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錚
【摘要】我國的公安高等院校肩負著為公共安全工作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其中,公安交通管理專業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近五分之一。交通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特別是辦理涉外交通案事件時的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直接關系到公共安全和諧穩定、以及對在華外國人管理的規范問題。本文從公安院校英語教學、以及一線交通警察涉外執法相結合出發,從中西方法言法語的運用比較、涉外案事件辦理中口語和書面語的特點以及語言文化差異在辦理涉外案件中的重要性三個方面出發,探討公安院校英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的語言素材選擇以及重點的問題,為專業英語教學和服務實戰打下理論基礎。
【關鍵詞】交通警察英語 法言法語比較 語言文化差異
在“一帶一路”的戰略設想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創造良好外部環境的同時,我國大中型城市的對外交往也日益擴大。隨著入境人口的大量增加,各類涉外違法案件也給社會治安帶來了隱患。拿北京市為例,僅擁有中國駕照的外籍人就數以萬計,駐華使館車輛、車主為外籍的機動車等機動車數量也相當可觀,因此,在處理涉外交通違法、涉外機動車事故等交通案事件時,交通警察的嫻熟運用外語辦案,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筆者作為公安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師,有著外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和一線交通管理涉外案件處置的雙重背景和經歷。下面從三個方面淺析交通警察辦理涉外案件中的語言特點及需要注意的環節。
一、中西方法言法語的運用比較
一是法律用語的使用和翻譯。比如,在我國,毒駕入刑比醉駕入刑晚,而部分西方國家相對較早產生了DUI (Driving under Influence,即受藥物或酒精影響駕駛車輛) 的罪名。因此,在辦理交通涉外案事件的過程中,如果較多多地規范運用諸如“DUI” suspect 等詞匯,取代“Drink and Drive”(酒后駕車)或“Drunk Driving”(醉酒駕車)等慣用直譯方法,既能提高交流過程中的效率,又能對外籍違法行為人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規范、嚴格執法。
二是加強對英語新詞匯、規范表達的運用。在制作詢(訊)問筆錄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對intersection (交叉路口)、roads within the administrative area of the Municipality (北京市行政區道路范圍內)等法律翻譯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的運用,減少crossroad、the road in Beijing 等隨意性較強的說法,使得實際涉外工作中的執法人員既尊重當事人的語言習慣,又體現了法律的嚴謹和權威。同時,在交通專業的外語教學過程中,也要設法使學生積累此類詞匯的用法,養成規范的語言習慣。
三是把握原則、靈活應對。在部分西方國家,路面執勤警察對于機動車超速、車輛號牌異常等狀況的攔截率較高,警察在接觸駕駛人的第一句話通常為“License,please”
(請出示您的駕駛證和行駛證)或者,“routine check,please cooperate”(例行檢查,請配合工作)等,言簡意賅。在中國特別是首都北京等路面見警率較高的地區,公安機關經常組織針對某些嚴重違法行為的夜查整治,此時,在某些外籍人士經常出入的地區,如檢查過程中遇到講英文的外籍駕駛人,民警在交流中要體現“were in the middle of a traffic safety campaign,please cooperate,thank you.”(我們在進行交通安全整治,請配合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使外籍駕駛人誤以為自己存在某些過失(offence)。
二、涉外案事件辦理中口語和書面語的運用
筆者曾在公安交通管理外事部門有一年的工作經歷,特別是針對調查、詢問涉外交通事故外籍當事人和制作詢問筆錄的工作,有一些語言運用上的體會,即英文中口語與書面語的表述差異研究,現通過語言實例,結合筆者在北京奧運會前翻譯英文版《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辦法》(試行)的經驗,簡要闡述一些觀點。
在道路交通事故及相關違法行為的英文描述上,特別是向外籍當事人詢問案情、介紹情況和核對筆錄信息時,要結合英文“口語與書面語”相結合的原則,即在詢問交流過程中,多使用如“Cutting in on someone”(并線影響他人行
駛)、“To give way to someone”(保證其他車輛在本車道內的優先通行)等用語,而在核對筆錄信息、將中文內容翻譯成英文時,應多使用“lane changing without ensuring safety”(未確保安全隨意變更車道)、“Conceding the way to someone”(按規定讓行原則)等書面語。這種做法,在語言實踐中保證了交流的準確高效,同時使法律程序中的法言法語詳略得當,彰顯了程序的公正。因此,教師在課堂的練習中,應著重加強設計詳盡的語言情境教學,使學生們在學習階段就能夠對相關用語的表達法做到舉一反三,在今后的語言運用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尊重語言文化差異在辦理涉外案件中的重要性
在北京這類國際化都市從事公安交通涉外案件辦理、處置工作,一名業務精良的外事交警,既要有熟練的語言基礎,還要了解世界上不同地域、文化的差異,尤其是涉及民族、種族、宗教等問題。簡言之,在案件辦理過程中,鼓勵使用如“citizen”(某國公民)、“someone of African descent”(非洲裔人士)、“Native Americans”(本土美國
人)、“Mentally challenged”(智力障礙)等等詞匯,同時避免“Blacks”(黑人)、“retarded”(癡呆)甚至是一些宗教上的禁忌詞匯。
在教學過程中,為達到培養學生堅持國際語言思維的目的,建議教師在課堂設計中加強對學生日常專業詞匯的學習與理解程度,精講多練,使公安專業英語教學做深做細。
參考文獻:
[1]Delk,Cheryl L(1997):Discovering American Culture.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Richard R.Day(美),Junko Yamanaka(日).英語沖擊波 焦點篇[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