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艷
【摘要】本文通過考察江津耀文老年公寓、區福利院壽康養老服務中心、“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先行先試重點工程”津山云燕項目,與不同養老服務需求群體座談交流,從政府部門以及相關的非營利組織獲取一手資料,以注入社會資本為切入點,從多個不同環節進行系統調查分析,重點解答了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社會資本參與機制、政府職能定位等破解養老服務產業發展難點的關鍵問題,以期為江津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社會資本;養老產業;政策
一、社會資本注入我區養老服務產業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高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養老機構短缺與社會養老服務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凸現,社會資本對養老產業的熱度也與日俱增。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競爭不規范、產業發展良莠不齊等問題比較普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制,本文擬對社會資本注入我區養老服務產業進行深入調查分析,探索加快發展養老事業。
截至2015年底,我區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34萬,占全區戶籍人口的22.6%,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4.67萬,占全區老年人口的13.7%,90歲以上高齡老人有5321名,百歲老人135名。據推算,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40萬,全區呈現出總量大、比重高、增速快、高齡化、空巢化加速的新態勢。
與老齡人口增長趨勢相悖立的是:目前我區養老服務機構不足,綜合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建立。我區僅建有51家養老服務機構和103個社區(農村)養老服務設施,床位8100張,平均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床位24.6張;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布局合理、城鄉統籌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尚未建立,養、護、助功能不齊全。
據調查,我區還沒有社會資本注入提供居家養老服務、供應專用老年日用品保健品、培訓養老服務人員等領域,現存耀文老年公寓、白沙壽星養老公寓、白沙向斌養老公寓等民辦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經營較為困難,區福利院壽康養老服務中心等公辦養老服務機構入住率叉較高,滿足不了需要。以養老地產為主導“津山云燕全國敬老工程示范基地先行先試重點工程”于2014年9月正式授牌,投入使用尚需一段時間,江津養老服務產業還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
二、我區養老服務產業注入社會資本難的原因
1養老服務機構入住率不理想。一方面,受傳統“養兒防老”觀念影響,大多數老年人對入住養老機構持抵觸態度。他們認為,只有被子女遺棄、無兒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子女沒時間照顧等原因才進養老服務機構;由于觀念問題,部分社會資本認為發展老養服務機構前景不樂觀,害怕進入養老服務產業。另一方面養老服務機構自身軟肋也抑制了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機構的熱情。這主要體現在:養老服務機構在安全、消防、娛樂等方面的基礎設施還不健全;養老服務機構在服務水平上還跟不上,工作人員中高素質人員較少,多以50歲左右的婦女為主,文化程度多在初中及以下,少部分人參加過簡單的護理培訓,談不上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和心理疏導服務。
2政策支撐力度不夠。首先,用地指標不足。近年來,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躍發展,各大工業園區的發展突飛猛進,用來發展的用地指標原本不足,近年來,有幾家社會資本想在江津投資養老服務產業,都因用地原因而擱淺。其次,政策界限不明。做養老服務產業,前期是鋪墊,需要其他產業支撐,最典型的例子是養老地產。以津山云燕項目為例,調研過程中,項目負責人希望政府在用地、供水、供電、供氣等配套政策上予以支持,但審批界限未明確,項目負責人不知找誰落實。再者,缺乏統一的監管機構和行業標準。在養老服務的行業準入與退出、服務質量與評估、收費標準、運營管理等都存在監管不足問題,就拿自理老人收費標準來說,沒有統一收費標準,很容易導致社會資本注入時為追求利益而出現惡意競爭等違規操作行為,無法保護人住老人利益。
3投資養老服務產業周期長、成本高、回報少、風險大。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墊付大量資金。例如:民辦養老機構的以市場價格拿地,成本過高,所以民辦養老院收費比公辦的養老院收費高。若是租房,租房費和員工成本費大概占總成本的70%~80%。關于經營回報,在我區現存的幾家養老服務機構中,福利院壽康養老服務中心屬政府投資、福利院自主經營的項目,至搬遷后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耀文老年公寓2015年經營盈利僅50萬元。關于經營風險,首先體現在權責義務不夠明晰。入住養老服務機構的老人易發生突發生病、死亡、走失等事故,在津的幾家養老機構均有老人發生意外賠償的案例。其次,缺乏保險保障。沒有商業保險公司辦理人住養老機構老人的團體意外保險,發生事故完全由經營者負責,經營風險較大。再次,經營者也面臨市場風險。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公辦養老院往往“一床難求”,而民辦養老機構卻入住率不高,從某種程度上直接消減了社會資本的投資熱情。
三.社會資本注入我區養老服務產業的“三點建議”
引導社會資本注入養老服務產業,并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解決。
1加強宣傳,轉變觀念。一是從政府的層面要社會養老的宣傳。政府應利用多種媒體強化社會養老觀念宣傳,一方面針對老年人加強多元化養老方式的宣傳,讓老年人接受社會養老觀念,引導老年人享受養老服務產業的消費。另一方面針對子女進行宣傳,讓子女認識到將老年人送到養老院和孝順與不孝順沒有關系,只是生活方式的一個轉變。二是社會養老服務機構自身強化宣傳。社會辦養老機構要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進行宣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社區老人和子女參觀養老服務機構老年人的生活,讓他們了解社會辦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物質及精神生活狀況,打消顧慮,提高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入住率。
2從政策層面予以支持和引導。一是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制定促進養老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將社會資本注入養老服務產業當作民生實事予以謀劃。二是探索建立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結合我區財力和老齡事業實際情況,探索老齡事業資金投入的新模式,建立養老產業服務基金。利用財政資金作為杠桿撬動民營資本、慈善捐贈投入老齡事業,逐步形成國家、社會、個人等多元化的老齡事業投入機制,服務老齡事業發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明確養老服務產業的配套政策,預留土地等資源為養老服務產業服務。國土、規劃、發展改革、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等行政審批部門給予多方支持,減少行政審批環節,減少企業行政成本。四是出臺相應融資優惠政策。鼓勵金融企業入注養老服務企業,并對社會資本入注養老服務產業的融資行為給予擔保,對融資利息給予政策性的補貼。五是加強引導。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養老機構,探索聯合養老和地產養老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對企業廠房、商業設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會資源進行整合和改造,用于養老服務。運用行業監管,為老年人提供優質服務;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服務人員水平。
3從需求角度的不同建立綜合養老服務體系。一是試點建立“互聯網+智慧養老”模式。據調查97%以上的老人享受以家庭為依托、社會服務為協助的自主居家養老,倡導將養老服務信息綜合服務平臺終端延伸到家庭,費用可由區、鎮、村(社區)三級和個人按比例分攤。二是以社區養老為單位建立服務體系。政府以補助的形式鼓勵社區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養老服務體系,建立老年人文化服務中心和老年志愿服務隊,免費為老年人檢查身體、提供文化活動和日間照料等服務。鼓勵家政公司利用現有資源,增加老年人日問照理服務。三是全面兌現社會辦養老機構政策。對已引進的養老服機構,區政府要落實財政補助、稅收等優惠政策,今年全國推行“營改增”改革,作為原繳納營業稅的社會辦養老機構,區民政局、區財政、區國稅局、區地稅局要按照相關政策予以指導,按規定制定相應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切實減輕社會辦養老機構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