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石立紅
衡陽技師學院
工匠精神與學生日常管理的融通
董敏 石立紅
衡陽技師學院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職業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需要將工匠精神與學生日常管理進行融合,教師身先示范,提高學生的認識,將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在學習中,在工作中,都體現出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
工匠精神 學生日常 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于聶圣哲,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是對工匠精神的詮釋。工匠精神在我國由來已久,在中學課本《莊子》里的庖丁解牛,講述屠夫庖丁怎樣以極致的手藝解刨全牛而刀刃如新的過程。普通屠夫一個月換一把刀,技術高明的屠夫一年換一把刀,而庖丁的刀用了十九年,宰殺了上千頭牛,而依然像新的,是因為庖丁將宰殺的工作做得了極致。同樣的賣油翁的故事,讓油從銅錢的方孔里穿過而不濺出一滴,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同樣是將倒油的工作做到了極致。
何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就是尊重你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極致。
當前普遍的社會對工匠精神對認識存在著偏差。工匠精神是職教的靈魂,卻也是最容易被教育者忽視的一塊,教育者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工匠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去理解:第一,什么是真正的工匠?工匠,是在某個專業領域或專業活動中掌握技能、技藝和技術達到一定高度的專門人才,與一般的小手工作坊的熟練工是有著本質差別的。第二,工匠的精神境界怎樣?工匠應該在其專業領域忠誠、堅持不懈、精益求精,并能將其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貫穿始終。第三真正的工匠精神應該從專業、職業等方面來解讀。只有從多方面來把握“工匠精神”,才能夠對其充分理解。只有這樣去理解“工匠精神”,才能夠為技能教育樹立一個志存高遠的工作標桿,才能走出終極教育、次等教育的認識誤區,才能使技能教育免于陷入培育 “機器人”的尷尬地位。
“工匠精神”應該成為技能教育的靈魂,技能教育要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它的“德”和“藝”都應該包含著“工匠精神”。成為每一個接受技能教育的學生所努力向往的一種境界。技能教育與普通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別,比高等教育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熟練的動手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其對工匠精神的把握和理解更加需要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認識。
工匠最根本的職業追求是自身的技能、技藝和技術,其次是他們對自己專業的職業態度,最重要的是要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些都離不開良好的職業素養。如果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就不可能有端正的職業態度,也不可能有專業技能的提升,更不可能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創新的動力。
工匠精神與學生的日常活動有什么關系?在學生日常管理中,一張臟兮兮的課桌在學生的擦拭下變得清爽干燥,一面小小的黑板在學生的努力下變成板報,一塊方方的鐵塊在學生的打磨下變成可用的零件,這些都反映學生對待生活的態度。只要將這些日常做到極致都是工匠精神的培養和踐行。
工匠們的這些職業精神如何培養?不僅僅需要職業院校開設相應的理論課程進行系統的闡述引導。更需要在學生的日常管理中引導和強化,讓其成為一種本能。
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和良好職業素養的形成都與學生的日常管理活動密不可分。“工匠精神”是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生在日常管理中,也應該追求極致。比如以勞動衛生這一小事為例,曾任麥當勞執行總經理的查理?貝爾,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曾說起自己當年掃廁所的經歷。他說掃廁所是對他最深刻的教育:一件事,你可以不去做;可是如果你做了,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這就是工匠精神。“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貝爾就是從打掃好一個廁所開始,一直到當好全球的麥當勞執行總經理。
第一,教師以身作則,樹立師生榜樣。教師對工作精益求精的追求,可以良好的引導每一位同學緊跟著老師或師傅的節奏,認真、仔細,專注、一絲不茍地學習并持續不斷地思考。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教師和班主任能不斷學習,提升技能與方法,與時俱進,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從而發揮改善和指引學生培養工匠精神。
第二,觀察學生細節,與生活習慣聯系。在學生日常管理中,每一位學生必須嚴格遵守校紀校規,嚴格要求學生從每天的出勤,到日常的勞動衛生等都要完成,并盡可能做到極致。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細節,從日常小事中進行引導。要求學生做一天合格的學生不難,難的是每天都做一個合格的好學生。這需要學生日復一日的堅持。其實這也是屬于學生的養成教育。只有堅持不懈地去做,用心去做,才能做到最好。做好了日常規范也是工匠精神品質的體現。
第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學生活動,深化學生理解。學生工匠精神培養除了強化日常行為規范和課堂管理,還可以結合學生課外活動來進行,通過體育、文藝、演講、專業技能競賽、興趣小組等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生實踐機會,讓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深入學生內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體會到只有將事情做到更好,做到極致才能有更大的收獲。曾有位名人說過,“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做極致”。工匠精神就是一種鉆研技能、精益求精、敬業愛崗的職業精神。只要我們在日常活動中始終貫徹著“只把一件事做好,明天做得要比今天好,不斷努力做得更好”的理念,那么我們就是我們自己專業領域中的工匠。
工匠精神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平凡將變得不平凡。
[1]陳立平.高職學生工匠精神養成教育的路徑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6(10).
[2]巢居鵬.大學教育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3]職業雜志社.古今中外工匠精神故事匯[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6年06月.
[4]李小魯.“工匠精神”,職業教育的靈魂[J].職業教育的靈魂中國教育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