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娜娜 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
大數據時代的新聞作品版權保護
戴娜娜 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
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促進新聞高速發(fā)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有效區(qū)分時事新聞與新聞作品的本質屬性,結合新聞聚合的規(guī)制等多種途徑,有助于給予新聞作品有力的版權保護。
大數據 新聞作品 新聞聚合 版權保護
新聞聚合是一種共享新聞內容的傳播方式。新聞聚合類應用程序(App)就是根據用戶點擊等信息進行計算,對互聯(lián)網上的新聞進行挑選、分析、歸類,將用戶所需要的新聞推送至其移動客戶端的服務。該類服務通過電腦客戶端和移動客戶端鏈接新聞原網頁,雖可一定程度增加新聞原提供方的訪問量,但也因為深度鏈接、轉碼行為等令其限入是否構成版權侵權的紛爭中。以“今日頭條”為例,其在網頁上既設置新聞原文鏈接地址同時又增加了自身評論和推廣,該行為遭到了來自《廣州日報》、《新京報》、搜狐等多家單位的起訴,訴訟請求直指“停止侵權、賠償損失”,一時間針對“今日頭條”的案件形成兩大陣營的討論。支持訴訟方主張轉碼行為和隱蔽的“深度鏈接”形式都是對原新聞版權的侵犯,而反對訴訟方認為“今日頭條”扮演的僅為搜索角色,何來侵權?一場關于新聞聚合是否侵權的紛爭一路發(fā)展到關于傳統(tǒng)媒介與新興媒介沖突、版權之爭還是行業(yè)之爭的討論中。
新聞聚合對原新聞作品的使用不同于傳統(tǒng)的版權侵權形式,從客體表現(xiàn)看,其跨越了傳統(tǒng)作品的載體形式而以數據的互聯(lián)網信息聚合實現(xiàn)對他人作品的使用;從技術水平看,轉碼行為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復制行為和信息網絡傳播行為尚處在不確定狀態(tài);從作品控制看,新聞聚合網站雖在網頁設置了自身評論和推廣,但其對原新聞作品無控制權,一旦原網站實施修改、刪除,新聞聚合網頁的新聞也隨之無法呈現(xiàn)。新聞聚合既是給傳統(tǒng)傳媒帶來了挑戰(zhàn),也是給《著作權法》帶來了挑戰(zhàn)。
(一)新聞作品權利的堅守
盡管現(xiàn)階段對新聞作品的版權保護尚存在爭議,但作為新聞作品的創(chuàng)作者,新聞單位和新聞記者應排除干擾、認清新聞作品客體本質,對自身的權利進行有效保護。建議在以下方面進行突破:①正確解讀《著作權法》及相關規(guī)定。新聞作品人應全面熟悉版權相關規(guī)定,正確解讀《著作權法》關于客體的要求,認清新聞作品所體現(xiàn)的“思想的表達”版權客體屬性,重視自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權利,從自我意識上給予新聞作品版權保護,勇敢應對各類侵權行為的挑戰(zhàn)。②主動區(qū)分時事新聞與新聞作品。在創(chuàng)作時,新聞報道者可根據新聞內容主動劃分出時事新聞的創(chuàng)作和新聞作品的創(chuàng)作,從源頭上控制兩者的界限,區(qū)分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非創(chuàng)造性勞動;在發(fā)布時,可將新聞報道分為時事新聞和新聞作品兩種類別發(fā)布,突出時事評論、深度報道、新聞視頻等的新聞作品屬性,阻斷侵權者故意模糊兩者界限實施版權侵犯的可能。③重視新聞作品版權標示。新聞作品版權標示的不明確,如未標示或未顯著標示新聞作品撰稿人,無疑給版權侵權者提供了盜版的便利。新聞報道時應結合作品本身的類別,以顯著、易識別的方式明確標明作品的著作權人,以顯而易見的方式強調版權獨占性權利。④加強技術層面的保護。大數字時代,網絡新聞作品的載體表現(xiàn)為數字信息,其呈現(xiàn)的不確定性和無形性加大了作品版權保護的難度。技術帶來的傳播革新尚需用技術本身加以規(guī)制,新聞人應當在版權保護技術上進行突破,令其作品在技術上難以被擅自轉載,或即使被轉載也能及時被證據化、及時反饋給新聞發(fā)布方。此舉將有效提高新聞作品的保護力度。
(二)新聞聚合的規(guī)制
如前所述,新聞聚合從客體表現(xiàn)、技術水平、作品控制上都與傳統(tǒng)新聞作品轉載有明顯區(qū)別,很難直接界定其侵權性。要想有效規(guī)制新聞聚合行為,保護新聞作品正當權益,現(xiàn)階段可跨越版權法尋求多種途徑保護:①反不正當競爭的保護。新聞聚合平臺以集合鏈接他人新聞作品為運營內容,自身不創(chuàng)作新聞,屬于寄生性商業(yè)模式。目前新聞聚合服務中,移動客戶端的服務常見在設置新聞原文鏈接地址的同時又增加自身評論、推廣,且存在著轉碼過程中刪除掉原新聞方的廣告替換成自身廣告的行為,嚴重影響他人的商業(yè)銷售且以他人作品為自己謀利。2014年愛奇藝公司訴北京極科極客科技有限公司,因后者銷售的路由器通過安裝“屏蔽視頻廣告”插件過濾了“愛奇藝”網站上播放視頻內容前的廣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理認為“二者經營成敗的核心利益都在于網絡用戶的數量,當其中一方利用他人的競爭優(yōu)勢或以使用影響他人經營模式等不正當手段增加自身網絡用戶時,因該行為必然會使他人網絡用戶減少”,最終判決極科極客公司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②不當得利請求權的保護?!睹穹ㄍ▌t》第92條規(guī)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新聞聚合網站在自身推廣時利用了他人作品創(chuàng)造財富,這一利用未經得版權人同意且易造成原新聞網站經濟損失,雖然司法實踐中受損方較難舉出具體損失大小的證據,但轉發(fā)他人作品用于營利的事實不容置疑。站在公平角度,新聞聚合網站設置鏈接進行搜索引擎時應盡力鏈接至原新聞出處,顯著標明版權人信息,如搜索之外有自身評論、推廣,應與原版權人達成協(xié)議履行付費或其他義務。
[1]張慶玲. 新聞聚合類應用程序的版權問題研究——以“今日頭條”為例 [J].中國廣播,2015(8).
[2]曹靜,桂瑩. 避風港原則適用條件的再認識[J]. 群文天地,2011(6).
[3]彭蘭. 避風港原則下的不免責——新聞作品版權保護探析[J]. 出版廣角,2015.(3).
[4]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民事判決書(2014)京知民終字第79號[EB/OL]. 中國裁判文書網.
戴娜娜(1977-),女,重慶人,民商法碩士,工作單位:四川財經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