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朗曲珍
【摘要】本文通過詳細闡釋習慣法的淵源及內容,及藏民族日常生活中藏族文化觀念對生活方式產生的影響,來解讀藏族文化通過民俗對藏民社會進行的有力的改變。并對其現實價值進行簡要評述。
【關鍵詞】藏族文化;藏族習慣法;藏族民俗
藏民族是個有信仰的民族,一千三百多年的藏族文化就像是一部藏族歷史,藏族文化在藏民族的經濟、習俗、生活等各個方面均蓋上了深深的烙印,從各個角度影響著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就從有形及無形兩個方面談談藏族文化對西藏傳統社會的控制。
一、看得見的手——通過習慣法、法律
藏族地區的習慣法是藏族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之中逐漸形成、完善,世代傳承的。藏族文化影響習慣法的實例舉不勝舉,偷盜、穢語、欺弱等違反藏民道德底線的行為在各地的習慣法中均處以嚴格的刑罰。習慣法在量刑中還將平民及身份特殊的藏民劃分為不同等級,玉樹藏區的習慣法中,偷平民,為偷一賠二,偷高壽老人,則為偷一賠九。這也體現出藏族文化通過物質加強擁有特殊身份藏民的意識,這些聲望頗高的藏民再利用自己的意識對習慣法施加影響。
藏區習慣法中有很多客觀審判、合理懲處的例子,但“聽天由命”也是存在的,多數出現在雙方發生分歧,并且沒有可靠證據的時候,就將判決交于當事人都相信的大自然的力量。藏區神判的方式主要有撈油鍋、燙泥摸石、抓鬮、卜卦等,“聽天由命”時除當事人外,還必須有主持人、見證人、藏語、藏族先例等要素,審判過程有嚴格的程序,一經判決,原被告都不得提出申訴,必須服從判決,不得翻案。隨著社會的發展,這種判決方式已成為歷史,但在今天,這種思想仍延續在習慣法之中,各類糾紛中的調解人員依然由聲望頗高的藏民或高壽老人擔任。
二、無形的手——通過觀念、意識
藏族文化通過習慣法和成文法授予受到眾人擁護的藏民很多的特權及崇高的地位,這些聲望頗高的藏民又通過影響力將藏族文化的意識深入到了民間,滲透到民俗,改變了社會。
藏族文化重視生命,但更超脫于生命,藏族人民認為人死之后靈魂會在其他的軀體上重生,而肉體消亡,這就是藏族文化中輪回的觀念。為了來世讓自己的靈魂能寄托于更好的軀體,在今生就要多多行善,不施惡行,這就是藏族文化中的“因果”,在藏族的對話之中,“因果”一詞出現的頻率相當高,在規勸他人時,在對罵時,當有邪念時會因畏懼“因果報應”,而有所忌憚。同時,藏族認為,轉經、拜神都是能消去罪果,增加福報的行為,所以在藏族人民的生活中,念經、拜神、轉經同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日必不可少的活動。
藏族文化提倡“眾生平等”,很多民俗現象體現了這一文化特質,逢初一、初八、十五吃素是延續至今的習俗,昌都邦達牧區的習慣法規定,在草原上不得獵殺旱獺。如此種種,作用于社會之中,皆傳達了善良、環保的正能量。然而那些得到擁護的藏民還是以合法的形式擁有著許多特權,如高壽老人無需繳稅。在信仰基礎之下,這些不平等制度被民眾坦然接受,并強化了特殊身份藏民的崇高地位。
藏族文化的核心就是和諧,它不僅體現在人與人,更體現在大自然與人之間。藏族文化以“緣起性空”解釋生命主體與生存環境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無論哪一種生命都與宇宙自然環境處于相互依存、相輔相成的因緣關系之中,離開宇宙自然而獨立存在或自我主宰的生命個體不會存在。這樣的生命觀已經認識到人與大自然融合,認識到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好人類自身及其自然環境生存環境是至關重要的。在習慣法中,有多項這方面規定,比如在藏民的日常生活之中對于挖泉水、開渠,會有諸多禁忌,以免弄臟“魯”。這是藏區成為一個生態平衡、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良好生態環境。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對環境的破壞是非常嚴重的,特別是在利用有限資源來加快經濟的增長,無節制的開發使用有限資源是不符合社會長期發展的自然規律,使自然環境嚴重失去平衡,因此藏區成為了享譽國內外的,具有人文自然雙重價值的旅游觀光朝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