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開明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的發展,綿陽電網建設和規劃在實施過程中也突現出新問題、新矛盾和新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電網的健康、快速發展。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矛盾和困難的分析,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提出了科學開展地區電網規劃并有效實施的思路。
關鍵詞:電網規劃;問題;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綿陽供電公司已全面貫徹落實“一強三優”戰略(與國家電網公司和省電力公司協同發展的高效戰略),依托電源配套送出、加固提高、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低電壓臺區治理項目,加大電網規劃與項目前期工作力度,克服工期緊、任務重等不利因素,確保多項輸變配電工程按時竣工投產,為綿陽市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電力保障。
一、地區電網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當前電網規劃并未實現與城鄉發展規劃的無縫銜接
從總體上看,當前有不少地方政府對電網規劃缺乏足夠的重視,甚至認為電網規劃在電網企業的管轄之內,與城鄉一體化發展沒有必要的關系,因此未將電網規劃納入城鄉發展規劃的范圍內,沒有制定詳細、具體的電網發展規劃方案。另外,還有一些地區,雖然已將電網規劃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工作中,但是由于未能全面做好無縫銜接而導致地區電網規劃和城鄉規劃、電源布點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出現不協調現象,未能充分利用有效的時間與空間。
(二)用電負荷變化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難以提供準確的電網規劃依據
1.城市規劃調整頻繁導致負荷分布和負荷總量均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城市規劃缺乏必要的剛性與強制性,這是導致城市規劃缺乏全面性與統一性的重要原因,當前的城市規劃經常會面臨反復地局部修改與重編的窘境,甚至引起部分地區用地性質發生變化,一些非建設性用地變更為建設用地,負荷密度和總量大幅增加。
2.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正處于轉型期,很難迅速確定不同地方的用電負荷發展時序與用電負荷的增長空間,也不能準確判斷和預測負荷狀態是否處于飽和指數。除此之外,大幅度調整產業結構也會影響電力系統的彈性系數,如果變化波動過大,就導致中長期負荷預測出現嚴重偏差。
3.宏觀政策走向對電力負荷的影響程度難以預測。節能減排和電價政策的對負荷預測產生較大影響,集中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負荷狀態預測偏差過大會影響電力系統的電量平衡關系,致使輸變電容量規劃存在嚴重的缺陷;一方面是電網空間分布的偏差會影響區域電網的設施選址,導致區域電網供電指數與負荷分配不均勻。
(三)項目前期工作難度不斷加大
1.電網規劃和地方規劃出現嚴重脫節,導致選址選線出現重復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電力系統建設用地面積處于急劇縮減和嚴重不足問題,而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發展與電網發展也產生了難以緩解的矛盾。據調查統計,城鄉建設規劃周期一般為10~20年,而目前電網發展規劃周期為5年,電網中長期規劃及其修編工作還未常態化開展,即便是5年規劃在過去也未能很好地納入地方規劃,若規劃國土部門沒有為電網建設工程預留足夠的建設用地空間和線路走廊,必然會導致電網工程項目面臨選線困難的窘境。
2.局部利益和項目前期工作發生嚴重沖突
目前,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導致土地資源面積不斷減少,征地、拆遷的成本費用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相關利益主體提出了高額補償要求,并附加了各種條件,例如對電價予以優惠、改善道路條件、免費改良用電設施等,或者爭取更高額的賠償。另一方面,部分公眾對電磁輻射污染所存在各種漏洞有激烈反應,認為高壓線路對人體健康有不利影響,而且線路沿途經過的企業單位和房地產開發商也會反對在其地塊或周圍建設變電站或跨越輸電線路,增加了選址選線的難度,這樣會導致項目前期工作受阻。
3.審批程序過于復雜導致前期工作周期不斷加長
一方面是審批環節較為復雜。電網項目核準需要經過發改部門、國土部門、規劃部門和水利部門給予的支持性文件,工程項目需逐級審批和辦理,這樣的周期過于漫長。一方面是審批內容過于嚴格和冗繁。在項目前期工作中增加了文物勘測、林地、地質災害、固定資產項目節能與穩定等多方面的評估內容,也對前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必然延長前期工作周期。
二、多措并舉,確保電網規劃項目能順利實施,促進綿陽電網的持續發展
(一)政府應發揮主導,促進電網規劃與地方規劃的無縫銜接
供電企業應注意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商與交流工作,通過實施“雙向協調機制制度”,出臺各種支持性文件,召開地方規劃和區域電網規劃協調會以及簽署雙邊戰略合同協議等有效方案以促進電網規劃與地方規劃的無縫銜接,從而確保電網的安全與可靠,并為地方總體規劃提供指導方案,全面落實站址和通道,做好五個“同步工作”,即實現區域電網規劃與本地各項發展規劃的同步編制、修編與實施,推動電網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實施中長期電網規劃,將電網規劃歸屬于地方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保證電網規劃的可實施性
提升電網規劃與區域發展規劃的融合密度,供電企業必須在實施總體規劃編制的過程中,全面與地方政府的合作工作,積極參與區域總體規劃的編制活動。在地方總體規劃環節與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過程中,供電企業應該將電力專項規劃歸位于總體規劃配套的體系中;在制定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同時,必須全面落實變電站用地紅線和線路走廊。而且,編制電力專項規劃的全過程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供電企業應結合地方政府的引導和建議,依據審核發布程序,使電網規劃步入合法性和可實施性。
(三)依托地方規劃,做好電網規劃負荷預測工作,在中長期電網規劃中采用“飽和”負荷密度,增加電網規劃對負荷預測的“容錯”、“糾錯”能力
精確預測電力負荷預測是全面做好電網規劃的基礎工作,因為地方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會影響電力資源的總需求,所以預測電力負荷理應全面依據當地的經濟因素與產業結構。而且,在實施電網規劃時,應做好與地方政府部門的協商與溝通工作,全面收集、分析并跟蹤各區域的電力負荷數據,采用相應的方法準確預測電力負荷,這樣方能推動電網規劃步入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應正視負荷發展及其分布客觀存在的不確定性,在電網規劃時應重點考慮建立對這種不確定性的“容錯”和“糾錯”機制,按“飽和”負荷密度和分布,確定電網發展目標網架,在中長期電網發展規劃中進行變電站布點,在電網規劃的實施過程中,跟蹤負荷的實際發展,分步實施電網建設項目。
(四)建立電網建設定期協商機制,營造和諧的電網發展環境
電網工程工程項目的開發與實現工作離不開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若能與地方政府建立長期而有效的協商機制,通過實施宣傳與溝通豁達來加強地方政府對電網建設工程的正確認知,促使政府出臺對電網發展有利指導政策,特別是在土地征用和民事協調等領域給予積極的支持,同時力爭將各市、區、縣的電網建設項目納入地方政府的重點工程予以統計并開展目標督辦,進行定期考核,以加強項目所在區、縣對電網建設進展情況進行定期跟蹤和協調的力度。
結語
電網發展規劃是電網企業針對遠景發展所制定的戰略性和綱領性的全局計劃,屬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堅持解放思想的方針,全面貫徹和使用科學發展觀,積極探索區域電網規劃和區域經濟規劃的新思路方法,為促進電網的持續健發展營造和諧、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DL/T 5429-2009,電力系統設計技術規程[S].
[2]DL755-2001,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導則[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