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
【摘要】自《合同法》頒布以來,學術界內普遍認為合同法的歸責原則即嚴格責任原則,并將嚴格責任原則作為合同法的主要特點來進行廣泛的介紹。合同法歸責原則的變化則是民法價值取向變化的側面體現,因此現階段我國的合同法歸責原則應以嚴格責任原則為主導,逐漸向更多元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合同法;歸責原則;嚴格責任原則;價值取向
在合同法頒布之前,對于我國民法中設定的歸責原則,存在著較大爭議。有些人認為合同責任就是過錯原則,但是一些近代學者卻有著不同的觀點,認為我國的民法設定并沒有對過錯原則實行采納。在司法實踐的過程中,過錯作為違約責任的重要條件,違約者必定要對其進行追究,也會給私法實踐的操作帶來一定的難度。自1997年我國頒布了新的《合同法》,關于嚴格責任歸責具有非常具體的規定,與之前的歸責原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一、嚴格責任原則的特點
自新的《合同法》頒布以來,近代學者對于嚴格責任原則的理解紛紛表現出了不同的理解,一部分認為嚴格責任原則就是過錯責任原則,而另一部分人認為是絕對責任原則,這樣就使人們對于嚴格責任原則的理解更加模糊,為此將嚴格責任原則進行準確的定義就顯得尤為重要。嚴格責任原則是一種獨立的歸責原則,不同于其他歸責方式。其自身具有的特點有:第一,嚴格責任的建立,不是以債務人的過錯為要件,而是債務人與違約后果問的關系為要件,這一點就是嚴格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在根本上的不同。在嚴格責任原則的要求下,債務人不能夠以自己主觀的無過性而排除自身的責任,債權人也無權對債務人進行無過錯舉證的權利。在此觀點上,似乎可以看出嚴格責任原則與過錯責任原則中的過錯推定一致,其實則不然,嚴格責任原則更多地考慮的不是違約一方的過錯,而考慮的是當事人之間的因果關系,但是過錯責任原則則是以確定違約一方的過錯為目的。第二,嚴格責任原則中不以債務人的過錯為主要內容,也不是完全地對過錯進行排斥。嚴格責任原則是以最大程度地對違約方的過錯進行寬容。若因債權人的違約而導致合同無法正常進行,則成為了債務人的責任得以減輕的理由,因此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嚴格責任原則對于債權人的過錯不是完全忽略。由此看來,在我國嚴格責任原則雖然被認為無過錯原則,但是其與過錯責任原則還是存在著本質上的不同。第三,嚴格責任原則,并不是絕對的嚴格,這里就要與絕對責任原則進行區分。絕對責任原則是指在債務的問題上,是否存在外來因素對過錯產生影響,債務人都要對債務完全地負責。但是在嚴格責任原則的觀點上,債務人對不履行債務責任的基礎上,所發生的一系列情況,都可以依照法律提出申辯。
二、嚴格責任原則的依據
嚴格責任原則的自身特點則表示其可以在合同法中以區別于其他形式的歸責原則而獨立存在。在當今情況下,我國的合同法的歸責原則采用嚴格責任原則,所依據的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同制責任的本質與嚴格責任制更為貼切。在法律意義上,任何人都不得侵犯他人的財務、人身安全及其他權益,否則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雖然在當今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難免會產生沖突,因此設立嚴格責任原則是非常必要的。違約行為與侵權行為不同,只是違反了與他人的合同而并沒有違反法定義務,這種違反義務的表現受是誠實守信的基本原則約束的。因此可以看出,合同責任是嚴格責任原則,而侵權責任則體現于過錯責任原則。第二,嚴格責任原則可以在更大程度上發揮合同責任的功能。合同責任的主要功能就是保證債權人可以因債務人不履行責任而得到相應的賠償,是保證債權人合法權益的有效措施。過錯責任原則在合同法的基礎上位違約者提供了免責機會,讓債權人自身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因此,嚴格責任原則對于債權人的救濟逐步擴大,準對此情況,一些學者則提出了質疑,認為對于債務人來說嚴格責任原則存在著一定的不公平。在意外事故可能會出現之前,要進一步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不可抗力的出現而影響合同的公平性;當一方違約而另一方沒有過錯時,不能免除其對于損害賠償的責任。由此可以看出,嚴格責任原則對于保障交易安全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嚴格責任原則的合理性通過過錯責任原則的客觀性表現出來。二者在追究違約責任時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一致的。盡管很多國家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作為違約責任的前提,通常不能將自己主觀的無過錯當成自己免除責任的理由。在對過錯的具體認定上,很多國家都不是以債務人本人的注意程度作為衡量的標準,而是以普通人能夠達到的程度為衡量標準。盡管很多國家極力推行無過錯原則,但是多數時候,依然沿用的是嚴格責任原則。因此可以看出,在我國合同法中所采用的嚴格責任原則的發展前景是非常樂觀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合同法得以實施的各項條款以及所有內容都是建立在嚴格責任原則的基礎上。合同法的規則原則是我國民法價值取向的體現,其變化也反應了法律價值的取向變化。在當今社會,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變得異常復雜,歸責原則的發展也更加多元化,所制定的立法要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