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文浩
摘 要: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獨立面對并適應當下的信息社會,是這個時代對學生的要求。教師和學校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實踐中,要努力推動其與核心素養相結合發展,關注學生能否正確有序地學習與發展自己,這才是信息教育存在的價值。
關鍵詞:核心素養;信息技術
面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更加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可是到底信息技術教育重要在哪些地方,我們并不明確。現行的初中信息技術教育,基本屬于電腦操作技術學習,為了更好地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我們需要認可核心素養教育的現實意義,并努力基于核心素養安排相關教學。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育的意義
(一)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方面。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經在信息化的世界里進行了,我們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就是告訴學生,信息技術不僅僅是利用電腦進行工作,還有更多的領域涉及到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增強他們的信息意識,而學習和掌握信息技術,不僅段煉計算思維,而且也能很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二)培養相關人才
強調信息技術教育,不是培養會用電腦的人,而是培養熱愛信息技術的人。要讓學生獲得信息處理和應用的能力,讓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終身學習的一種手段,為適應當下信息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中學信息技術課程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專業知識老師們都有,但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除了對本學科專業有深刻的理解,還需要教師的智慧和創造,更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歷煉和探索。所以從師資和生源,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培養,人才的出現,是“實踐創新”的基礎。
(三)中學信息技術教育運行現狀
中學信息技術所涉及的操作技術客觀上十分基礎,實用性較高,課程標準偏于簡單化,所以課堂上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學生對于電腦并不陌生,但是在學習中經常就是簡單的思維建設,靈活度不夠,這不符合學生發展。中學生已經有了小學信息技術基本知識的奠基,如簡單的修改圖片,圖文混排以及打字速度提升等,有了這樣的奠基,才能更好的“學會學習、健康生活”,才能理性面對信息技術教學,做到“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因此,中學的信息技術教育,必須把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落到實處,不再單純的進行技能學習。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
(一)文化基礎
信息技術教育往往給人留下不規范的誤解,許多老師也說自己盡心盡力的教學但許多人不能理解,覺得不就是教會學生玩電腦嗎?其實不然,這種教學不符合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的基本原則,僅僅是“授人以魚”,學生不能真正的體會信息技術教育中的人文底蘊,更不必說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領會信息技術中的“創新精神”,形成自己合理的計算機認識。而明顯,中學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滲透著的更多的是信息技術的文化素養,為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的挑戰,適應當下信息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自主發展
中學生學習的計算機知識屬于基礎性知識,可是教師通過合理編制教學內容,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將教學內容巧妙地設計在一個個真實的實際問題中,并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有效參與教學過程并解決關鍵問題,這樣就能更好的發揮學生自主性,讓學生“學會學習,實踐創新”。倘若學生每次課都在經歷利用所學信息技術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度過,既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也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長期下來,他們的信息意識就會逐漸增強,信息能力就會不斷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育的社會引導性
每個人的素養都需要系統完整的培養,我們在進行信息技術教育時顧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參與,學生在中學階段正在形成自己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他們面對信息技術教育,能夠不再只想著“玩游戲”,就是在更好地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學習。但這樣的認識是不夠的,需要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社會性引導。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有一節涉及“電腦病毒”的教學,讓學生正確認識電腦病毒的危害,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一個有著“責任擔當”的學生,不做危害社會的事,不用自己的知識來危害國家,這是最好的核心素養教育了。
四、結束語
我們在乎每一個學生的完整素養形成,所以我們要理解并習慣于在不同的學科教育中,提及以及推動核心素養的培養。現階段的信息技術教育,我們追求并鼓勵加入素養教育,這才是教育的實際意義,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教學,符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一核心。
參考文獻:
[1]王嵐,張瑞玲.運用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J].成人教育,2006.
[2]王國鈞,邵斌.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
[3]馬曉娟.試論面向素質教育的信息技術教育[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