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電磁探測發射控制技術也不斷發展起來。然而,從當前的電磁探測發射控制系統看,其輸出同步精準度還相對較低,且輸出信號具有一定的累積誤差,所以,就需要提升其高精度同步輸出發射控制技術。
關鍵詞: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技術;研究;設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3.012
1 前言
在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技術中,其設計主要是以GPS自帶的時鐘源與高精度恒溫晶作為整個系統的時鐘,并充分發揮兩者的應用優勢。其中,在進行GPS同步的同時,主要以時鐘源信號為系統的時鐘;而在GPS不能同步時,采用GPS秒脈沖信號,來對恒溫晶振輸出的相關分頻信號予以同步校正,最終作為系統的時鐘。此外,還需要結合發射頻點特征,來選取適當的校正周期,并利用最小公倍數法,來對相關的輸出信號予以同步校正,最大限度降低輸出頻率誤差。而經過改造后的發射控制技術,其輸出同步精度得到了大大提升,并利用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強大計數、分頻功能,讓輸出波形與頻率變得更加多樣化,滿足了多功能電磁探測發射系統的基本控制要求。
2 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技術簡介
可控音頻大地電磁法(CSAMT)主要是把兩端接地的長導線設為發射源,通過對相關電性參數分析,而得出地質結構信息的一種方法。通常來說,阻抗相位為CSAMT探測中最為重要的參數。為確保地下介質電性結構的勘探精確度,在進行野外測量時,需要提升輸出信號的同步精確度,從而阻抗相位實現高精度測量。其中,恒溫晶振在較短時間內,其精確度較高,且穩定性好,不易受到干擾,但該系統需要在恒溫環境下進行工作,因此,容易出現老化現象,從而出現不可逆的頻率偏移,并形成累積誤差,對電磁探測發射系統輸出精度造成影響。而GPS自帶的時鐘源同步精度較高,且不存在累積誤差,不易受到地形、測量距離等因素的影響,穩定性較強。然而,若是GPS遭遇太陽風暴、衛星失鎖等,其輸出信號也會出現短期不穩定現象,對其同步精度造成影響。所以,結合現有的電磁探測發射控制系統存在的不足,還需要對高精度同步輸出發射控制技術進行深入的分析。
當前,在科技的發展下,利用秒脈沖信號來對恒溫晶振輸出時鐘予以復位,或是通過秒脈沖信號來作為基準源,來相關的恒溫晶振頻率偏移予以估算、修正,以實現雙時鐘協同工作模式逐漸得到了推廣及應用,并大大提升了同步精度,確保了系統時鐘穩定性、輸出精確性。在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技術研究中,主要以GPS自帶的時鐘源與高精度恒溫晶振,來進行協同運作,并將其作為系統的時鐘,讓兩者進行高效配合,以提高同步時鐘的精確度,并對輸出信號予以同步處理,利用最小公倍數,來相關的輸出信號予以同步校正,從而降低阻抗相位測量誤差,將GPS自帶的時鐘與恒溫晶振優勢充分運用起來,以提升輸出同步精度,并簡化數據輸出過程,使其穩定性得到大大提升。
3 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設計分析
3.1 系統時鐘同步設計
利用GPS自帶的時鐘源以及恒溫晶振,來進行系統時鐘的設計時,需要結合兩者的特征,并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協同運作。其中,在發射及接收系統中,可利用高精度CW25?TIM的GPS芯片來進行設計,以提高其同步精度、輸出精度。而在系統同步時鐘的設計上,在進行GPS同步選擇時,要將GPS自帶的時鐘源信號設為系統的時鐘,以免出現累積誤差。若是GPS無法實現同步選擇,可運用GPS秒脈沖信號,來對恒溫晶振所輸出相關分頻信號予以同步校正,并將其設為系統時鐘,進而彌補GPS短時間定位不準確、不穩定的缺陷,以縮小輸出信號頻率誤差,讓系統輸出同步精度得到有效提升。
3.2 輸出信號同步處理
在提升同步時鐘精準度基礎上,還要對輸出信號予以同步處理,從而更好地消除輸出信號累積誤差,并減少阻抗相位測量誤差。通常來說,恒溫晶振會存在一定的累積誤差,尤其是在時間的推移下,其輸出信號也會隨之發生頻率偏移,進而導致輸出信號相位偏移。所以,在同步校正中,應該以GPS秒脈沖信號來作為參考的依據,并改變分頻系數或是對恒溫晶振的振蕩頻率進行有效條件,從而形成同步時鐘,補償恒溫晶振頻率偏移對于同步時鐘產生的影響。通常來說,消除輸出的累積誤差,實際上也就是對輸出波形予以校正的一個過程,主要以GPS 秒脈沖信號來作為參考的信號,從而選擇適當的校正周期,來對分頻計數器上的數據予以清零,直至下一GPS秒脈沖信號升高沿時輸出信號,并重新以零相位進行輸出為止,以更好的對輸出信號予以同步校正。
3.3 校正頻率域輸出信號
由于不同的頻率對應不同探測深度,在頻率域電磁法當中,為了取得大范圍地下介質的典型結構信息,需要對頻率域輸出信號進行校正。通常,為了消除輸出信號累積誤差,要選取適當的校正周期,且周期不可過大,進而提高輸出信號同步精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對于系統時鐘精度要求。由于每組信號頻點以兩倍頻關系遞推,所以,要選取每組待發射頻點周期上最小公倍數,并將其設為同步校正的周期,以確保每組頻點都可以以零相位開始,以零相位結束,讓輸出信號保持完整而連續的周期波形。在數值選擇上,也可以以5s、6s、8s、9s來作為待發射頻點同步校正的周期。
4 結束語
在高精度同步輸出多功能發射控制設計中,為實現頻率域電磁探測以及時間域電磁探測的通用性,可采用GPS自帶的時鐘源與高精度恒溫晶振,來作為FPGA 時鐘,從而提高同步精度,并降低輸出頻率誤差。同時,還要結合發射頻點特征,來選擇適當校正周期,對頻點所對應的校正周期中,進行分頻計數值的清零,以便更好的對恒溫晶振累積誤差進行校正,以提高系統的計數功能,讓波形與頻率輸出更加多樣化。
參考文獻:
[1]楊艷明,李鵬.基于柔性測試技術的高精度水下聲學采集與發射系統設計[J].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22(05):1616-1618.
[2]崔小準,康成斌.星間鏈路發射機時延零值的數字標定算法[J].宇航學報,2014,35(09):1044-1049.
[3]王義,江漢紅.基于曼徹斯特編解碼的脈沖電源同步控制策略[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2015,27(06):11-14,26.
作者簡介:田春苗(1988-),女,蒙古族,內蒙古霍林郭勒人,碩士,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發射控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