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寧 西寧市監測站
環境保護中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研究
劉海寧 西寧市監測站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良好的生態環境的期望更高,環境保護成為了現如今全社會的共識,在水環境的生態監測工作中,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環保人員要堅持不懈的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分析引發水環境污染的具體成因和污染源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對監測工作的質量控制,并提升工作效率,進而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和進步。
環境保護 水環境 監測 質量 控制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態圈和環境的監測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水資源,并且規范人們使用水資源的行為和方式。從目前的監測工作的質量情況來看,在質量控制方面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工作人員的態度和管理觀念較差,監測制度和體系不健全,工作中的遺漏造成水環境還在承受著污染和破壞。監測工作的質量控制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逐步完善現階段的監測工作體制和機制。
其一,隨著我國水環境的監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監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還有一些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自身工作崗位的重要新,工作理念還沒有轉變過來,沒有擺脫消極對待的觀念和態度。監測技術方法和工作內容息息相關,有其固定和嚴格的規范操作程序,但是監測人員沒有按照規定的程序來執行相應的監測任務,導致所監測獲取的數據和信息缺乏準確性和全面性,也沒有做好相應的整理、分析工作,造成監測工作的重大遺漏和缺失。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術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對于專業性極強的監測工作而言,一些工作人員并沒有掌握正確的監測技術應用方法,工作中較為盲目,在操作中還很容易出現失誤和偏差,給水環境的監測工作帶來了不良的影響,也不利于水環境的保護。另外,在具體的監測措施貫徹執行期間,工作計劃和具體策略沒有根據實際的工作需求和環境變化做出合理的調整,而且缺乏對監測工作的長遠規劃和布局,只在一些階段和環節上投入了精力和時間,而沒有做好長遠的發展規劃。
其二,水資源是極其寶貴的自然資源,針對水環境開展的監測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目前我國在水環境的監測工作方面存在著體系缺陷和制度性不足,導致很多漏洞出現。對于監測到的一些突發情況和事件沒有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這在一些水環境受到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體現得尤為明顯,水污染的嚴重情況和預警級別沒有根據環境產生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改進,監測工作中的指標也沒有得到適時的量化,導致水污染情況得不到及時的嚴格的監管和科學的評估,無法真實的反映出一個地區水污染的具體情況,而且用于監測的各種器材和設備準備不足,無法滿足各種監測工作的需求。
(一)做好準備工作,強化預防和控制力度
對于水環境開展的監測往往需要充足的調查準備工作,這樣才能夠對一個地區水資源的情況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監測工作實施策略,因此要加強監測工作前期的控制工作,提高對監測工作的重視程度,才可以讓監測技術和相關的工作環節真正發揮出作用和功效,也能夠獲取反映真實水環境情況的準確數據和信息。采取事前的精準控制,對于監測水污染和整體生態環境需要注重的關鍵要點實行合理的措施加以持續監控和管理,這樣才能在突發污染的情況下及時得知,并且拿出切實有效的策略來解決污染問題。由此可見,監測工作的一大關鍵點在于預防性舉措的合理執行和實施,所以要強化事前的監督管控。
(二)針對監測工作環節和全過程實施質量控制
監測質量必須得到應有的保障,在監測工作期間要針對各個監測手段的運用和工作環節進行質量監管,具體至監測水環境所設定的各項指標,應該根據水環境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節,要果斷摒棄以往不合理的指標設置原則和方式,與時俱進,實事求是的反映出實際監測到的水環境的具體情況。在工作中要應對好不同地域水環境的因素變化,不可一概而全,工作要適時進行調整和重新規劃,以滿足不同環境條件的監測工作需求,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不同的工作規劃和所要達到的監測目標,彌補以往監測工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之處,提升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全面性,也能夠保證各項工作和指標任務存在合理依據。另外,要認真應對和妥善的處理不同性質的突發事件和緊急情況,采取可靠的舉措來加強對水環境的監測力度,做好預案應急準備工作,既要注重短期工作規劃,也要高度重視監測的長遠布局,合理使用現有的監測技術設備和器材,并做好維護保養。這樣才能夠獲得更為精準的監測數據。
(三)加強人才的培養
除了上述的幾項工作外,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過程中,還必須在人才培養方面不斷的加強。我國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針對環境保護是非常重視的,并且對水環境監測需要進行持續的提升。任何技術、設備的運行,都離不開技術人員的操控。所以,加強水環境監測人才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內容。第一,要對固有的技術團隊做出科學的培訓,促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擁有正確的工作方向,在團隊內部的合作能力上進一步鞏固,最大限度的告別過往的缺失和不足。第二,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必須結合水環境監測的成果來判定,而后執行下一步的鍛煉。
本文對環境保護中水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展開討論,現階段的工作實施,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挑戰需要應對,我們必須在客觀的工作水平上努力,不能出現任何的不足。對于水環境監測而言,今后的質量控制,應該堅持將國家的標準作為藍本,在技術、人員、設備、體制等多個方面,持續的優化、健全,這樣才能在問題解決上,得到更好的效果。
[1]梁文秀,李俊生,周德民,申茜,張方方.面向內陸水環境監測的GF-1衛星WFV數據特征評價[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5,30(04):810-818.
[2]肖德林.流域水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制度的構建[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3,33(02):53-55.
[3]劉琰,鄭丙輝.歐盟流域水環境監測與評價及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環境監測,2013,29(04):162-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