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義中
當前我國教育正在向“創新教育”轉變,這無疑為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一項新的教學任務。它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發展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前言”部分特別提出:“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教育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理解“更要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句話,是我們每一位小學數學教師理解《標準》時應該關注和明晰的首要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且還要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小學時期是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孩子的邏輯和抽象思維能力開始增強,對數學學習中產生的錯誤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小學數學教學要為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一、給學生數學化思維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師要精心設置需要學生做出邏輯判斷的問題情境,設計引發學生獨立思考的教學過程,營造引起思維矛盾沖突的交流機會,讓學生充分運用數學化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真正將學生的思維活動有機融入學習過程中。
1.激發興趣,使學生愛思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經常、最活躍的因素。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不斷的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思。“樂學”是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基礎,學生對數學有興趣,享受到數學成功的快樂是善于主動構建新知識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生動有趣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
2.引導參與,使學生勤思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經歷思維過程中勤于思考。而在教學中,重視思維過程就必須重視學生的動力操作,因為操作和思維是緊密聯系的,學生在操作前,必須動腦想一想,才能動手做一做。操作是手和腦并用的活動,創設合適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到認識活動之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思維的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激活起來,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二、打開學生的創造激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要精心設計可以喚醒學生好奇心的開放性問題,要充分鼓勵學生的審美直覺和大膽猜想與想象,要將數學結論還原為學生自己抽象和歸納的思維過程。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核心和最關鍵的問題是:要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想”,要讓學生敢于別出心裁地“想”。
1.巧妙創設教學情境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學,它可以激發、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學習者在學習中保存愉快和不緊張,有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所以,教師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要對學生充滿愛心、關心、熱心、耐心和誠心,巧妙地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使學生身心愉悅,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樣,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起來,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創新。在教學中導入新課時,可通過創新情境,以講故事、猜謎語、聽音樂、玩游戲等引入。
2.改進優化教學方法
多年的應試教育,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很多教師不自覺地形成了以知識為核心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模式,在教學中重視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總是習慣于把自己的思想觀念強制性地灌輸給學生,扼殺了學生頭腦中的新想法。只有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具有創新意識的教師會運用各種靈活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的嘗試,同時,教師的這種創新精神又將感染學生,促其創新意識的養成。
要使學生創新,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和改革的意識。“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有更新觀念,充分挖掘教材,教法的創新才有可能。對學生應用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新時期數學素質教育的內容之一,應貫穿整個教學的始終。當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漸進,踏踏實實的訓練,做到全方位平衡發展。數學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多采用探究法、討論法,創設一種自由思考的課堂教學氛圍,給學生思維提供漫游的空間,進而產生創新的欲望,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創新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
3.勇于開放學習環境
開放的學習環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其能夠愉快地進行探索研究,積極地思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聯想、想象,進而產生創新意識。氛圍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開端。和諧的教學氛圍可以有效地減輕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必要的心理壓力。教學中教師要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
教材在內容的編排上,就十分注重貼近學生的生活,描繪出一幅幅生動活潑的圖畫。正是這些生動的畫面、具有啟發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成為我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把煩瑣的數學題改造一下變成一道趣味數學題,讓同學們在寬松的氣氛中解答。
在教學中,盡可能為學生設計想象空間,使其展開想象的翅膀任意飛翔。良好的環境是很好的老師,如果這樣持久地做下去,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逐步形成。
總之,我們要在教學中樹立開放意識,把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從問題出發,從學生的學情出發,努力創設開放式的人文情景,建立一種互相尊重、民主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置身于一種敢于想象、敢于質疑、敢于標新立異的學習氛圍中。真正實施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就能使數學課堂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主陣地。同時,在教學中形成一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元互動的交往方式,通過語言、暗示、模仿、情緒感染、合作競爭、角色互換等交往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師生自我的充分發展,從而達到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