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輝
在英語教學中.語言能力是交際運用能力的基礎。語音、語法、詞匯的教學和聽、說、讀、寫的訓練是提高英語運用能力的前提。交際運用是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教學的實質就是交際運用,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應該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那么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呢?我認為英語教學應側重聽說,以聽說帶動讀寫,學生一旦有了初步的聽、說能力,學習就會向縱深發展,轉向讀和寫.從而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納入到課堂教學的計劃中。我的這一觀點與英國著名語言學家杰尼·托馬斯的理論不謀而合。
一、戴耐得理論
兒童聽說能力的形成不需要依靠讀寫,而是周圍環境刺激和反應的結果。我們都知道外語學習最好的方法是創造母語學習環境,那么母語學習環境給我們帶來了什么?回想我們學習漢語的時候,我們并不是先認識每個字怎么寫,去學習語言結構、語法,我們會聽父母、家人去說,然后我們去模仿,之后才是通過學校教育去學習文字。反觀中國當前的英語教育,我們先教會讀寫,再教聽說,很多學生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大量的單詞、語法,依然不能張口說英語,這不得不說中國英語教育的遺憾。此外,傳統意義上我們把英語當成了知識來學習,但實際上,不管是外語的習得還是母語的習得都應該是一種技能的掌握。我們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應該是無障礙地進行溝通交流,傳播中華文化、汲取吸收外國先進文化。
二、聽力的培養
聽是一種接受信息的活動,聽可以打開獲取知識的新途徑,學生學會說英語的前提首先是“聽”,除了課堂上聽教師的口語,還可以從廣播、電視及多媒體等途徑獲取知識。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創設英語情景;在課內外,英語教師強化口語訓練十分重要.在組織教學時應盡量用英語教學,使學生在45分鐘的時間里完全置身于一種良好的英語環境中,努力做到課堂教學交際化。聽力訓練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人深的原則。聽力訓練要遵循科學的方法,準確選材十分重要.所選擇的材料要體現由淺入深,即由詞的訓練到句子的訓練、再到文章的訓練。因此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要從頭抓起,每一課都不可忽視。
三、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
聽說同步,聽是為了“說”。“說”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說”首先要有說的動機,不羞口,不膽怯,在外語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不要對學生提出過高要求,所以培養學生“說”的這種能力,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先講簡單的內容,后講較復雜的內容,先自己大聲講,然后向全班講,要針對學生能力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較差的學生只要進行一些簡單的機械性的語言操練即可,如模仿性對話訓練、朗讀或背誦一些短文;中等的學生要會就課文進行簡單的概述或復述:學習好的學生應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可以不受課文的約束進行自由的表達。我從教初一開始就有意識地鍛煉他們開口說話的勇氣和習慣,例如:上完初中英語第一單元.我就請一位膽子較大的同學與我搭檔,請他將他的朋友介紹給我,再將我介紹給他的朋友,依次進行,在我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們漸漸消除了緊張心理,在真實的情景中完成了認識新同學和老師的任務。到了初二我又增加了值日生報告的制度,要求學生進行課前兩分鐘會話值日、或講故事、或談家庭、談父母、談同學等活動,幫助學生練習口語,提高交際運用能力。同時也為初二防止學生分化打好基礎。在教學中時時注意以表揚為主、鼓勵他們多開口,教師既要注意課堂上對英語的操練和使用、又要注意課外活動英語的使用。
四、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是一種重要的語言交際形式,是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閱讀是學習語言、吸收語言、掌握語言、復習和鞏固所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手段,是擴大知識面的一個手段,也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自然、靈活地吸取語言的手段。要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通過閱讀獲取知識的求知欲,有強烈的興趣和動機。閱讀的基本技能包括速度、理解和詞匯,在閱讀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復視”的壞習慣.培養“跳躍式”的閱讀方法.逐步擴大詞匯量,提高閱讀能力,豐富語言知識。
五、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
“寫”也是人們進行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同“讀”一樣。“寫”是一種單向交際方式,通過文字表達思想、傳遞信息,是語言能力的集中體現。英語教學的書寫和寫話屬于基本訓練,是基礎階段前半期的重要任務,寫是與聽說讀密切聯系的,沒有聽說的訓練,寫的能力就培養不起來;沒有閱讀的訓練,寫的能力也無法發展。在教學中寫的訓練可以從單詞、習慣表達法練起,訓練學生的多種表達能力。總之,聽、說、讀、寫等單項技能的訓練是相互促進的。為了強化教學效果,各種單項技能在不同階段、不同課程和不同的教學環節中各有側重。發展語言的交際能力,同聽、說、讀、寫是相輔相成的。交際能力是教學的中心問題。“欲善其事,先必利其器”。英語教學要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也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要經常閱讀外文書刊,了解各種信息,加強教學理論學習,潛心鉆研教材,自覺改進教學方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