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紅

[摘要] 目的 研究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應用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期間所收治的89例行乳腺微創手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就診時間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研究組45例,對照組44例,兩組乳腺患者均在麥默通微創旋切系統下進行微創手術,并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患者在此種情況下采取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手術中出血量,并觀察兩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和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研究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3.45±1.40)mL與手術時間(23.24±4.12)min明顯少于對照組(10.76±4.73)mL、(41.35±3.99)min,研究組患者的愈合時間(3.41±1.19)d少于對照組(6.61±3.74)d,研究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44%明顯低于對照組25.0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效果明顯,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在手術中和手術后的情況,值得應用。
[關鍵詞] 圍術期護理;微創手術;乳腺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7)05(b)-015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surgery. Methods 89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surgery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September 2015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 both groups adopted the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under the mammotome vacuum device system an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the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ure time and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and operation time in the research group were obviously fe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3.45±1.40)mL, 23.24±4.12)min vs (10.76±4.73)mL,(41.35±3.99)min], and the cure time was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41±1.19)d vs (6.61±3.74)d],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4.44% vs 25.00%),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patients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breast surgery is obviou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ituations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Breast
乳腺疾病是當前女性臨床上最多的常見病之一,該病癥對生活質量有著較高的要求,其在達到手術效果的同時,對女性手術切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應該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措施,將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效果良好,該文就對該院2013年6月—2015年9月期間收治的89例行乳腺微創手術的患者進行此種護理措施的效果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所收治的89例行乳腺微創手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按照就診時間將其分為研究組(n=45)和對照組(n=44),所有患者均為良性腫塊,其中32例乳腺纖維瘤,57例乳腺囊腫,研究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1歲,最小年齡22歲,中位年齡(23.25±4.59)歲;最長病程2年,最短病程11個月,中位病程(13.13±2.28)個月;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23例,高中學歷41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25例;對照組患者中最大年齡43歲,最小年齡25歲,中位年齡(24.26±5.17)歲;最長病程26個月,最短病程9個月,中位病程(14.26±2.73)個月;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31例,高中學歷32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歷26例。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麥默通微創旋切系統下進行微創手術,并實施常規護理措施,主要包括: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對患者的血壓、血常規以及尿常規各項指標進行監測,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補充患者的基本營養,巡查患者病房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行系統化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主要包括:術前:護理人員可以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向患者簡單說明手術的基本原理,如果有必要,也應該告知患者治療過程的相關知識,使得患者對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應癥狀予以接受,并積極配合,另外,也能夠一定程度減輕患者的不良情緒,增強患者對抗病魔的決心。在手術前,相關手術人員應該準備好手術設備與藥品等,且保證手術過程中的氧氣系統是完全暢通的。術中:取患者平臥位,將患者手術側的上肢上舉到患者頭頂部,隨后行固定處理,將患者患側充分暴露,待真空裝置安置完畢后,應該連接旋切刀,隨后接通電源,對系統的參數進行檢查,一切準備就緒后,行手術治療,在手術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電源性的纏繞,以免影響設備的動力輸出,同時還需要對設備的管道接口與真空桶進行嚴密監測,在行夾取操作時,一定要保證準確性,以免標本吸入管道導致堵塞情況出現。術后:對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仔細觀察患者是否存在胸帶包扎緊或是胸部敷料滲出的情況,若出現上述情況,應該及時采取相關對策。患者手術后,應該始終保持患者切口部位的清潔,然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患者抗生素類藥物,以此預防感染,并指導患者定期復查,對切口愈合的情況進行檢查?;颊叱鲈簳r,應叮囑患者,在1個月內不能用上肢提重物,并且限制肩關節的外旋范圍,以此降低影響切口愈合的不良因素。為預防患者病情的復發,應該叮囑患者在每次月經之后都進行檢查,最好隔3個月進行1次復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手術中與手術后情況,其中手術中主要包括手術中出血量和手術時間,手術后主要包括并發癥發生率與愈合時間。
1.4 統計方法
所有患者的臨床數據均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手術時間與手術中出血量以及手術后的愈合時間用(x±s)的方式表示,并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用[n(%)]表示,采取χ2檢驗,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中時間與術中出血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的愈合時間與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手術愈合時間為(3.41±1.19)d,對照組患者手術愈合時間為(6.61±3.74)d,研究組患者的愈合時間少于對照組(t=5.464 3,P=0.000 0);研究組患者手術后有2例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對照組患者手術后有11例發生并發癥,發生率為25.00%;研究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7.536 3,P=0.006 0),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疾病屬于女性常見病癥之一,是危害婦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炎、乳腺癌、乳腺纖維瘤以及乳腺囊腫這五大類,該病癥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若不能得到及時救治,很有可能發生病變,威脅患者生命健康。當前臨床治療中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此種治療手段雖然能夠有效控制疾病病情,但是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不良情緒,進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在手術中和手術后做好相關的護理措施,十分重要。對乳腺疾病的發病機制進行分析,可知,乳腺炎主要是在產后機體全身以及局部免疫力下降所致,造成了嚴重的細菌感染,患者在患病期間,很容易造成感染擴散,嚴重還會形成膿腫,甚至是濃毒血癥。乳腺增生則是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所致,與患者膳食與精神心理因素和遺傳因素等有相關性,目前,乳腺增生病的發病原因并不清除。乳腺纖維腺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但是該病癥與雌激素作用活躍,發病年齡一般在18~25歲,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受內分泌環境的影響很大,嚴重還會造成雌激素升高的現象,進而引發此種疾病。
當前,臨床中常見的普查方法為:CR數字化鉬靶檢查,主要是通過計算機成像,該診斷方法是現階段最簡便、最可靠的檢測手段,且分辨率高,該檢測手段的特點為可以檢測出醫生觸摸不到的乳腺腫塊,且對乳腺癌的診斷敏感性在82%~89%之間,該檢測方法效果明顯。
圍手術期間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圍繞手術進行,在患者決定手術的一刻起,該護理方案便開始實施,直到患者康復。臨床在積極治療的過程中,配合系統化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保證手術的治療效果,該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愈合時間(3.41±1.19)d顯著短于對照組(6.61±3.74)d,且手術中出血量與手術時間(3.45±1.40)mL、(23.24±4.12) min明顯少于對照組(10.76±4.73)mL、(41.35±3.99)min,研究組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與對照組25.00%相比,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效果顯著,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且一定程度加快了患者愈合程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這一研究與王蕓的研究結果相似,在王蕓的研究中,對104例行微創乳腺手術的患者進行研究,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52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措施,研究組患者行圍術期臨床護理干預措施,隨后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SBP與DBP、SAS與SDS以及VAS,結果表明,護理后研究組患者SBP(130±8)mmHg與DBP(75±7)mmHg明顯低于對照組(138±11)mmHg、(87±8)mmHg),且研究組患者的SAS(39.3±3.1)與SDS(38.3±2.9)顯著低于對照組(52.5±6.0)、(53.9±4.4),研究組患者VAS評分(2.3±1.6)分明顯低于對照組(5.6±1.1)分,兩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況,在緩解患者疼痛方面有明顯優勢,且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以此達到有效的治療效果,更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系統化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手術中與手術后情況,降低疾病復發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應用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彭文霞.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的實施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5(39):126.
[2] 王麗芬,王偉,孫凱,等.護理干預下乳腺腫物微創旋切術對患者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2):348-349.
[3] 王立翠,顧小麗,王文麗,等.微創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大家健康,2015(1下旬版):207.
[4] 彭向莉,陳琮英,鄭愛秋,等.圍術期護理干預在乳腺微創手術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7):1490-1491.
[5] 周瑩,章秦,劉晶晶,等.心理干預在局部麻醉乳腺微創旋切手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4(32):2993-2994.
[6] 肖琪,曹炎,黃惠蘭,等.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的實施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3):542-543.
[7] 謝穎青.對進行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手術治療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干預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4(16):66.
[8] 劉巧劌,敖麗君,黃曉群,等.乳腺乳頭狀瘤病人行麥默通乳腺微創旋切術的護理干預[J].全科護理,2013,11(17):1562-1563.
[9] 董立群.微創手術治療乳腺纖維瘤患者的心理護理干預[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31):144-145.
[10] 王蕓.圍術期臨床護理干預在微創乳腺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24):126-127.
(收稿日期:2017-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