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璐窈
《以竹為生》作者艾約博是美國芝加哥大學中國現代史專業副教授,東亞語言文明系系主任。2000年在萊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牛津、哈佛和羅格斯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20世紀中國農村社會史,以及關于工作、技術、性別和日常生活的歷史。目前正在撰寫一部關于自20世紀50年代“集體化”以來中國農村女性紡織活動的社會變遷史。
該書勾勒了一個四川農村手工技藝從業者社區20世紀的社會變遷史。該村落地處成都與樂山之間的夾江縣。造紙這項要求有高度技能的工作,在這部社會史中占據著核心位置。而“技能”這一話題以兩種互相關聯的線索貫穿全書:技術性的,或社會性的。作者試圖通過聚焦一種技能勞作的相關細節,更加透徹地了解鄉村民眾的生活世界。
夾江縣是四川省的一個山區縣,地處成都與樂山之間。傳統上,當地居民利用當地自然產出的毛竹為原料從事手工造紙謀生,并圍繞這一核心技能形成特定的親屬關系網絡和社區組織形式。進入20世紀以后,夾江的手工造紙技術面臨著一系列重大沖擊,改朝換代、戰爭、革命、集體化、現代化的理念和建設實踐、改革開放和市場化,這些發生在“城鄉鴻溝”宏觀背景下的每一項重大社會變革都促使造紙人在技術層面和社會層面上重新定義身份認同。本書追蹤了知識分配在一個世紀內的變遷,這導致了對技能的控制權大量地從農村轉向城市,從初級生產者轉向管理精英,從女人轉向男人。在作者看來,造紙技能是一種資源,是分配和爭奪的對象。作者從這一獨特的角度出發,從一項傳統技藝個案入手來介入對大問題的思考:革命、建國以及市場化等現代化進程如何改變著20世紀的中國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