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新新 中國人民銀行巢湖中心支行
探析基層人民銀行人民幣假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
代新新 中國人民銀行巢湖中心支行
當前經濟社會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自媒體迅速崛起,為了有效穩妥處置假幣突發事件,基層人民銀行也制定了應急預案,但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假幣違法犯罪的形式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因此,在應對新媒體環境下假幣突發事件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需進行深入研究,完善當前假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方式,提升假幣突發事件處置的科學性、時效性、精準性。
反假幣 突發事件 處置方式探析
1.假幣犯罪網絡化特征明顯。一是組織方式網絡化。一些地區長期有假幣販運網絡活動,不僅向外地輸出假幣,還不斷輸出犯罪分子即所謂的技術人員、原材料、機器設備等;二是聯絡方式網格化。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平臺散步制售假幣信息,借助QQ、微信等即時通信工具相互勾結,共同作案。三是假幣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隨著網絡及媒體的飛速發展,社會資訊的傳播速度極大提升,一起偶發假幣案件,甚至是子虛烏有的謠言,經媒體、網絡論壇、微信等渠道傳播,很容易發酵為熱點話題,在社會上造成恐慌情緒蔓延;四是交易方式網絡化。為降低交易成本,一些不法分子使用微信、支付寶、網上銀行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并通過物流、快遞運輸假幣,從而實現假幣交易人貨分離,給社會周邊人造成一種假象,犯罪分子很隱蔽,不容易抓獲。
2.假幣犯罪手法多樣及對象明確。假幣犯罪分子多選擇在偏僻農村、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車站碼頭、旅游景點等人員流量大、治安環境復雜的地點,通過購物找零、撕角調包等手法為主要的侵害方式,地域多選擇城鄉結合部、偏遠農村,部位多為小攤小販、集貿市場,侵害對象則多選擇老人、兒童或農民工等弱勢群體,一旦發生大面積的弱勢群體受害,容易造成社會強烈反應。
3.犯罪分子制販假幣技術不斷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犯罪分子制假技術不斷翻新,從最早的手繪、復印等方式制假,逐步發展為以機制假幣為主的傾向,且仿真程度提高較快,同時隨著交通、物流以及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假幣的流通、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且難以被執法部門掌握。
4.打印小面額假幣案件增多。打印假幣具有規模小、投資少、發現難的特點,越來越受到不法分子的青睞。由于小面額假幣,群眾警惕性小,在流通中不易察覺,造成此類假幣易銷售,容易在新媒體環境下造成生產快、銷售快,發現源頭難,出現案件處理時效性不足,容易造成群眾不滿。
5.人民幣假幣信息發布不權威。人民幣假幣等現金業務事項均有很高的社會關注度,易形成輿情。一旦處理不慎,將嚴重影響銀行業金融機構、人民銀行形象,以及人民幣作為“國家名片”的信譽。同時對于人民幣假幣可以發聲的部門沒能形成一個權威的發聲機構和部門,不能向民眾傳達準確的權威信息。
根據人民銀行總行相關工作部署和要求,當前基層人民銀行均成立了假幣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領導機構,制訂了較為完善的應急預案。但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基層人民銀行現有的假幣突發事件處置體系中存在不完善或不適應的地方逐步顯現,逐漸難以適應新環境下的應急管理工作要求。1.應急管理成員構成單一。現有的基層人民銀行假幣應急管理模式中,未將各級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納入應急管理體系,當假幣突發事件發生時,難以及時形成多部門的工作合力,不利于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和協調應對。
2.假幣監控預警手段落后。現有的應急管理模式以公安執法機關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現大規模假幣案件為啟動條件,對假幣敏感事件監控及危機預警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一般都在事件通過媒體擴大化后才會采取措施處置,反應時間和應對措施不及時。
3.社會輿論宣傳權威性不足。現有的應急管理模式,基層人民銀行更多的是注重假幣的收繳,向銀行業金融機構及各級人民銀行的信息通報以及協助公安機關進行假幣案件的偵破。在網絡、自媒體等出現有關假幣事項時,反應不及時,沒有納入通過人民銀行針對社會公眾的權威信息公告以及輿論引導內容。
完善新環境下基層人民銀行假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模式,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現有模式進行改進和完善:
1.強化信息監測、做好突發事件事前預警。一是實現人民銀行與公、檢、法、工商等反假貨幣工作聯席機構的信息共享,發現假幣敏感事件時,第一時間將事件信息以電子網絡形式向假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心進行通報,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好應急處理準備;二是堅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假幣敏感事件及時報送機制,要求金融機構在遇到的假幣敏感事件第一時間上報處置中心,經處置中心判斷可能發生嚴重涉假突發事件的,及時通知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2.形成各方合力,提高突發事件應對能力。由人民銀行牽頭,將假幣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納入社會公共應急管理體系,并依托反假貨幣聯席會議平臺,構建假幣突發事件處置機構,降低溝通協調成本,通過發揮多部門合力,從偵破假幣案件、堵截假幣流通、引導社會輿論等方面著手,統籌安排、多管齊下,將假幣突發事件的負面社會影響降到最低。
3.加強輿論引導,降低突發事件負面影響。在應對假幣突發事件時,應加強權威的信息發布,降低突發事件的負面影響。一是及時通過新聞媒體對社會上傳播的涉假謠言進行辟謠,對造謠者進行法律追究,保持假幣突發事件信息的公開權威的報道,通過向社會公眾假幣及時通報突發事件進展,消除社會公眾的不安情緒;二是通過新聞媒體、金融機構網點向社會公眾普及反假貨幣知識,提高社會公眾的識假、防假意識和水平,使社會公眾在假幣突發事件發生時產生不必要的緊張。
4.認真調查評估,總結突發事件處置經驗。一是對假幣突發事件發生的原因,發展過程,發生后的影響進行調查分析判斷,總結過往假幣突發事件的規律,加深對假幣突發事件的認識;二是評估應急處置工作成效,總結應急處置過程中的得與失,并以此為依據,對突發事件處置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豐富假幣突發事件的處置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