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薇 劉子堯 郭曉 劉晴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世界經濟格局及其走勢研究
陳雨薇 劉子堯 郭曉 劉晴北華航天工業學院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就朝著多極化的經濟格局發展,在這一過程中,美國經濟處于領先地位,歐盟國際經濟也在逐漸上升,東亞和日本之間的合作逐步加強,以中國為和核心的發展中國家正在逐步崛起,必將對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造成影響。
多極化 世界經濟格局 走勢
世界格局指的是世界上的任意一個國家或者集團在競爭與合作、利益以及實力達到某種程度或者穩定以及均衡的狀態。在這種形式下,任何想要改變穩定狀況的操作均是得不償失的,本文主要針對世界格局和走勢進行分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許多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深受創傷,其國內經濟處于待整合狀態,而此時,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只有美國,這就導致世界經濟的格局呈現單極化。1960年之后,社會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此時社會經濟的主要力量是蘇聯,逐漸形成了兩極化的經濟格局[1],經濟格局的兩級分別指蘇聯和美國。結束冷戰之后,美國又恢復了單極化格局。歐盟向東擴張,加快其經濟發展,提升了國際經濟地位。日本在經濟得到恢復之后,與東亞進行了經濟合作,世界格局以多個國家或者國家集團的形式呈現,在不同程度方面決定和影響了經濟發展趨勢。
多級化的經濟格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但是現階段世界經濟仍處于漫長的過渡期,暫時還未實現多極化的目標。但是,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多極化是一種必然發展趨勢。
中國是最先倡導并提出世界多極化的國際。毛澤東在與西歐國家領導人物會見時表示對于西歐聯合自強方面持支持態度[2],并且對兩大國家霸權主義持反對意見。鄧小平曾表示世界經濟正在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在前幾次代表大會中,中國共產黨均強調了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曾提到世界經濟多極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經濟發展將面向全球化,各國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美國長時間處于經濟重要地位的原因:就各國經濟發展而言,美國發展迅速且實力較強。二戰后,在世界GDP總量中,有一半以上是美國。現階段,雖然所占比例下降,但是仍然保持20-30%,2007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美國GDP總量為13.79億美元,在全球GDP總量中占據25.8%[3]。美國長時間處于經濟重要地位的主要原因:其一,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受第二次科技革命影響,美國經濟得到顯著發展,繼英國之后在世界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從此以后,美國長時間處于世界科技強國地位。在所有諾貝爾獲獎人員中,超過70%是美國人。就獲得國籍專利而言,世界范圍內,美國獲得最多。其二,產業結構合理。受科學技術影響,美國在二戰結束之后多次調整產業結構,使其發生了重大變革。尤其是在1960年以后,美國新型的科學技術和金融行業飛速發展。在美國GDP中服務行業占據的比例為75%,從事服務行業的人員由原來的63%增長到大約80%,其三,受益于兩次世界大戰。兩次世界大戰中,許多國家都收到了重大損傷,所有國家中僅有美國提升了世界經濟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由原來的資本輸入國轉變成為資本輸出國,同時也從債務國變為了債權國;二戰之后,美國工業比重由原來的36%提升到54.8%,自此以后,美國成為了世界經濟霸主。其四,美國從經濟全球化中獲取了諸多經濟效益。目前影響實際經濟全球化的組織有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45年,以布雷頓森林協議為依據,建立了世界銀行,盡管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受到影響,美國地位有所下滑,但是依然處于核心地位。其五美國制定了市場經濟調控模式。繼羅斯福新政之后,美國創建了一套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調控模式,例如利用法律提升市場競爭地位,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此外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1952年,歐洲煉鋼共同體是歐盟的前身,并且于1965年更名為歐洲共同體。歐盟是世紀經濟發達地區中的一個,伴隨著經濟一體化的深入,推動了歐盟經濟再一次快速發展。歷時50多年,歐盟逐漸成立的多個關稅同盟[4],與此同時創建了漁業、農業以及外貿政策,實現了內部市場大統一。此外,服務、人員、資本以及外貿實現了流通,并建立了貨幣和經濟聯盟。
自從1980年以來,東亞地區及時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同時也是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現階段,在新一輪經濟發展周期中,全球經濟呈現上升趨勢,東南亞地區世界貿易比重在1980年-2000年從原來的4.8%提升到12.7%。日本是在世界經濟國家中占據第二位。2007年日本GDP同前一年相比,增長了2%,GDP總量達到4.36億美元,在世界GDP總量中占據8.16%。從2002年開始,日本經濟呈上升趨勢,。雖然日本經濟恢復顯著,但是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仍然存在一定不足,相比于歐盟以及美國等發達地區,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就現階段而言,日本只有通過和亞洲國家合作,才可以形成世界經濟第三極。在《2006年日本全球化經濟戰略》中明確指出,日本要實現東亞經濟聯合共同發展。在2007年,日本經濟產業提交了《通商白皮書》,其中明確提出日本要與東亞地區談判,以實現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目標。
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下,我國不僅需要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要保證出口平穩。現階段,要想不斷擴大我國出口貿易份額,則需要實施有效的政策措施,確保匯率平穩,創建良好的企業經營環境,化解各個行業之間的矛盾,進而推動世界經濟快速發展。
[1]于汶加,陳其慎,張艷飛,等.世界新格局與中國新礦產資源戰略觀[J].資源科學,2015,37(5):860-870.
[2]吳衛星,崔凡,范言慧,等.再平衡格局下的全球經濟與金融——“中國國際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會議綜述[J].國際金融研究,2015,339(1):93-96.
[3]盧鋒."一帶一路"戰略改變全球經濟格局[J].河南社會科學,2015,23(5):10-11.
[4]顧高翔,王錚.國際資本流動模式及其國際經濟影響模擬研究[J].財經研究,2015,41(11):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