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及其會計風險研究
謝偉健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近幾年來,隨著金融自由化的影響,讓金融市場也不斷的進行著革新,市場經營者及參與者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但同時也造成了金融風險的逐漸加劇。在上世紀80年代左右,因為企業制造衍生金融工具而破產的例子不占少數,因此,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是重中之重,政府及企業領導認識到,在對衍生金融工具進行運用和管理的過程中,金融工程及財務管理等相關部門都要積極的參與進來,為規避風險和保證企業良好發展作出最大的努力。本文將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及其會計風險進行研究。
衍生金融 會計 處理 風險
在世界金融的發展軌跡中,我國金融市場的起步較晚,而金融工具還在不斷地創新過程中,我國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市場發展狀態也不是太好,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衍生金融工具是從上世紀90年代才開始滲入進中國的,金融領域先后出現了權證市場、可轉換債券等。但是,對于金融衍生工具日益發展的今天,開展金融工具的會計理論學習是關鍵。筆者在文章中將會分析我國衍生金融工具市場的具體形勢以及規避會計風險的方法。
會計計量是會計操作的基礎和核心內容,主要是為了解決尺度和屬性兩方面的問題。所以,筆者將對衍生工具的會計計量的特點以及容易出現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衍生金融工具計量特點。會計的計量分為兩個重要要素,也就是尺度和屬性。計量的屬性是被計量體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尺度是定量該財產屬性時所采用的尺度。在現實的經濟狀態中,貨幣的購買力會隨著經濟發展而改變,并不可能永遠保持一致性和穩定性的特征。隨著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現,傳統的會計計量面臨著全新的挑戰,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約標價格在不斷地變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也在不斷變化,這種持續的變化,對交易帶來了潛在的損害,并且由于我國存在著單一的貨幣計量,與衍生金融工具的劑量會產生一定的沖突,因襲也不能準確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
2.會計準則對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是指在平等交易的基礎上進行債務結算或資產交換,公允價值可以根據市場價格的變動去跟蹤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變化。公允價值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中,有著不用的代表含義,如:歷史成本、現行市價以及未來現金流等。這樣,能夠反映出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所在,同時也能反映出整個企業的價值動態變化。
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風險并不是單一的,也是多種方面的,可以將其分為職業道德風險、控制風險以及固有風險等。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一定要及時加以遏止,才不會讓它漫延。下面,筆者將對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三種的危機及風險進行分析。
1.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固有風險。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逐漸發展,金融問題和資產證券化問題也是一項趨于復雜化的事情,在企業對相似的衍生金融工具進行管理時,控制權的確認在現行的會計理論中并無定論,但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會讓企業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現如今,衍生金融工具的計量常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但公允價值計量并不能滿足會計的實務需求,原因是并沒有獨立的機構對這些計量的數據進行準確的評估,而且報表中的公允價值計量的數值在報告和對外公布的時間有著一定的差距,因此也會造成誤差。另外,關于報表的披露問題,也會對衍生金融工具造成一定的風險,在會計準則中,往往只會對利率的風險進行披露,而對于市場商品的價格變動信息往往不列入披露的項目之中。因此,導致了衍生金融工具的披露存在著一定的客觀性。
2.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職業道德風險。會計工作人員應該以誠信為本,符合職業道德標準,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職業道德風險主要集中在披露問題上,企業財務人員由于在披露上的成本以及利潤方面對整個企業以及個人潛在的原因,可能會私自對報表進行背后操作。所以,有些會計工作人員為了追求個人的經濟利益,做出了違背社會、違背自己良心,以及違背職業道德的事情,在會計的核算以及披露過程中,采取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這樣的工作態度對會計信息的客觀性有著很大的影響。違背職業道德風險的會計,將會對衍生金融工具造成一系列潛在的風險,因此企業要對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和職業道德加以重視。
3.衍生金融工具所面臨的控制風險。不同的衍生金融工具在操作上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所采取的內部控制也不盡相同。衍生金融工具的創新速度往往快于內部控制的程序設置。另外,衍生金融工具具有極強的操作性,在控制的過程中容易存在一系列的風險和漏洞,因此也加劇了其風險性的發生。內部控制的關鍵性問題在于信息間的傳遞和溝通,溝通包括外部市場信息的溝通和內部溝通兩種,而對于外部的市場信息而言,在期貨市場中,風險寸頭的計量是衡量風險的潛在指標;而對于內部的溝通機制而言,應有效的獲取信息,以達到雙方間的良好溝通,才會阻止風險的發生。
綜上所述,本文從兩方面闡述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跨級處理以及會計風險的問題。衍生金融工具的發展會給整個企業帶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由于衍生金融工具是新時期背景下的創新結果,因此在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對于衍生金融工具的規定較少,需要會計工作人員不斷的進行研究,對工作任務進行完善,并加強與各國學者間的交流,從而充分的理解衍生金融工具的用途和潛在的風險性,并在日常工作中加以重視。
[1]劉堰兵.燕嬿.衍生金融工具的會計處理及其會計風險研究[J].價值工程.2014年06期.
[2]葛家澍.關于財務會計幾個基本概念的思考——兼論商譽與衍生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J].財會通訊.2000年01期.
[3]閻達五.徐經長.金融工具會計——國際會計準則第48號征求意見稿簡介[J].會計研究.199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