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鷹,王海川,胡義明,龍紅明,李雨,吳雪蘭,李明陽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設置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雷鷹,王海川,胡義明,龍紅明,李雨,吳雪蘭,李明陽
安徽工業大學
安徽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經、管、文、理、法、藝等七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具有鮮明行業特色的多科性大學,是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項目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和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學生、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資格,具有學士、碩士、博士三級學位授予權。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大力弘揚“高標準、嚴要求”的辦學傳統,深入踐行“精工博學、厚德敏行”的校訓精神,不斷強化“團結、求實、勤奮、創新”的優良校風,逐步形成了“強化實踐注重創新、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辦學特色。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安徽工業大學基于完善礦物-冶金-材料專業鏈、服務支撐我省礦業冶金支柱產業而設置的新專業,契合我校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和行業特色型大學發展定位。該專業致力于培養從事礦物分選、復雜礦產資源高效利用、礦物材料加工等領域內的生產、設計、科研開發、技術管理工作,具備解決該領域復雜工程問題能力的創新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文就安徽工業大學設置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當前建設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為工科院校新專業的建設提供參考。
礦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產業和重要基礎產業,是工業化的支撐產業,同時也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特別是工業增長的重要產業,它對我國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我國其他產業部門發展的硬約束條件。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礦產資源開采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全國90%左右的一次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30%以上的工業和居民用水來自于礦產資源,為國家創造年產值達30288億元。目前全國已建成大中型礦山企業1萬多個,小型礦山企業11萬多個,從業人員1000多萬人,300多座城市因礦崛起,與此同時提供和創造了大量延伸、附加的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
安徽省是礦產資源大省,在發現的158種礦產中,有資源儲量的118種,列入儲量表的產地1629處,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45種重要礦產中,安徽省有32種。安徽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托起了馬鞍山、銅陵、淮北、淮南等4座工業城市,形成了馬鋼集團、銅陵有色、海螺水泥、淮南礦業、淮北礦業、皖北煤電、新集能源等七家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的大型礦業集團。從區域角度來看,安徽省九大產業振興規劃都是根據本區域礦產資源優勢來進行布局和發展。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屬于礦業工程一級學科下屬的二級學科專業,含有選礦和燒結球團兩個專業方向,位于采礦專業下游和冶金專業上游。與采礦工程一樣,礦物加工工程在過去屬于冷門專業、艱苦專業,人才儲備不足且流失嚴重,隨著我國礦業開發項目增多,礦業需求職位呈嚴重短缺現象。目前大多數礦山企業的現狀是職工平均年齡偏大,高技能人才比重低,復合型管理人才、高端技術人才緊缺,礦業從業人員本科學歷不到10%。部分技術崗位人員出現“斷層”現象,人才流動與退出機制尚未建立,大量使用外包隊伍,相當一部分選礦廠委托外包隊伍生產,而外包隊伍人員成分復雜、流動性大、總體素質不高,出現了“低素質、低技能的人從事高危作業”的現象人才問題成為制約發展的潛在危機。
長期以來,安徽省高等工程教育專業的布局不合理,使工科高校專業的設置和人才培養方向與實際需要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目前我省開設礦物加工專業的本科院校僅安徽理工大學一所,每年本科層次人才培養量不到70人,其特色為煤炭資源的分選加工和潔凈煤技術,使得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應用能力的礦物加工工程技術人才嚴重缺乏。
“十三五”規劃對我國礦山企業的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即推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隨著優質礦產資源的不斷消耗,礦業作為化工、冶金、鋼鐵及有色金屬材料等的基礎產業,如何從共伴生原生礦和“城市礦山”中加工出下游產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今后礦業企業發展所必須面臨的問題。這對我礦山企業從業人員結構提出新的要求。就我省而言,現有金屬礦山企業1400多家,由于專業技術人員緊缺,多數企業技術落后,礦產品的加工程度很低,礦產采選業與礦產品的主要加工業產值之比普遍高于全國平均水,產品附加值小,新形勢下對礦物加工專業技術人才數量需求達2000~3000人/年。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以礦產資源開發為主的礦業企業對礦物加工技術人才的需求不僅不會減少,而且還將隨著我國進入節約型社會建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而變得更加迫切。因此,安徽工業大學設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符合國家及安徽省經濟發展的要求,從服務社會發展方面來講,本專業的建設是可行的。
安徽工業大學前身為隸屬于原國家冶金工業部的華東冶金學院,是華東地區唯一一所冶金行業本科層次的高等院校。從目前來看,國內開設礦物加工專業的兄弟院校主要有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等。這些高校同時也擁有國內實力最強的冶金工程專業,這說明冶金工程和礦物加工工程之間存在相互依托、共同發展的關系。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科是原冶金部1977年在華東地區布點的重點學科,為安徽省A類重中之重學科,并于2014年獲國務院批準具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因此,依托冶金工程辦學力量和辦學經驗,申請設置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是完全可行的,對完善我校礦業-冶金-材料學科專業結構和布局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該專業為我校新開設專業,辦學實力和條件尚顯不足,為了滿足礦物加工工程專業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重點建設:
3.1 急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礦物加工工程專業所屬一級學科為礦業工程,目前國內開設礦物加工專業的院校主要有中南大學、東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在本專業申請設置之前,我校在礦業工程相關專業開設方面經驗不足,基本沒有這方面的人員儲備。2013年至今逐步開始從國內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引進教授1人,博士4人,加上從我校相關專業抽調的4名教授、博士組成新的教學力量,專業教師僅10人,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專業課程教學任務,有待于進一步引進相關人才。由于礦物加工是一個實踐性要求很強的專業,急需從企業、研究所、設計院聘任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師作為特聘教授和學科帶頭人,走“內培外引、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建設道路。或對本專業現有人才進行專門的培訓、進修。
3.2 需要改革傳統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從目前國內部分高校情況來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在于過于強調課堂教學效果,不太注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傳授知識與企業技術更新之間脫節較嚴重,培養模式口徑較窄,忽視培養學生團結奉獻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作為新開專業,要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狠下功夫,按寬口徑模式培養,既要使學生掌握堅實基礎理論,也要重點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力戒高分低能;注重傳授采礦、冶金等相鄰專業知識,提高學生適應能力;改革實踐教學方法,與企業建立良好產學研基地,加強學生動手能力、業務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更要培育學生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精神,提高畢業生整體素質。
3.3 亟待加強教學科研平臺建設
本專業在相關領導及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已初步形成四個研究方向:“選礦基礎理論研究”、“復雜難選鐵礦石開發關鍵技術研究”、“有色金屬共伴生礦高效綜合利用應用基礎研究”、“礦物材料及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應用基礎研究”。學校對本專業相關領域的建設投入了一定的資金,購置了相應的科研設備,但是設備多數是測試類設備,通用性較強,還缺少本專業相關的研究設備,特別是適合本專業的特色研究設備較少。此外新教師的引進必將拓展新的研究領域,因此急需加大本專業教學科研平臺建設力度。通過以上研究方向教學科研平臺的建設,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科專業特色,建立優勢專業領域。
綜上所述,本專業的建設符合安徽省乃至國家經濟發展需求,能有效支撐安徽地方經濟社會和支柱產業發展,很大程度上填補了我省在礦業專業設置方面的不足,對優化我省學科專業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該專業的設置和建設符合我校的發展定位和發展規劃,學校將在人力、物力、時間及政策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從各方面來看,加強我校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建設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切實可行。
安徽省重大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5zdjy061)。
雷鷹(1982-),男,湖南武岡人,博士,副教授,安徽工業大學冶金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