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玉龍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
對建筑業“營改增”的稅負變化及影響分析
閆玉龍 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稅負制度不斷完善,近年來,“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企業納稅秩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建筑業是我國的經濟支柱產業,其操作環節多、涉及范圍廣,具有復雜性特征,而營改增項目的提出更是為建筑業帶來大的影響。本文將對建筑業“營改增”的稅負變化及影響進行分析。
營改增 建筑業 稅負變化
近年來,我國建筑業發展迅速,其年總產值按翻倍的比例上漲,并滲透于所有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建筑行業具有特殊性,許多企業既是產品生產市場又是安裝市場,致使建筑業的重復增稅嚴重。稅制改革使建筑業的納稅發生改變,減少了重復征稅,但增營并存的現象仍然困擾著建筑業,致使稅負產生失衡。
即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增值稅指對產品或服務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營改增的目的是為了減少重復征稅,加快經濟體制的改革。
營業稅主要針對不動產銷售、勞務提供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而增值稅主要針對動產銷售以及修配勞務的提供等,兩者的征稅范圍有本質上的區別,且增值稅是一種價外稅,而營業稅是一種價內稅,因此在稅務計算的方式與計稅依據上也有所不同。
營改增可以稱為是一種減稅政策,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減少重復征稅。在企業競爭如此激烈的經濟局勢下,營改增可以有效的帶動供需,使企業提高盈利,并進一步推動企業的轉型發展。
營改增的實施,為我國的經濟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礎,避免了不能退稅與抵扣等一系列弊端,有效的降低了企業稅負,將稅負的價內稅轉化為價外稅,形成了增值稅進銷項的抵扣關系,從而優化了經濟主體結構,更深層次的詮釋了稅制改革。
小規模納稅人通常指年銷售總額在國家規定的標準以下,且內部會計體系不健全,核算制度不完整,不能按照上級規定報送會計資料,因此只能按照簡易的辦法進行征稅的納稅人總稱。所謂的會計核算不健全是指不能夠正確的核算增值稅的進銷項稅額及應繳納稅額。小規模納稅人的稅務應按照銷售額及增值稅征收率來計算。
建筑業在兩稅合并后的征稅率為3%,但由于兩者的稅基不同,故而小規模納稅人在進行稅務計算時應將銷售額換成不含稅的,要從中扣除掉增值稅后將剩余部分作為稅基再進行計算。因此建筑業小規模納稅人在兩稅合并后的稅負比舊時要低。對于這一類群體而言,雖然銷售額有限,但大宗型交易能夠帶來的利潤還是十分可觀的,即便營改增對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降低的并不多,但就改革的目的而言,結果是非常樂觀的。
一般納稅人是指年應征增值稅超過了國家財政部門規定的小規模納稅人納稅標準的企業與單位。這一主體由于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目標,因此也享有更多的優惠政策,其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增值稅進項稅額能夠抵扣銷項稅額。我國對于一般納稅人有詳細的標準,即繳納增值稅稅率為17%,且生產企業只要年銷售收入額達到50萬元以上,就需要申報一般納稅人,商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80萬元以上的也要進行申報[1]。建筑業營改增后試點納稅人年應稅銷售額大于500萬元,被認定為一般納稅人。
通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大型公司都為一般納稅人,且這類主體對于公司的財務及稅務管理要求規范,對財務人員的要求也更高。一般納稅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抵扣增值稅的進項票,可以為客戶提供并開具稅率為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還可以享受出口退稅等特權。
在兩稅合并后,一般納稅人的繳稅也有了更加嚴格的標準,建筑企業應以納稅人的身份繳納增值稅,當銷售額未達到規定標準時,企業可通過以下辦法申請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建筑業可根據國家規定的會計制度建立賬簿,按照法律規定合理核算,在此基礎上提供準確無誤的稅務資料,即可彌補核算機制的不足,成為一般納稅人。營改增不僅影響到了企業的營業稅與增值稅,對于企業的其他稅負與經營成果也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建筑業在遵循賦稅制度的同時,也應當結合企業自身財務情況,配合稅制福利政策,促進建筑業經濟的快速增長。
建筑產業結構錯綜復雜,所需建筑材料的來源方式極多,因此在增值稅的抵扣金額上很難形成統一,例如,對于施工企業而言,若建筑材料全部由自己進行采購,則可以得到的抵扣款項機會變多;若材料的采購由建筑公司負責,則施工方的可抵扣款項就會變少;再比如,建筑企業的施工項目很分散,許多施工項目都處于人煙稀少的偏僻地區,若從同一的商家采購材料,則會增加運輸費用,因此只能選擇就近的小作坊進行材料采購,如此一來就得不到增值稅的專用發票,就無法實現專項稅的抵扣,故而稅負便會增加。
我國稅收法中有明文規定,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個別規定外,稅率為17%。[2]在建筑業的實際經營中,大量采購的砂、土等建筑材料。如簽訂合同時選擇的是小規模納稅人,或者納稅人為一般納稅人但采用簡易計稅法的情況,征收率為3%[3],此種情況下施工企業的進項金額需要按照3%的比例進行抵扣,而企業最后的建成品又需要按照銷售金額的11%進行征收,因此施工企業最終有8%的銷項不能被抵扣,稅負增加。如簽訂合同時即選擇的是一般納稅人,征收率為17%,施工企業最終獲得超額抵扣。
由此可見,施工企業采購的材料可以進行進項稅抵扣,在選擇供應商的時候,進項可抵扣的征收率或增值稅稅率需要著重考慮。
此外,勞務費也是建筑業得一項巨大支出,建筑工人的勞務報酬占到總工程的25%,但勞務人員大多由勞務公司提供,小規模納稅人或一般納稅人采用簡易征收計稅的勞務公司的征收率率3%,一般納稅人一般計稅方法采用11%增值稅稅率。因此建筑工程在勞務承包這一塊進項抵扣與勞務公司合同簽訂適應征收率或增值稅率息息相關。
營改增后,企業換傳統發票為增值稅專用發票,相關的稅改制度中明確規定,進項稅必須在180天內認證完畢,由于建筑行業的項目較為分散,無法在短時間內收集與整理完畢相關發票,因此建筑業在增值稅發票認證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
建筑業在本質上是一種服務型生產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建筑行業的內部結構越來越完善,受到稅制改革的影響,建筑業在管理上更加的規范化,服務水平也越來越高,這不僅促進了企業服務的升級,也帶動了相關產品的優化。鑒于項目的分散性,建筑企業還形成了一種掛靠式的管理,項目的流動性強,異地報稅也成為了建筑行業的一種特色。科學的管理方法不僅能夠保證企業的安全生產,還能夠有效的降低消耗成本,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效益[4]。
對于所有企業來說,保值增效是其發展的最終目的,而“質”與“效”都需要相應的指標予以合理的規劃與確認,在稅制改革的要求下,加設增值稅的抵扣比例指標,同時將其劃分到各項目中,使項目與指標間存在直接關系,如此一來,施工隊伍的責任更加明晰,對于項目也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
營業稅發票對于企業來說只是收入憑證的一種,但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進行稅項的抵扣,因此企業需要加大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力度。此外,需要重視合同的訂立,在合同中明確材料供應的各項具體事宜,從而盡最大努力獲取足夠的進項稅抵扣額。在生產經營實踐中,可以選擇價格比選的方法,考慮材料稅金,選擇綜合評標單價最低的供應商[5]。
綜上所述,“營改增”在我國廣泛的實施,近年來已經獲得一定的成效。建筑業想要實現對這一舉措有效的實施,就需要結合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合理的規劃經營模式與方法,確保增值稅稅率能夠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1]董念念,李揚.“營改增”對宜昌建筑企業的稅負影響及問題研究[J].西部皮革, 2017,39(12):107-107.
[2]陳玉琢.“建筑業增值稅熱點問題解答(2017年版):13-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4]黃電.建筑業及房地產業全面“營改增”后稅負變化[N].湛江師范學院學報, 2017,38(3):140-145.
[5]陳玉琢.“建筑業增值稅熱點問題解答(2017年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