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成 高密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
縣級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
李傳成 高密市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伴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國家對民生問題日益關注,對社會保障事業更加支持,相繼出臺了多項舉措以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為公民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網絡,促進社會和諧和穩定??h級社會保障工作是聯系上下層級的紐帶和基礎,也應當根據形勢變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要求完善和優化社會保障服務功能,健全制度體系,才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縣級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具體的完善對策,以期為相關課題的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縣級 社會保障 問題 完善對策
當前伴隨社會主義社會的建立,縣級社會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日益顯現,對于國家社會的發展產生一定的阻礙,想要全面推動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完善縣級社會保障體系,推動社會保障事業不斷向深層次發展,才能發揮應有的功能和作用。加強縣級社會保障工作體系研究和探索,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作為國家重點推進和主導實施的,為滿足弱勢群體需求的社會制度,社會保障工作至關重要,必不可少,意義重大。一方面社會保障能夠為公眾日常生活、工作構建安全防護網,充分調動資源,動員社會力量為那些可能發生風險的領域提供安全保障,在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方面降低致貧風險,為個人安全生存,不斷提高生存質量提供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助于減輕貧富差異,促進社會公平和穩定運行,減少個體對社會穩定的威脅,從而促進整個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全社會范圍內面臨的市場形勢更加變幻莫測,加上外來貿易的沖擊和影響,對很多人來說可能瞬間面臨失業、吃不上飯的風險,通過提供社會保障服務,能夠給弱勢群體提供基本的保障,降低動蕩因素發生的風險。
當前社會保障事業在推進過程中存在覆蓋面狹窄、保障標準低、基金管理不規范,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等多方面的問題,影響了社會保障功能和作用的發揮。具體分析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沒有建立完善健全的社會保障法制體系。當前社會保障立法還不健全,沒有充分結合社會形勢的變化和發展要求完善相關的內容。比如伴隨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沒有及時或者提前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和配套政策,縣級社會保障體系中對于如何解決農民工在城市中的就業和落實社會保障待遇等方面的舉措不多,辦法不夠全面,城鄉醫療保障差距較大等,這些都需要進一步通過立法等進行完善和優化。
2.縣級社會保障覆蓋面較窄。當前縣級社會保障覆蓋面沒有充分體現城市工作、生活群體的具體情況,將他們全面納入社會保障范圍,尤其是農民工、個體職業者等社會保障方面的政策不多,很難體現公平性,和社會保障應有的原則差距甚遠,并且社會保障基本收入不足,很難推動社會保障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3.縣級社會保障支出壓力不斷增大,社會保障基金管理不到位。隨著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社會保障支出壓力越來越大,并且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投入社會保障費用,形成強烈的反差,基金管理方面和保值增值方面,以及基本挪用、冒領等情形時有發生,影響了社會保障基金管理的效度。
結合上述對縣級社會保障工作存在的問題梳理情況,為了全面提升縣級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和諧,建議充分結合縣級社會保障工作現狀和開展情況,從以下幾個方面完善縣級社會保障工作:
1.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增強社會保障整體功能。隨著城鎮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加上公眾對生活質量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急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服務體系。一方面要對社會關系、利益格局等建立動態的調整機制,在保障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條件的基礎上,構建更加完善、健全的社會保障防護網絡,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另一方面要針對社會保障領域的具體內容,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方面深化體制改革,改變逐利性,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合理確定繳費基礎,提升保障待遇水平,從而更好地與城市社會發展相匹配、相協調,兼顧公平高效性。同時要積極完善社會保障救助服務體系,對重點弱勢群體等提高保障水平,確保讓所有人都能夠滿足基本的生活條件,實現社會保障成果全民共享。
2.健全優化社會保障制度管理體系。社會保障不是單一的獨立的工作,充分涉及到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所以要在構建社會保障大格局體系的基礎上,加強部門協作,明確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確保社會保障工作有力有序開展,同時要通過健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強部門協調,明確統一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縣級社會保障委員會組織等,從而實現社會保障事業有效推動,發揮應有的功能。
3.加強縣級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更加科學的管理社會保障基金。一方面要通過宣傳、監察等方式鼓勵更多的社會群體參與到社會保障事業中來,加大監察力度,確保用人企業及時為職工繳納社會保障,同時通過宣傳等多種方式提高全面參保意識,盡量實現全民參與和廣覆蓋。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社會保障基金的科學管理,嚴格控制支出,并探索更多的資金運營管理機制,不斷提高基金效益。當前要加強風險控制,形成從基金征繳、利用、發放、投資、分享等完善的配套管理機制,用立法的形式予以保障和規范,避免發生基金損失風險,提高社會保障基金使用管理投資效益。
總之,新形勢下縣級社會保障事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更大,形勢更加嚴峻,所以要從服務功能完善、制度管理體系建設、基金籌集與管理等方面形成更加完善的保障機制,進行動態管理和監督,才能從根本上切實提高社會保障服務功能水平,促進社會穩定可持續發展。
[1]李寶軍.如何做好縣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統計工作[J].人力資源管理,2016,04:186-187.
[2]劉洪儒.縣級財政社會保障支出問題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6,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