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婧
摘要:在實現“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經濟轉型中,工業設計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工業設計必須依靠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才能衍生出最大價值。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商業秘密的保護經常被忽視,政府和企業更多關注的是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傳統知識產權。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缺乏系統有效的保護,使商業秘密在司法追究等方面存在較多困難。文章分析企業工業設計商業秘密保護的現狀,闡明商業秘密的優勢,并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工業設計商業秘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
從美國蘋果公司利用工業設計起死回生的巨大成功中,人們認識到工業設計的強悍力量。工業設計也成為新經濟增長的急先鋒和生力軍。然而國際市場上的工業設計必須有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才能衍生出最大價值。在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商業秘密經常被忽視,無論是在理論研究還是實踐上都處在弱勢地位。政府和企業更多關注的是工業設計的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等傳統知識產權的保護,缺乏商業秘密保護的意識,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缺乏系統有效的保護,使得商業秘密保護在司法追究等方面遇到較多困難,使企業等創新主體難以維權。因此,加強工業設計的商業秘密保護是實現工業設計全程保護的要求,也是實現“中國創造”的重要前提。
一、企業工業設計商業秘密保護的現狀
(一)事前預防少、事后維權難
整體而言,近年來我國工業設計在山寨別人到自主創新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侵權與被侵權的角色轉換,在應訴和維權的攻防中,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的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浙江省是工業設計第二大省,以浙江省為例,在2015年的調查數據中顯示,涉調企業中,近一半企業設有專門負責知識產權管理的工作人員,一半多的企業制定了知識產權管理規章制度。但是,相比而言,企業對商業秘密保護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其他知識產權。大企業最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小企業對專利保護的運用比較薄弱,但是在利用商標和商業秘密方面卻優于中等企業;中等企業對專利比較重視,但是卻相對忽略了商業秘密等非專利的知識產權保護手段。總體而言,企業把知識產權保護策略的重點都放在了商標、專利上,對商業秘密等技術創新方面的知識產權則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企業在知識產權人才缺乏,相關管理制度及保密措施的缺失的情況下,遇到設計人員流動、保管疏漏、不正當競爭、惡意公開商業秘密等引起的商業秘密泄露,不但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且維權困難,“事前預防、事后維權”的戰略措施無法實現。在事前預防階段,企業缺乏對工業設計商業秘密的梳理和辨別,包括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缺乏相關規章制度及保密措施的制定。前期的預防不當直接造成訴訟中的舉證不利,使商業秘密在司法追究等方面存在較多困難,大大打擊了企業利用商業秘密維權的積極性。
工業設計從業人員對于知識產權的了解程度普標較低,對于商業秘密的認知更是非常缺乏。大部分人員有維權意識,但不了解維權途徑,個體維權能力弱,維權的高成本和長周期,使得維權走入困境。
(二)法律法規弱、行政管理難
在現行商業秘密保護法律體系下,相關立法較為分散,沒有統一的商業秘密法。我國關于工業設計商業秘密法律保護的規定分散存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公司法》、《民事訴訟法》、《刑法》等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當中。還有行政法規和規章,如《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禁止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若干規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商業秘密構成要件問題的答復》等。各地也出臺了一些地方性的行政法規保護知識產權,但總體而言針對性不強,立法層次較低,多以政策、通知、其他規范性文件的形式進行發布。多數法規原則性較強,實際操作性較差,事實認定困難。如“合理的保密措施”的認定問題。目前工業設計相關的規定,或是籠統,或是不詳,或是要求過低,會在司法實踐和行政執法中出現認定困難。
對工業設計的商業秘密保護,除了司法途徑以外行政保護也十分重要。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有權對商業秘密侵權的行為進行監督調查。對于確認的侵權行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可以對行為人進行處罰: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處以一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處理侵權物品措施兩種,一是責令并監督侵權人將載有商業秘密的圖紙、軟件及其他有關資料返還給權利人;二是監督侵權人銷毀使用權利人商業秘密生產的、流入市場將會造成商業秘密公開的產品,但權利人同意收購、銷售等其他處理方式的除外。
近幾年我國行政管理部門也加大監管力度,工業設計侵權“成本低、風險小、民不舉官不究”的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觀。以浙江臺州為例,近五年,該市查處商業秘密案件57件,案件數居全國地級市第一,商業秘密保護工作位居全國前列。“民不舉官也究”,如何指導和幫助企業健全商業秘密保護的各項措施,實現事前預防、事后維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二、商業秘密是企業工業設計保護的核心之一
(一)商業秘密的相關概念
商業秘密是知識產權的重要內容之一。按照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并經權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一般而言,未經公開的,或者不能從公開渠道直接獲取的可以理解為不為公眾所知悉。經濟利益是指能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獲得現實或潛在的利益。保密措施包括訂立保密協定,建立保密制度及其他合理的保密方式。
商業秘密的種類分為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兩大類。這兩大類基本涵蓋所有信息。作為商業秘密的技術信息一般是指設計、程序、產品配方、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等方面的信息。作為商業秘密的經營信息,一般是指管理訣竅、客戶名單、資源情報、產銷策略、招投標中的標底及標書內容等方面的信息。相較而言技術信息與工業設計的創意形成、產品設計、設計程序、產品配方、產品制作等聯系更為緊密,而經營信息與工業設計產業經營活動更為契合。
(二)工業設計商業秘密保護的優勢
商業秘密與商標、專利等知識產權相比,工業設計創新主體的認知與保護意識、知識更為缺乏。商業秘密與其它知識產權相比,在保護期限上沒有限制,使用量更多、使用面更廣。
1、保護期限長。從保護期限來看,商業秘密的保護沒有期限限制,一般處于保密狀態就一直受到保護。如可口可樂的保密配方,根據公司網站的記錄,最早的配方寫于1919年,公司將該配方作為商業秘密至今已近百年。其他知識產權中,發明專利保護期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為10年。著作權也是有保護期的限制,作者為公民時,保護期為作者有生之年及死后50年;作者為法人或其他組織時,保護期限為首次發表后的50年等等。商標權的保護期限可以為長期,但是每次需要續展注冊10年有效期。相較而言,商業秘密在保護期限上的優勢非常明顯。
2、保護范圍廣。工業設計核心是創意和創新,是獨特創意后的智慧成果,據此享受壟斷性的權利,因此對“創意形成”的保護至關重要。在獨特“創意形成”但未形成產品前,其他的知識產權法很難對“創意形成”進行保護。如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權保護的客體是作品,是思想和情感的表現形式,是“看得見的智慧”。創意本身不屬于著作權法的保護范圍。在獨特創意未形成時,很難被知識產權法的保護,但當獨特創意形成后,商業秘密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在獨特創意形成之后,工業設計產品產生之前,工業設計企業可以用商業秘密的方式保護自己的創意。在工業設計作品形成之后,即可以享受著作權的保護,也可以采取著作權加商業秘密的保護方式。除此以外,工業設計產品產生后,對于產品、配方、工藝程序、設備改進、研究開發的文件、技術預測等技術信息以及工業設計產業中的經營信息也都予以保護。
3、保護方式靈活。商業秘密與著作權結合:工業設計作品形成之后,即使可以享受著作權的保護,也可以采用著作權加商業秘密的混合保護方式,彌補單一的著作權法保護的不足。《著作權法》規定著作權人可以禁止未經允許對其作品的復制、發行、出租、展覽、表演、放映、廣播、改編、翻譯、匯編等行為,卻不能禁止他人對作品內容進行具體實施。依照《著作權法》對“具體實施”的行為無法采取有效的制裁措施。而工業設計的產品生產就是一種“具體實施”,這是工業設計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同時采用商業秘密加著作權的混合保護,就可以彌補單一著作權法保護的不足,發揮工業設計的最大優勢。實踐中有著名的互聯網企業對其一些已經創作完成的設計作品,如軟件代碼、設計圖紙等,同時采取周密的著作權和商業秘密保護措施加以保護。
商業秘密與專利權結合:商業秘密在與專利權混合保護的時候要注意,對于符合專利保護條件的工業技術,商業秘密與專利保護只能兩者取其一。因為專利權是以技術公開為前提,一旦公開了,商業秘密就不復存在。這其中企業有選擇權的,可以選擇將工業設計中的核心部分作為商業秘密保護,其他作為專利保護。或者,將符合新穎性、創造性、實用性條件的申請專利,其余作為商業秘密保護。實踐中有鏈條套筒的生產企業,將“卷制鏈條套筒系列磨具等加工工藝”申報商業秘密備案,其中用于“沖壓設備的連續磨具”申請實用新型專利。
三、企業工業設計商業秘密保護的措施
企業內部而言,應積極構建完整的自我保護機制。首先,合理界定保密范圍,實行分級管理。在工業設計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需要通過篩選,保護具有現實或潛在價值的信息,其中要注意幾點:該信息是否已從公開渠道發布;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存在現實或潛在價值;是否采用合理的保密措施。具體工業設計技術信息類的包括:設計策劃及方案(例如紙質文件和電子文檔)、特殊設計項目設計方案、設計樣板、組裝程序、產品配方、工藝實施、試驗技術及成果等。經營信息類的包括:具體包括工業設計企業各部門管理模式、管理經營的策略、各種財務信息、企業項目管理策略、客戶名單及信息等。在此基礎上,劃分保密等級、保密期限和保密標識,分類別分層次進行管理。
其次,健全保密組織架構,成立專門的保密機構,配備專職人員。在分類別分層次進行管理的基礎上,將核心設計資料、產品配方等分人管理。涉密部門及時申報、登記、核銷。在工業設計全過程,各個環節都要做好保密工作。要明確設計圖紙或軟件等的安全保護責任人。日常管理方面,工業設計的圖紙策劃部門或其他高等級保密部門,避免外部人員的隨意出入,避免信息外漏。對于網絡環境中的商業秘密文件也需要進行保密管理,除了登記備案外,還需要從數據加密、數字簽名及防火墻設置等技術方面加強。
再次,人員管理方面,加強涉密人員管理。對涉密人員按照涉密程度進行分級管理,及時簽訂保密協議、競業禁止協議。對員工加強相關法律法規、職業道德以及專業保密管理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其保密自覺性和專業能力。
最后,合理使用商業秘密侵權救濟途徑,選擇民事救濟、行政救濟、或刑事制裁。如相關商業秘密被競爭對手竊取,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提起民事訴訟,追究侵權人的民事責任。單位人員泄密的,可以通過《合同法》、《勞動法》主張權利。個人或單位實施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給商業秘密的權利人造成重大損失的,應依法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企業外部的行政部門也應發揮引導作用,制定企業工業設計商業秘密的保護辦法。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產業狀況和商業秘密保護實際情況,研究制訂有針對性的政策性文件,彌補現行《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法規在商業秘密保護上的不足,提高企業泄密風險的預防能力。同時需要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廣泛利用各種平臺深入宣傳商業秘密保護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
四、結語
工業設計是一種富有原創精神的知識經濟,是企業經濟跨越發展的助推劑。同時以商業秘密保護為代表的知識產權一定能為工業設計保駕護航,推動“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
參考文獻:
[1]鄭璇玉.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2]倪才龍.商業秘密保護法[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6.
[3]林巧.論工業設計保護對策-以浙江省為例[J].知與行,2016(3).
[4]王瑞.論我國企業經營中的商業秘密權保護策略[J].民商法研究,2017(4).
[5]周銘川.侵犯商業秘密罪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
[6]張維,夏建華.中國臺州網[EB/OL].http://www.taizhou.com.cn/news/2016-06/26/content_3028330.htm, 2016-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