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瑞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市政管修處
芻議城鎮排水管網系統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孟憲瑞
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市政管修處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逐步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走向城鎮化,而人們原來不好的生活習慣帶來了很多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而排水管網系統對解決水污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當雨季來臨時,如果排水系統不能正常高效的運轉,那么對人們的經濟會帶來巨大的損失,生活也會帶來不便,本文簡要分析了城鎮排水管網系統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對策。
城鎮排水管網系統;問題;解決對策
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城鎮化的發展,現在城鎮化的建設越來越快,在城鎮建設過程中,基礎設施是十分重要的建設項目,排水管網系統則是基礎設施之一,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每人都在使用水,也會產生廢水。如果不能有效的排水,那么會對整個城鎮帶來巨大的麻煩,甚至可能因為生活污水而影響人體健康,由此可見排水管網系統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技術、資金以及施工等因素,目前的排水管網中仍然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
1.1 城市建設和排水建設之間有矛盾
當今城鎮化的加快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脫離農村,走向城鎮,尤其是人們的生活理念,要向南向東發展,使得東南沿海地區的人口十分擁擠,為了滿足人口安置問題,很多的城鎮不注重地下排水建設,偏向地上建設,而地上建設的加大使得人口更多。這樣的情況下,更多建筑物的建設以及工廠等增加了廢水的排放,而大量的人口增加了生活污水的排放,原有的排水管網系統無法滿足新的需求,但是相關部門卻不加注意,排水管網的建設效率追不上地面建設的效率,兩者差距越來越大,這就使得排水效率低下,城鎮建設和排水需求之間的矛盾更加嚴重。
1.2 已有的排水管網存在問題
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建設于很早以前,而隨著人口增多,建筑增多,工廠增多等因素,以及設計年代過早,使用時間過長,破損嚴重,而且大多為合流管道,有的甚至將污水直接排入河中,這就使得環境污染不斷加重。而且在雨季,無法高效的排水,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不便。如2016年江西大水,和河南林州的大雨,都是由于排水系統的原因而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給經濟帶來了巨大的損失。
1.3 部分排水管網系統設計不合理,缺乏科學的排水規劃
一般情況下排水管網的建設是跟著道路走的,道路在哪里,管道就在那里,這種情況使得部分排水管道太長,迂回太多,維護及其不便,而且沒有水的出路,不能發揮出排水的實際功能,污染環境。而有的排水管道在建設時只考慮到了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不考慮當雨季來臨時,暴雨造成的匯流面積,這樣使得過量的水積在道路上,排水效率低下,污水大量溢出。
2.1 加強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排水系統的建設
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地上基礎建筑設施的建設,也要注重地下排水管網系統的建設,地上設施相對于地下設施而言,便于維修,但使用周期可能略短于地下設施。因此一定要著重排水管網系統的建設,爭取一勞永逸,減少后期維修和重建的可能性。
2.2 制定科學高效的規劃方案
在排水系統的建設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當前的需求,應該考慮到日后城鎮發展到不同階段時的各種需求,要整體規劃,但是要分期建設,有些城市會在后期建地鐵,甚至地熱系統等等,這就需要提前布局,科學的制定規劃方案,減少城鎮化的投資,而且在考慮排水時,不能只考慮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也要考慮到雨季時,暴雨所帶來的后果,加強對雨水的綜合利用,實現雨水的收集、處理以及回用,利用好雨水資源。
2.3 提高對排水管網系統的綜合管理
當前城鎮化的高速發展,使得排水管網系統相關人才儲備跟不上發展節奏。排水管網系統建設好后,沒有足夠的人負責其管理、維修等工作,而且在道路不斷擴增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排水管網系統完整的信息,在后期系統運行、維護乃至擴增的過程中都會十分麻煩,因此這就需要提高對排水管網系統的綜合管理,涉及了維修,巡查,改建,擴建等多方面,保證排水管網系統能夠時刻處于正常高效的工作狀態。
2.4 對老城鎮的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巡查、維護、擴增
老城鎮的排水系統大都年代久遠,損壞可能比較嚴重,我們應該防護于未然,避免當整個城鎮的排水系統陷入癱瘓時,大范圍的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企業的運行,定期的對排水管網系統進行巡查和維護,對無法滿足需求的排水管網系統進行擴增。
排水管網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排水管網的建設以及管理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我們要不斷的解決問題,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1]郭敬華,崔華東,賈衛利,郭一令.小城鎮排水管網系統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給水排水,2006,(S1):59-60.
[2]鎮祥華,張懷宇.旅游小城鎮排水體制優化選擇探討[J].綠色科學,2013(10).
[3]帥卿,劉顥剛.簡析城鎮生活污水配套管網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科學,2015(16).
[4]羅進洲.福建省小城鎮排污系統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初探[J].海峽科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