以部分銀行辦理業務失職為由,向媒體及監管部門進行投訴。
2.政策收緊,監管部門頻出“組合拳”。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圍繞“去通道”、“降杠桿”和“穿透原則”,監管機構紛紛出臺政策整治資管行業亂象。例如,為“去通道”,保監會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通道類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加強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監管的通知》,要求規范通道業務、禁止發行具有“嵌套”結構的產品;為“降杠桿”,證監會的“八條底線”和銀監會《關于進一步加強信托公司風險監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58號文”),明確了各類結構化產品的杠桿比例;為實施“穿透原則”,除“八條底線”和“58號文”外,國務院辦公廳所發布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中也多處提及要采取“穿透式”的監管方案,根據業務實質認定業務屬性。
在票據領域,銀監會、人民銀行先后印發了《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于票據業務風險提示的通知》(銀監辦發〔2015〕203號)、《關于加強票據業務監管促進票據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銀發[2016]126號),對票據業務不規范經營現象打擊。
3.業務創新繼續深入,持續考驗銀行對創新業務的風險把控能力。以浦發銀行為例,在代客代理業務方面,浦發銀行以“商融通”、“匯通利”為主打的盒式期權產品,基于該業務的產品特性,客戶與銀行所簽署的合同文本仍為衍生產品合同文本,但所簽署的擔保合同中對于債權的描述仍是傳統的“融資”概念,并不能完全包含客戶到期應當履行的交割義務。在客戶不能履約的情況下,一旦相關合同擔保條款被司法認定為無效或具有效力瑕疵,浦發銀行則可能面臨巨額資金無法回籠的系統性風險。
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基于集團化的背景,很多銀行以銀行國際為通道的理財資金投資各類海外債的業務迅速崛起。此類業務所涉及的法律體系不同,因此,銀行法律風險管理人員無法準確識別出在不同法系環境下的法律風險點。
在場外自營業務方面,由于優質資產的匱乏,很多銀行場外自營業務的發展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很多業務往往會涉及證券、保險、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等方面,對銀行法律風險管理人員在相關業務領域的法律法規、業務流程的熟悉度提出了挑戰。
1.善用外腦,結合外部力量共同為業務發展保駕護航。在創新業務方面,針對銀行面臨的不同法律體系的沖突,可邀請在此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外部律師,對創新業務結構進行詳細講解分析,幫助業務部門理順業務環節;在傳統業務方面,銀行可為金融市場板塊引入常年法律顧問單位,為業務開展保駕護航;同時,考慮到多家銀行的過往業務已經發生糾紛,還應邀請相應的外部律師對資產管理業務中的糾紛解決思路進行訴訟代理。
2.強化宣培,助力業務部門有效識別法律風險。對于創新的金融產品,針對在客戶不能履約時可能引發的系統性風險,各銀行應及時梳理與衍生產品相關的所有合同文本,針對前臺業務部門、風險部門、后臺運營人員、分支行營銷人員和分支行法律人員的不同特點組織培訓,將相關合同文本的修改要點、衍生產品的法律特性及特有法律制度的概況,向銀行相關業務部門進行傳導,確保各項權利的有效設立,為新業務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務支撐。
3.緊跟政策,為業務結構的合法合規出謀劃策。在監管部門大力整頓資管業務的大背景下,特別是“八條底線”的出臺,銀行結構化的資管業務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為克服這一障礙,銀行合規部門需要通過研讀政策、與外部專業人士探討等方式,在政策發布的第一時間即將該監管政策對業務的影響轉達給各分支行和業務部門,同時積極會同業務部門商討業務模式的有效調整方法,力求繼續推進資管業務的持續合法、合規發展。
1.充分利用外部力量,在板塊法律風險管理能力上“取長補短”。隨著業務的發展,金融市場板塊業務已經呈現出了“多領域、跨法系”的特點,特別是在板塊聯動的大背景下,以離岸資金跨境投資、境外上市等需要適用不同法系的業務會越來越多。為應對這一趨勢,應充分利用外部法律顧問的力量,對主要國家的法律環境、相關業務的風險點及可以采取的措施進行系統梳理。
2.基于風險暴露事件開展業務回顧活動,優化板塊業務流程及標準合同文本。結合近幾年已經發生的風險事件,銀行合規部門應與金融市場板塊法務一起對托管、衍生產品等業務進行系統性地梳理,旨在一方面完善合同文本條款,另一方面對業務流程中所存在的法律風險點進行全面排查,以達到業務流程合規、法律文本完善的目的。
3.了解分支行需求,對癥下藥。一是通過對金融市場板塊業務的系統梳理,逐步將大類業務的業務模式、涉及的法律法規及監管政策、合同文本概況、業務風險點及法律措施等進行羅列,以幫助分支行法律風險管理人員對如何管理金融市場業務法律風險形成整體概念。二是根據不同分行所開展的金融市場業務的特性,將業務規模和業務類型較為相似的分支行進行整合,有針對性進行培訓。
黃丹(1977-),女,畢業于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專業,大連海事大學國際法碩士,現為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