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惠
【摘要】英語閱讀教學是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的主陣地,如何發揮英語報刊閱讀的作用,讓學生在報刊閱讀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將聽說看讀寫有機結合起來,并突出看的中介作用,這既是英語教學的內在要求,也是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應然之舉。
【關鍵詞】自主閱讀 能力 策略
一、引言
閱讀是語言學習的重頭戲,英語學習重在輸入,而閱讀是輸入的主渠道??死暾J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所以,閱讀要旨在由量到質的轉變,“輸入量過少,輸出量更少”,一直是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頑疾。當下大多初中英語課堂,都是一本教科書外加幾本練習冊,閱讀和教學效果堪憂,上海對外貿易大學的黃源深教授也曾說過:“外語是讀出來,不是做練習做出來的?!敝挥凶寣W生自主去讀、看、思、悟,英語知識和能力才能慢慢習得。所以,初中英語教師要擴大英語閱讀量,讓學生多渠道、多維度、多元化閱讀英語、吸引語言知識,養成長期浸染在英語新鮮材料的環境中的習慣,從而發展自主閱讀和消化能力,這才是英語能力培養的正道。即將頒發的課程標準將將把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放在學科核心地位,這也間接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尤其是針對不同題材,不同體裁的閱讀能力,因為,學生只有經由自主閱讀,形成自己的見解,才能實現思維和品格上的突破和提升。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三級目標明確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4萬字,而四級目標(8)年級則要求達到10萬字,為了呼應此要求,回歸英語教學的應然之態,英語報刊閱讀理應成為初中英語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當然,作為一種重要途徑,英語報刊閱讀也已經走進了教師的視線,走進了課堂。例如,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七年級的英語周報中有篇短文題目是《A day to play》,許多學生看完之后很興奮,說美國竟然有這樣的節日,一整天用來玩的。還有一篇短文《The private plane of the future》,這架由德國工程師設計的小飛機就這樣悄悄地走進了孩子們的視野。報刊的時尚前沿,有著獨特的魅力。與傳統的教科書相比,報刊閱讀有其自身的優勢,英語報刊有其時效性、新穎性、多話題性特征,這些既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拓展了學生的閱讀面,培養了閱讀能力。報刊的語言鮮活豐富、內容多元精細、題材廣泛,能引發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判斷,進行有思維的深度閱讀,從而形成有效的閱讀策略和自我學習能力。
二、在課外報刊閱讀中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課外報刊閱讀重在閱讀,不在做題,“課外”二字表明,它與學生自主學習有關,是課堂的重要延伸和組成部分。課內和課外往往是一脈相承,不分彼此。教師對學生的課外報刊閱讀要防止兩個極端,一是布置太多題目,閱讀作業化。學生因此失去了課外閱讀的興趣,課外閱讀也變相演變成了另一種形式的家庭作業;二是不管不問,閱讀標簽化。有的老師布置學生進行課外報刊閱讀,但不知怎么檢查和督促,只是口頭上一帶而過,課外報刊閱讀缺少后幻續活動。筆者認為,英語課外報刊閱讀應放在課外,一周一次,形式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相互檢查交流為輔。具體步驟如下,報刊閱讀初期,要盡量避免那些生詞量多,內容“不切實際”的部分,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情,選擇些簡短、簡要、簡明且有趣的報刊短文,讓學生在“樂中讀、讀中樂”。等學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隨著詞匯量的增大和經驗的積累,再選擇內容較豐富、情節較屈折,詞匯較高級的短文,進行爬坡式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體會獲得感和成就感。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闭\然,學詩和閱讀有很大的相似性,但無論是學詩、閱讀都需要自主思考、自主研讀、自主探究,從而讓“我”置身于“文本”中,因此,需要學生在閱讀時思考,在思考時閱讀,從而真正體現課外報刊閱讀的價值。為此,教師應為學生的閱讀布置些輔助性活動作業,例如,讓學生對生單詞標注音標、詞性和詞義,再如摘抄重點句子和高級句型,對優美句子嘗試翻譯等,這些任務既是促進學生閱讀的動能,又是學生自主閱讀能力提升的內需。當然,教師也要有分級、分段視野,如七年級時,只讓學生閱讀些淺顯易懂、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小文章;到了八年級,教師要提升一個級別,除了讓學生整理單詞、詞組外,還要求劃出重要的句子,然后以替換主語或賓語的方式嘗試造句;而到了九年級,教師可以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讓學生開展故事改編、故事續寫等寫作活動,或者用限定字數的方法寫出讀后感,當然,教師還可提前給出線索、主題詞和可能用到的詞組,為學生搭建腳手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墊腳石。
三、在課內報刊閱讀中培養自主閱讀策略
課外只有和課內相結合,才能產生教學的聯動效應,良好的英語閱讀者應既具有閱讀報刊的習慣,同時形成閱讀策略和閱讀素養,做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近年來中考英語的發展變化,也要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農村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薄弱,詞匯量少,害怕閱讀,學生可以通過閱讀英文報刊,如《英語周報》《學英語》等來培養自主閱讀能力。那么,在課內報刊閱讀中,教師應從哪些方面來改進學生的閱讀策略呢?
1.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指導閱讀技能。閱讀技能是指導學生閱讀的最重要心智技能,教師要導之以規,示之以范,選擇典型報刊文章,在課堂上設計閱讀任務,并向學生介紹兩種最核心的閱讀策略(跳讀和略讀)的使用,從而讓學生快速進入閱讀模式。跳讀往往是帶著目的的尋讀,亦即以某個特定問題或某個關鍵詞為索引,從而在文章中跳躍性地尋找具體信息坐標,有目放矢,尋找報刊文章中的目標信息;與之相對應,略讀的目標是得出一篇文章或一個段落的整體性理解,如對文章開頭、結尾的略讀,以尋求文章的主旨,再如,略讀段落的開頭句,段落中的高頻詞或標識詞,以及帶有觀點總結的句子,對這些句子的略讀往往能窺斑見豹,從而概括性地了解短文的主旨意蘊。
2.有側重點、有選擇性地精講重點段落。報刊閱讀既要有量的積累,更要有質的提升,如何促進量變產生質變,讓學生在報刊閱讀中形成自我的觀點、產生內心的啟發,這既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的指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共識,如果說英語報刊閱讀充分尊重了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那么,教師在課堂上的適時、適切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給學生適時啟發、點撥,讓學生的思維在自主閱讀中向縱深拓展。由于報刊短文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教師要因時而教、因事而教,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如,2016年G20峰會在中國美麗城市杭州舉行,《二十一世紀英文報》《英語畫刊》(初級版)等都介紹了相關知識,我便以此為契機,向學生介紹了G20峰會的構成、歷史和前景,并就其在中國舉行的意義和影響進行了交流。
3.有組織、有彈性地檢測學生閱讀質量。誠然,初中學生的自主能力還不強,還需老師“牽一牽、引一引、推一推、查一查”,若完全放手,則學生可能因惰性而不能堅持。教師要每隔一段時間,如三天、一周進行一次檢查,先限定閱讀內容,再進行課外閱讀有獎問答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讓小組間進行競答、搶答或終極PK等方式,給學生的課外報刊閱讀注入活力和動能。教師還可以將課外閱讀內容引入課堂測試中,以課外閱讀的某短文為藍本,設計閱讀理解、完型填空或寫作題,從而讓學生“閱有所收、讀有所獲”,為學生報刊閱讀的可持續推進添重加碼。如,我每周會安排一節英文報刊閱讀課,進行閱讀課堂測試,閱讀材料來自《二十一世紀英文報》《英語周報》《英語輔導報》等,依據字數和難度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然后檢測學生的閱讀質量并進行閱讀指導。
四、小結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其教學將回歸語言本位,因此,教師要從語言習得的規律和學生發展、認知的規律出發,讓學生多接觸新鮮語言、多看英語報刊文本、多欣賞英語文化,從而培養用英語進行思維的能力,并在思維品質的提升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柯威,楊棣華.體驗學習圈環境下的英語報刊自主學習模式[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5(02).
[3]鄧慶環,潘立新.基于原版外文報刊資源的英語報刊選讀自主學習[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