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源遠流長,為人們留下了對人生追求的意義和對超越的真諦的思考。人生追求的實現在于公平競爭、堅守道義。倘若不是憑自己的本事取勝,在公正面前,即使贏得一時的光彩,也會失去應有的價值。
超越的真諦是公平。電視劇《笑傲江湖》中,五岳劍派集結在日月神教的黑木崖下,齊聲討伐“魔教”,而日月神教的教主任我行卻不急不躁,不溫不火,他慣用比武過招決定勝負,而當他眼見五岳劍派首領左冷禪受傷后,卻制止了比武,他秉承公平比武,認為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比武才有意義,才有價值。任我行的武功本在左冷禪之上,取勝是輕而易舉的,本可以將對方一舉殲滅,而他卻轉身揮袖,飄然而去。他堅守道義的品質讓江湖人士肅然起敬,感受到了堂堂一代教主的風采。
北宋著名文學家、詩人晏殊曾經寫下“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千古名句,可謂家喻戶曉。晏殊自小“指物作詩立就”,少時便名滿京城,他的才能同齡人無人可敵。十四歲時,以神童身份入殿參加考試。考試時,他發現考題自己曾經做過,誠實的晏殊將此事告知皇上。皇上大為吃驚,問他為何要告訴別人,為何不繼續默默答題,這不正是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嗎?晏殊回答說,他的追求不在于考出多好的成績,而是想通過此次考試,看看是否超越了過去的自己;這題目早就做過,即使中了狀元也沒意思。皇上對晏殊大加贊賞,另擬定了考題。北宋一代賢相由此誕生。
“伯牙好鼓琴,鐘子期善聽”,若缺少比自己能力強的競爭對手,那又何來人生意義上的超越?李白曾經在《贈孟浩然》中評價孟浩然“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無獨有偶,宋代的蘇軾也看淡了世事,他“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在“冠蓋京華”“進退沉浮”中取一杯閑靜與超然,在不斷地追求中超越自我。
人生的追求不僅在于超越前面的目標,更在于超越自己。人要堅守道義,在公正、公平中展示自己的才華,而非爭求徒有其表的華麗冠冕。在生活中,我們要把握超越的真諦,在進取與超越中含英咀華。這就如執一壺陳年佳釀,如捧一杯深山香茗,如飲清泉,如嚼橄欖,繞心三日,余香不去。
亮點點評
從考題所給的材料來看,“埃斯特萬的自行車爆胎”是事件發展變化的關鍵要素,納瓦羅和“后來居上的兩位選手”反映了兩種不同態度和方式。從納瓦羅的角度看,他關注的不一定是比賽的結果,而是自我水平的提升和內在價值修養的實現,在他身上閃現著人性的光輝;從“后來居上的兩位選手”的角度看,他們關注的是比賽的結果和目標的實現。在日常生活中,這兩種選擇都存在,都有各自的價值取向,沒有是非對錯之分。這就為考試提供了選擇的空間。從哪一個角度立意都可以,只要表明自己選擇的標準和依據即可。因此,本次作文的準確立意可以圍繞比賽,展開從“贏”的角度立意,可以是“努力拼搏”“贏得比賽勝利”,也可以是“提高修養”“贏得社會贊譽”;從“超越”的角度立意,可以是“超越對手”,也可以是“超越自己”。有了對材料的理解和立意,考生既可以聯系自身實際寫成記敘文,也可以縱覽古今中外寫成議論文。只要能緊扣材料內容,凸顯主旨,就一定能寫出優秀的作文。
作文就從“二桃殺三士”的故事寫起,內容涉及金庸、晏殊、蘇軾等名人的作品或事跡,觀點鮮明,事例精當,論據充分,論證嚴密。寫作視角獨特,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清新脫俗,讀后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較好地表現了考生深厚的語言功底和積累的文化底蘊。
(張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