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文升 中國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
淺析縣域農戶聯保貸款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靳文升 中國人民銀行華亭縣支行
農戶聯保貸款是指農民在自愿基礎上按照規定組成聯保小組,金融機構對聯保小組發放貸款,并由聯保小組成員相互擔保承擔連帶責任的一種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模式通過農民之間相互監督,降低了金融機構信息成本;通過聯保小組內部正向激勵機制,防范了道德風險。本文通過對華亭縣發放農戶聯保貸款的調查,提出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
農戶聯保貸款 風險補償機制
自2010年以來,華亭縣已累計發放266785萬元聯保貸款,支持農戶25641戶;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農戶聯保貸款余額86652萬元,占涉農貸款余額13.1%,滿足了大量農戶的資金需求。從農戶聯保貸款發展過程來看,貸款量逐年提高,農戶逐年增多,但增速逐年減緩受惠。2016年華亭縣農戶聯保貸款金額較2014年和2015年分別增長了16.8%和6.14%;2016年華亭縣農戶聯保貸款回收率為85.4%,較較2014年和2015年分別降低了0.9和2個百分點。
總行印發的《農戶聯保貸款管理指導意見》(銀發(2000)27號)規定,農戶聯保貸款是指沒有直系親屬關系的農戶在自愿基礎上組成聯保小組,信用社對聯保小組成員提供的貸款。但從實際操作來看,非親非故的農戶之間大多數不愿意相互擔保,因此如果農戶沒有一定的共同利益或不同領域產業的農戶很難組建聯保小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的聯保貸款模式的推廣。二是農戶貸款需求和期限不一致導致小組難建立。非親屬農戶因生產經營項目不同,資金需求量存在差異,資金需求的時間前后不一,造成了小額資金需求者和與大額資金需求者不能匹配,遠期資金需求者與短期資金需求者難以聯盟的局面。
聯保小組的組成遵循自愿原則,但是大部分經濟強勢農戶不愿與經濟弱勢農戶聯保,其結果是急需資金支持的經濟弱勢農戶得不到聯保貸款支持,而放貸主體也對屬于“弱勢聯合”農戶群體的發展前景持不樂觀態度,主觀上表現為少放或基本不放,貸款投向貧富不均無形中助長了農村的貧富兩極分化。
按照《農戶聯保貸款管理指導意見》規定,聯保小組要得到貸款必須經過以下環節:農戶申請→受理與調查→審查與審批→成立聯保小組→貸款發放→貸后管理→貸款收回。聯保組長申請貸款并提供其他4戶名單,而后由農信社對5戶儲戶開展調查確認所組建的聯保小組有效后簽訂聯保貸款協議書,貸款戶請聯保戶攜帶身份證等必要證件到農信社辦理貸款手續—經信貸員、農信社主任等逐級審批后獲得貸款。通過問卷顯示,60%的聯保小組表示貸款需要資料過多,審批時間過長,辦理一筆業務短則3-5天,長則幾個月,無形中增加了貸款人的貸款成本,從而減少了農戶選擇通過聯保方式得到貸款的需求。
依據農戶聯保貸款管理要求,在農戶聯保貸款的5到10個組員中,必須至少有4人作為擔保人提供擔保。但現如今,在聯保家庭中,青年勞動力大部分都外出務工,無法提供擔保,而留守的老人和兒童又無擔保能力。因此擔保小組難以滿足貸款擔保要求,無法實現聯保貸款,極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戶聯保貸款的發展。
一是聯保小組中農戶的生產經營項目雷同,且需求貸款的時間基本一致,無形中造成風險集中,一旦農產品市場行情波動,價格下跌,不但農民受到損失,農商行貸款風險也會集中加大。二是問卷顯示,80%的聯保貸款主要集中在償還到銀行貸款或用于建房、子女上學及嫁娶,回報率較低,用于購買農機具和擴大再生產的只占到2成,因此以打工為主要收入來源的農戶還款難度較大,易形成風險貸款。
銀行應根據農戶的家庭經濟情況、信用程度、貸款額度以及投資項目風險等,確定一個合理的聯保小組成員數量,適當的降低目前需要的最低5戶的限制和親屬回避的限制,使得聯保小組的組建更加容易。
一是確定聯保農戶時,要特別注重強弱匹配,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對急需貸款支持的農戶進行信貸扶持。二是貸款額度可根據聯保農戶收入水平、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資金規模等差別,劃分不同的額度,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資金需求。
信用可以建立農戶個人信用檔案,實行定期的檢查與重新評信,在長期中掌握各個貸款農戶的信用狀況和資金狀況,以簡化農戶聯保貸款中繁雜的手續。
探索建立農戶聯保貸款的風險補償機制,對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農戶聯保貸款損失進行補償,增強金融機構發放農業貸款的積極性;探索建立農業貸款項目保險制度,可以設立不營利的政策性保險機構,為支農貸款提供保險業務,切實增強農業和農戶的風險承受能力。解決農戶聯保貸款形成風險的后顧之憂。
農信社要充分運用自身優勢做好宣傳,改變我國農戶長期自給自足,不愿貸款投資的思想狀態,使廣大農戶積極主動參與聯保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