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歡 浙江省象山縣人民法院
信息不對稱法律規制的思考
——民商法與經濟法的視角
黃歡 浙江省象山縣人民法院
自人類社會誕生以來,信息不對稱現象就始終存在,其與人類社會共同產生與發展。信息不對稱是一種客觀事實,具有內在的運動規律,因而其并不以人的意志發生轉移。因此,本文基于信息不對稱的歷史演進過程,從民商法和經濟法視角出發,重點探討了信息不對稱的法律規制,以供相關研究人員參考借鑒。
信息不對稱 民商法 經濟法
由于某一事件的兩方當事人掌握著不對等的信息量,換句話說就是其中的一方擁有另一方無法獲得的信息,而這就導致信息不對稱現象的產生。基于當前的市場經濟體制,民商法大多數情況都通過應用非信息化手段進行事后補救,而經濟法則通過靈活應用非信息化和信息化手段進行處理,極大地完善了民商法。
從人類社會出現以來,信息不對稱現象就一直存在,其是不可回避的客觀事實,具有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運動規律。通常情況下,我們將信息不對稱問題當做是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從本質上來說,信息不對稱現象與市場經濟同時出現,共同發展,其并不是偶然發生的現象。至于早期為何未發現信息不對稱問題,這是因為一方面早期的研究并未深入到這一領域,另一方面市場經濟的弊端在那時并未完全凸顯,例如,著名經濟學家Adam Smith認為需借助“看不見的手”推動社會的發展,反對政府對市場經濟施加干預。但隨著信息經濟學的出現和發展,人們的認識開始出現變化。2001年,美國經濟學家George A.Akerlof、A.Michael Spence以及Daniel Kahneman首先提出了信息不對稱理論,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獎,這一理論的主要內容為: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擁有較多信息的主體處于優勢地位,而擁有較少信息的主體則處于劣勢地位,而這就是所謂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由于這一現象的出現,極有可能會造成道德風險、逆向選擇以及代理人問題的出現[1]。
(一)基于民商法視角下的信息不對稱法律規制
對于民商法而言,其所依循的往往都是平等與自治原則,即其更加重視主體的意識性與平等性。一直以來,民商法都在嘗試著分析和處理信息不對稱問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民商法一般情況下應用的都是非信息化工具,這隸屬于事后補救手段,主要囊括了撤銷或者解除合同等措施,目的乃在于最大限度地保護處于劣勢地位的主體的經濟利益。民商法在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過程中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善意獲取制度以及產權保險制度。例如,德國的民法、臺灣地區的民法以及我國大陸地區的合同法均明確定規了錯誤機制,即一方由于對另一主體方出現誤解而簽署的不規范合同,可通過向法院提出申訴進行合同變更甚至解除和撤銷合同,通過該種方式以避免因不合法合同而使得處于劣勢地位的一方出現嚴重的經濟損失。
除此之外,信息不對稱現象又可分為客觀信息不對稱現象和主觀信息不對稱現象,其中,客觀信息不對稱指的是由于一方當事人可以對另一方進行信息隱瞞或者欺騙而出現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而主觀信息不對稱則是指由于一方當事人自身對信息產生誤解而引發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在我國主要通過《合同法》來有效保護處于劣勢地位的當事人的合法利益,即合同由一方當事人進行擬定,在擬定后必須同另一方當事人進行內容商定。
(二)基于經濟法視角下的信息不對稱法律規制
在經濟法領域,主要是通過組合應用信息化工具和非信息化工具進行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和法律規制。經濟法的解決手段與民商法措施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根據上文可知,兩者的差異主要表現為:第一,民商法主要同應用非信息化手段實現信息不對稱問題的解決,而經濟法則是通過實現非信息化工具與信息化工具的有機結合,以實現法律規制;第二,民商法極少出現公權干預,其更為注重雙方當事人的主體意識和平等地位,而在經濟法領域,公權干預現象明顯較多;第三,民商法主要隸屬于事后補救手段,而經濟法則隸屬于事前預防手段[2]。
基于經濟法視角下的信息不對稱法律規制更具靈活性,極大地彌補了傳統規制的漏洞,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民商法。但在解決過程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不可隨意使用公權干預,否則必將會造成不可估計的嚴重后果,例如,經濟法中有一個冷靜期機制,從本質上來說,所謂的冷靜期機制,就是指一種可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非信息化工具,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傳統意義上的后悔權,即若在一定時間內,其中一方當事人后悔了,便可單方面地解除合同,其所需做的重視依據實際情況支付相應的費用,這一機制主要應用于網絡交易合同、金融交易合同以及保險合同等。但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冷靜期機制并不是萬能的,其并不能適用于一切合同。例如,人壽保險合同可應用冷靜期機制,而財產保險合同則不可應用這一機制,這是因為人壽保險合同所跨越的時間往往較長,而財產保險合同則相對較短。
總而言之,信息不對稱是不可避免的經濟漏洞,其是客觀存在的事物,因而并不以人的意志發生轉移,但民商法和經濟法從不同視角出發,利用信息化以及非信息化手段做出法律規制,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經濟損失。通過對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深入研究,以推動市場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1]邢會強.信息不對稱的法律規制——民商法與經濟法的視角[J].法制與社會發展,2013,1902:112-119.
[2]馬宏偉.基于民商法與經濟法的視角看待信息不對稱的法律規制[J].法制博覽,2016,28: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