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圓+譚詩賞
2016年3月1日上午,巴南區麻柳沿江開發區,相機“咔咔咔”響個不停。
對巴南區乃至重慶生物醫藥產業而言,這天都是一個大日子。
這天,美國Athenex制藥基地等17個重大醫藥項目,在麻柳園區集中開工。
這意味著,作為重慶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生物醫藥產業,將一枚影響產業全局的棋子布局到了巴南區。
目睹眼前盛景,園區管委會促建服務部部長穆毅不禁心生感慨。
“外人很難想象得到,我才來這里的時候,看到的僅僅是一片菜地。”穆毅說。
破土
回憶初來麻柳的情形,穆毅依然歷歷在目。
那是2011年2月的一天,作為麻柳園區管委會籌備組成員,建筑學專業出身的穆毅第一次來到園區建設工地。
進入工地才邁了兩三步,穆毅的鞋子和褲腿就沾滿了稀泥。
抬眼望去,偌大園區里,除了幾片水田和菜地,別無他物。
兩間大會議室、一個工棚,就是籌備組23名成員擁有的一切。
而條件艱苦還不是籌備組面臨的主要困難。
“當時,我們最主要的挑戰是當地一些群眾對工程有誤會。”穆毅說。
原來,當地一些群眾對園區建設征地等工作不理解,不時跑到工地上阻攔施工。
為此,穆毅頻頻趕到工地,向有誤會的群眾解釋政策,宣傳園區建設的紅利——“按照規劃,這里以后會入駐很多企業,大家肯定能找到工作……”
在穆毅等干部們苦口婆心的勸導下,鄉親們的誤會終于消除,轉而對園區充滿期盼。
2013年,麻柳園區引入了第一個項目——拓為服裝城。
此后,隨著入駐企業越來越多,穆毅也開始琢磨,如何幫助入駐企業代辦手續、完善服務……隨后大半年,他硬生生地把自己逼成了園區服務專家。
因表現突出,穆毅被任命為園區管委會促建服務部部長,專職服務企業。
從此,穆毅成了園區的“金牌管家”。
在穆毅和同事們的努力下,麻柳園區在建立后頭兩年,就迅速聚集起一大批傳統產業。
就在發展順風順水的同時,麻柳園區這艘剛起錨的“航船”,也機緣巧合地邂逅了一片“藍海”。
“邂逅”
2013年,穆毅團隊完成了一次角色轉換。
“修建醫藥生產廠房有什么特殊要求”“醫藥企業管理運營采用什么模式”“醫藥產業鏈如何培育”……那段時間,穆毅和同事們滿腦子全是“生物醫藥”。
他們這次角色轉換,源自這年發生的兩件大事。
第一件是:重慶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出臺,巴南區被劃入都市功能拓展區。
第二件是:《重慶市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中長期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印發。
消息傳來,巴南區委、區政府敏銳地嗅到了機遇的氣息。
“麻柳沿江開發區建立伊始,區委、區政府就制訂了《重慶麻柳沿江開發區工業經濟發展規劃》,將‘原料藥作為園區發展著力點之一——這就賦予了麻柳園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凸顯功能定位的‘先發優勢。”穆毅說。
巴南區委、區政府很快出臺規劃:在麻柳沿江開發區規劃約20平方公里的區域,作為醫藥產業布局核心地帶,聚焦醫藥制劑、現代中藥、生物制藥和高性能醫療器械等重點領域,規劃到2020年,產值達到300億元以上,產能600億元,建成在全國極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醫藥產業園和國家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示范區。
“麻柳園區選擇發展醫藥產業,是巴南區委、區政府結合都市功能拓展區戰略定位,以及重慶打造千億元級醫藥支柱產業目標,依托園區實際作出的戰略選擇。麻柳園區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完全可以乘勢而上,搶占先機。”巴南區相關領導表示。
在這樣的戰略背景下,穆毅團隊和整個園區都開始為布局生物醫藥產業“排兵布陣”。
在制訂園區生物醫藥產業規劃的一年里,穆毅的一頭黑發熬成了花白。而他和同事們的付出,也換來了巴南區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成長——2015年11月9日,智睿生物醫藥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2016年3月1日,17個重大醫藥項目在麻柳沿江開發區集中開工……
“傾心”
最近這兩年,穆毅有了一句口頭禪:“辦公桌不前移,問題就不能解決;問題不解決,招商項目就是水中月。”
這是穆毅和同事們從實戰中得出的心血結晶。
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戰略目標確定后,麻柳園區旋即碰到了一系列瓶頸。
在硬件上,生物醫藥廠房的建設標準比較高,這讓尋常園區常常望而卻步。
“不管是建筑工藝還是設備的復雜程度,生物醫藥企業的精細程度都遠超一般企業。”穆毅說。
在軟件上,生物醫藥企業所需設備和技術60%是“舶來品”。如何幫助企業降低和外方的交易成本,也是擺在園區面前的難題。
“有一次遇到一個突發情況,又臨時找不到翻譯,我只能硬著頭皮用翻譯軟件和外國設計師一句一句地溝通交流,鬧了不少笑話。”穆毅說。
面對重重挑戰,園區黨工委、管委會決定從創新運行體制上入手,營造更加適合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為此,麻柳園區放出了一系列創新服務大招。
第一招:創新協同機制聚合力。
園區領導班子成員和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必須定期深入項目現場,協調督促,解決問題;企業反映問題后,要在12個小時內協調解決,在24小時內給予回復。
第二招:“硬招”“軟養”促園企雙贏。
在招商引資時要出“硬招”,要緊緊盯住目標企業,通過宣傳區位紅利、政策優惠等凸顯自身比較優勢,吸引企業入駐。在后續服務時要出“軟招”,針對企業廠房建設、融資、人才培養等全產業鏈環節,采用“保姆式”服務,以無微不至的體貼服務,以及春風化雨般的真情實意打動投資者。
第三招:拓展服務項目助增產。
在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生物醫藥企業不僅需要水電供給,還要用到大量的蒸汽。針對生物醫藥產業這個特殊需求,園區以優惠價格增加了“供熱”項目,為入駐企業提供蒸汽,既滿足了生物醫藥企業的特殊需求,還能讓入駐企業員工洗上熱水澡,可謂“一箭雙雕”。
…………
隨著配套園區發展環境日益優化,麻柳園區逐漸成為生物醫藥重點項目的匯聚之地。目前,園區項目總投資已達240多億元,達產后年產值將超過360億元,涵蓋成品藥、中間體與原料藥生產、檢驗檢測技術服務、藥品與器械研發等領域,一個“孵化+基金+生產制造”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環境已經初步構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