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岳
摘 要:進行工民建工程施工時,為保證整體工程的高質量和結構的穩定性,就必須對混凝土進行嚴格把關。實際施工期間,施工企業應安排專人負責這項工作。作者深入探究了工民建施工中的一些多發問題,并將混凝土質量控制作為切入點,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為工民建行業的穩定繁榮發展提供了一些借鑒。
關鍵詞:工民建 混凝土 施工 質量
中圖分類號:TU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5(a)-0043-02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大量地使用混凝土材料,工民建也不例外。其主要優勢有強度好、承載性強、抗老化等。但是,混凝土作為建筑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對于工民建的整體質量、結構穩定性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實際施工期間,對于混凝土一般都有明確的技術標準,嚴格按照標準行事,則能避免許多問題的發生,更好地保證工民建工程的整體質量。
1 工民建中常見混凝土質量問題
1.1 麻面
混凝土某些區域由于缺槳而產生的小凹坑、麻點稱為麻面,其表面雖然會變粗糙,卻不會露出鋼筋。施工期間產生麻面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混凝土表層的光滑性和濕潤性影響最大。此外,還要保證混凝土符合有關技術標準。麻面的實質性危害相對較小,可是建筑整體的美觀性卻會因此大打折扣。
1.2 露筋
工民建中,露筋是比麻面更普遍、危害更大的一種問題。建筑物主體結構主要是由混凝土和鋼筋組成的,而混凝土的功能就是借助自身的粘合性提高建筑整體的穩定性,并埋藏鋼筋。導致露筋產生的成因包括:所設計的澆筑構建不科學、鋼筋密度未掌握好、澆筑期間沒有設置保護層、鋼筋與模板間未澆筑入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不科學。混凝土振搗不合理,使鋼筋出現了變形甚至位移。露筋問題除了會影響建筑的美觀性之外,也會極大地危害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1.3 裂縫
幾乎所有工民建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裂縫的問題,因此,混凝土質量控制工作中一定要將其作為關鍵控制點。實際施工期間,一旦混凝土框架結構產生了裂縫的問題,則混凝土整體結構的硬度和強度會大大降低,而且還會影響建筑物整體性能的發揮。所以,施工期間一出現裂縫現象,一定要立即安排專業人員維修,以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擴大。
2 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2.1 原材料質量的控制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摻和料等原料制作而成。在工民建工程中,原材料的質量及其波動,對混凝土質量及施工工藝有很大影響。若水泥強度發生變化,則混凝土的強度會隨之變動。各種石子粒徑的變動也會改變混凝土的級配,影響其合易性,骨料水分比的表動則會使水灰比大幅度變化。所以,一定要嚴格開展混凝土的質控工作,最好在混凝土入場時就保證無劣質混凝土流入施工現場。質檢工作中應把握好如下兩個要點:第一,各種原材料在經過檢查后,各項性能達標后方能入場。若粘土、淤泥在砂石中的比例超過3%,在卵石、碎石中的比例超過2%,則表明極細材料在集料表層并形成包裹層,進而影響到集料和水泥石的粘結。在實際的混凝土預制工作中,需水量不僅會因此增加,還可能因這些物質的存在,影響水泥的水化性能,使混凝土的硬度、強度大大降低,甚至會降低骨料和水泥之間的粘結性,使混凝土發生多余的膨脹。第二,嚴格開展各種入場骨料的抽樣檢查工作,需檢查的指標有顆粒密度、含水量、含泥量等,禁止使用來源不同的砂、石作為骨料原料,特細砂、鐵路道渣石等也不可作為骨料原料。
2.2 科學配比混凝土
為保證混凝土的高質量,不僅要嚴格進行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工作,還必須保證工民建混凝土配合比例的科學合理性,做好這項工作,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各種問題的出現。在這項工作中一般要做好以下兩個要點:第一,仔細進行混凝土配比換算工作。在設計方案中對其一般有明確規定,但這一規定并未考慮到實際施工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因為混凝土骨料的成分復雜,不可避免地會摻有一些粒徑較大的顆粒。所以實際進行混凝土配置工作時,要在參考設計標準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標準適時地進行一些變動,以保證混凝土的在實際施工中的合理性。第二,適時調整配合比。工民建大都為室外施工,要受到天氣變化的很大影響,且材料運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可變因素。所以,在確定配合比時要結合施工現場的實際狀況進行適當調整,事先做好混凝土質檢工作,保證其性質的穩定性。
2.3 混凝土澆筑控制
實際開展澆筑工作前,應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主要包括:確定模板的高度、位置、型號、強度、硬度等與標準一致;確定好鋼筋、預埋件的位置、數量以及厚度,要把檢查結果如實記入隱蔽工程記錄表;徹底清理各種雜物和鋼筋上的污物;將模板上的縫隙、孔洞堵死;木模板用水清理后使其風干。混凝土澆筑前,保證其上無淤泥和雜物,并且要做好排水和防水工作。對干燥的非粘性土,應用水濕潤;對未風化的巖土,應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積水。降雨雪時,不宜露天澆筑混凝土。
實際進行混凝土澆筑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次序開展工作,并把握好各個工序的時間,避免因某一工序時間過長而造成整體工程的延誤。要對材料配比、攪拌、澆筑等展開嚴格的控制工作,澆筑后還要設立科學的散熱方案,以防止發生裂縫的問題。澆筑期間一定要保證水灰比、均勻度與施工規定一致,尤其是要高度關注水灰比。在振搗過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學的方式,確保混凝土能有良好的均勻性,要想使混凝土表層出現氣泡的概率降低,可使用兩次振搗法,即在澆筑時振搗,再澆筑后一段時間內再次振搗。開展振搗該工作時必須把握好深度,一般應介于5~10 cm,完成振搗工作后,混凝土表層無氣泡則為合格。進行澆筑工作時應分區域進行,還應結合實際的施工情況,留有適當的施工縫隙。在后續澆筑中,還要檢查前面所澆筑混凝土強度和抗壓性是否達標,確定達標后再徹底清除其表層雜物,再用水沖洗,最終還要鋪上水泥漿。混凝土剛入模時,由于其內部有較多的空氣和氣泡,緊實度較差,一定要嚴格進行振搗工作使混凝土密實度增強,混凝土強度和耐久性也會因此大大提高。
2.4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養護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保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保溫能夠降低混凝土表面熱量散失的速度,降低表面溫差,減少裂痕的出現。不同的養護方法對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響,常用的養護方法有自然養護、蒸壓養護、蒸汽養護、干濕熱養護、電熱養護、紅外線養護和太陽能養護等。在混凝土養護工作中,一定要對混凝土的溫度和濕度進行嚴格地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表層的曝光率,必要時還可以使用篷布、塑料布等遮蓋其表面,避免水分的大量揮發。在混凝土初凝結束前,要拿走表層覆蓋物,并使用抹子搓壓其表面,表面平整后再蓋上,這時,必須要保證覆蓋物和混凝土間有一定的空隙。
3 結語
綜合該文論述,在現今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要大量的用到混凝土材料,而其質量不僅會影響建筑的美觀性,還會影響建筑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甚至決定著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發揮和使用壽命。所以,施工企業不管是為了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還是為了保證工程的社會效益,都必須嚴格進行混凝土質量控制工作,盡量避免各種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混凝土的質量,在保證建筑工程高質量的基礎上,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林建能.質量控制措施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J].企業技術開發:中旬刊,2016(7):157.
[2] 陸培永.工民建中混凝土結構性裂縫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廣東科技,2016(8):132-133.
[3] 蔡金明.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分項工程常見問題及其澆筑施工管理探究[J].建材發展導向,2016(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