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蕊 德爾福柴油系統(煙臺)有限公司
會計準則的中國特色與國際化發展走向探究
王敏蕊 德爾福柴油系統(煙臺)有限公司
社會市場機制的有效運轉離不開會計準則的各項標準。目前,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進步,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的問題,所以,對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進行深入探究是有必要的。而建立我國會計準則將面對國家特色與國際化兩大不同的發展環境,因此,把握好發展的方向與路途是非常重要的。我國要從會計準則面臨的實際出發,對目前我國會計準則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完善中國會計準則體系,為以后我國會計準則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指導作用。
會計準則 中國特色 國際化發展
我國會計模式的關鍵在于建立適應社會經濟體制發展的會計準則體系,實現會計都法治化與現代化發展。所以,進行會計改革的目標就是實現有價值的決策權。國家的建設需要會計準則的引導,而我國的會計準則不僅受國內歷史、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還要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影響實現國際化的發展。要想擴展我國的資本市場范圍,增加外來客戶的數量,就必須實行國際化會計準則的內容。所以,根據我國的實情,對各種會計準則發展走向進行探析,對構建完善的會計準則體系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中國特色是與其他國家存在差別,具有順應我國國情發展的特點。它的形成包含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會計準則作為一種規范,必然會受到相關政治方面的制約。雖然目前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并不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但是,它們的關系還是相互對立的,否則我國的會計準則將成為西方會計的復制品;其次受法律體系的影響,會計準則在制定過程中體現了立法的相關思想,而且,與西方的法律法規不同,在我國最大的主體是國家,因此,發展會計準則必須具備中國特色;最后,經濟方面。我國國有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所以,會計準則的多重性以及調控國家宏觀經濟的發展都是中國特色的體現。
會計準則國際化有推廣、協同、統一三方面的不同界定。協調會計準則國際化主要是民間會計團體與政府國際化組織,由于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導致國際化的步伐緩慢。而國際化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層面:首先跨國公司的運行要求我國相應會計問題的解決需要與國際會計領域接軌,例如在處理預算與外匯等方面;其次,國際貿易的發展與投資活動的興起,都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來促進雙方之間的合作交流。因為,在進行資本的商議過程中,雙方都必須對對方財務水平有詳細地了解,為了增加比較的公平性,就需要提供一個標準;最后,世界資源配置的要求。在進行國際市場交易時,遵循不同的會計準則會使企業的市場與股票價值出現波動,從而影響投資者本身的利益。所以,進行世界范圍內的資源配置就需要國際化會計準則來衡量決策。
會計準則的中國特色與國際化關系是對立統一的。由于會計準則的社會屬性不同導致產生差異性的經濟后果,所以,在運用時會互相排斥。但是,某項會計準則又可能因為國家特色逐漸形成國際化,通過國際化的廣泛流傳而被應用于其他國家的會計環境中,成為新的國家特色。所以,又存在著相互共存的關系。
在協調二者之間的具體關系時,可以通過以下兩大原則進行:一是漸進性原則,從時間的角度來看,會計準則國際化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而且,世界各國之間的差異是不可能消除的,所以,國家特色一定是存在的。應該在國家特色的基礎上,認清中國的國情,分辨會計環境的關系,協調二者間的發展關系;二是經濟利益合理性原則,通過會計信息不僅能夠決策未來的發展道路,而且還能夠進行合理的收入分配。因此,政府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對會計準則信息有直接的影響,所以,實行利益合理性原則能夠滿足每個人的權益,從短期與長期兩個角度分析適合本國利益最大化的準則。
第一,會計準則制定面臨的現狀問題分析。目前,存在的不足主要包括:會計準則的基本功能不夠細化,會計準則概念與結構綱領的功能還達不到西方國家的水平,還需要進行全方位嚴格的修訂。目前,由于我國會計準則體系不夠完整,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有的專業術語的翻譯并不適合中國人的閱讀方式。其次,會計準則的內容不夠完整,制定會計準則的代表性也不夠廣泛,會計準則使用人員相對缺乏。最后,相關會計法規與準則的使用并不匹配,會計準則在某些方面的運用并不能找到對應的制度說明,為準則的正常運行設置了障礙。
第二,會計準則面臨的未來環境分析。中國會計準則面對的未來環境包括國內與國外兩個環境。從國內環境角度來看,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取得的成效為進一步完善會計準則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法制化的經濟管理更是促進會計準則的實行。從國際環境來看,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帶領下,世界知識經濟已成為新時代的潮流。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與普及,為會計領域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也為會計準則國際化提供更加高端的技術水平。
第三,完善和發展會計準則的總體目標與基本思路。通過對會計準則現狀的分析,制定未來國際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并且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基本思路應該首先完善法規,因為會計準則是作為法律規范的一部分,需要建立匹配與清晰的法律關系。其次,健全會計準則的制定機構,這樣有利于增強會計準則解釋的權威性。最后,對會計準則的內容進行補充與修訂,對于市場機制中出現的新的經濟現象,目前我國還未涉及的會計準則,參照國際化的標準,并且時刻關注國際化的變化,有利于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化快速接軌。
1.遵循求同存異的原則,構建中國特色會計準則。由于我國社會發展與國際發達國家不同,導致了會計準則國際化之間的差異。但是又因為我國的經濟市場性質又不能完全照搬標準化的國際化準則。所以,能否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規律與是否具備中國特色風格是我國引進國際化會計準則的關鍵。如果符合,就可以通過,反之,需要放棄引入。而目前,需要進行的主要工作是探究和分析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化會計準則之間的異同。然后,選取國際化會計準則優秀的部分,其次,還要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構建中國特色會計準則。
2.加強培養會計準則國際化人才的力度。會計人員作為工作人員,在會計準則國際化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所以培養會計準則國際化人才有利于促進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強會計人員的素質培養,另一方面要對中國特色與國際化準則進行深刻的了解。而目前我國的會計工作人員由于缺乏具體的教育培訓還達不到國際化的標準。為了適應國際化新的發展方向,第一,要提高我國會計人員執業水平與素質,使編報的會計信息適應人們的需求;第二,要培養精通國際化準則的專業技術人才。這樣就能夠保障我國會計準則在國際化的發展中順利進行并得到認可。
3.積極參與會計準則國際化互動。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發展不僅是一個引進和學習的過程,還是一個需要加強外部交流,進行積極互動的過程。這樣,我國才能夠在國家會計活動中占據主導的一方。加強外部的交流互動,可以逐漸減少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化會計準則之間的差距。此外,我國還可以通過與發展水平背景相當的國家展開互動,增強我國會計準則國際化的影響力。
中國經濟的發展要想適應世界的步伐,實現會計準則國際化就是一種必然的趨勢。我國的會計準則既有中國特色又具備國際化雖然相互沖突但是又是可以協調發展的。而目前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會計改革也進入了重要的時期,會計準則國際化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全體會計人員的抓住機遇,共同努力,一方面要積極吸收各國的優秀會計準則體系,另一方面要對我國會計準則的中國特色進行完善,保證中國會計事業的高速發展。
[1]張先治,崔瑩.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 ——基于資本經營視角[J].財經問題研究.2015 (11) :77-84.
[2]孫梟飛.會計準則變革對股權資本成本與投資行為的影響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3]孫海波,李文艷.會計準則變革對茶葉企業理念與行為影響分析[J].福建茶葉.2017, 39 (4) :51-52.
[4]戴德群.會計準則變革對企業財務行為的影響[J].財會通訊.2015 (8) :127-128.
[5]胡小晶.企業呆賬損失核銷與準備金會計、稅務處理的關系[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7 (2).
[6]高寶科.公允價值變動導致的"資本公積"增加應否繳納印花稅探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 , 20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