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謙
摘 要:數學作業本是數學教學的一面鏡子,是師生交流信息的一個窗口。而批改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一項教學常規工作,它對于指導學生學習,檢查教學效果,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讓他們在輕松完成數學作業本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呢?本人認為,應注重對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作業評價的改革,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既注重激勵性、策略性、還要注重寬容性,并加以適當的物質獎勵,即對學生作業實行“等級+評語+小獎勵”的評價方式。
關鍵詞:數學作業本;批改;評價
對于數學作業的批改,我們習慣用“√、×”來評判答題的正誤,采用等級制評價。這種方法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作業上得滿分僅表示“答題正確”,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過程、習慣、能力、品質等各方面并不能從分數中具體體現出來,而這些卻正是小學生學習潛力之所在。此外,單純地用“√”和“×”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思維、學習成績,會影響師生之間的思想、情感交流,還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何更好地通過作業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揮主體能動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愛默森說過,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在農村極為有限的教育教學條件下,是否能讓數學作業本“說話”,用數學作業本來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又能把學生鞏固知識的作業過程變成知識與品德并育的過程?是否能讓學生真正變成學習的小主人,把完成作業變成一種樂趣呢?隨著對《數學新課標》進一步的學習,使我們更加意識到這一評價制度的一些缺陷。所以,本人逐漸注重了對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作業評價的改革,對學生作業的評價既注重了激勵性、策略性、又注重了寬容性,并加以適當的物質獎勵,即對學生作業實行“等級+評語+小獎勵”的評價方式,本人作了以下嘗試。
一、在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中巧用評語
評語是一種作業批閱的方式,在作業批改之時利用評語,能與學生進行無聲的交流,默默地給學生們關愛,給學生溫馨和關懷,點燃學生頭腦中智慧之光和思想火花。巧用評語可以指導學生做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可以拓寬學生思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并且當面反饋,定期展示。
1.指導學生做題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當學生在作業中出現審題、計算、觀察、分析、判斷等方面的錯誤時,老師可以利用評語進行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先找準數量關系式”、“利用逆推方法試試看”、“第二步該干什么?”等評語,實際是向學生提供思考的路線,學生在老師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據指導,學生不僅找到了錯在哪里,而且知道為什么錯、怎么改正。不責罵質量特別差的作業本,相反,應盡量地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你準行!”“你的進步很大,因為你付出勞動。”“看到你在進步,萬分高興,希望你更上一層樓。”這種帶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對自己充滿了希望,從而會使學生逐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拓寬學生學習思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評語,不僅要反映學生解題的正誤,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法指導,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學生的智力因素。通過積極引導,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自主創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利用評語適當給予啟發,以幫助開發學生的潛能,激活創新意識。如“一題多解”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問題,克服了思維定勢的不利因素,開拓思路,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能正確、靈活地解答千變萬化的應用題。利用評語:“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獨特見解的學生,對有的題可用多種解法而學生只采用了一種,可以寫上:“還有更好的解法嗎?”“愛動腦筋的你肯定還有高招!”。這樣的評語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開啟心靈、馳騁想象,鼓勵學生動腦思考、發現問題、做出假設、嘗試驗證、歸納總結應用,使他們敢于大膽地去想去做,鼓勵學生要敢于標新立異、敢于嘗試。
教師在學生的作業書寫、格式以及算理過程要嚴格把關,這些是體現良好學習習慣的外在標準。及時用恰當的評語指出作業中的不足之處,能使學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聰明,如果字再寫得好一點,那就更好了!”、“結果正確,但格式正確嗎?”、“聰明的你,一定能發現簡便方法!”等,使學生在鼓勵中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對于學生由于粗心出錯,首先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再提出殷勵希望,改正缺點。如:“和細心交朋友!”、“你的字寫得可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確率,那肯定是最棒的!”或者“再細心一些,準行!”這樣,一方面不打擊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糾正不良傾向,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學生作業做得又對又好,除了打上“優☆”外,還加上各種評語展開競賽。如“你好棒!”“太妙了!”“非常棒!”對字寫的好,作業正確率高,解題最有創意的學生,打上“最有創意!”對于這些陌生而新鮮的評語,學生充滿了興趣,自然得使其學習數學的優勢得到了順勢遷移。當然,寫評語時要本身要簡潔、明了、自然、親切、實事求是,充滿希望、富有啟發性,這樣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在小學數學作業批改中巧用小獎勵
在數學作業批改中巧妙地運用評語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學生覺得做作業有趣了。當學生獲得了5個優☆或5張笑臉,老師就用小獎勵鼓勵學生,這樣就更能感覺到做作業有味了,獎勵的方法是:老師把每天每次批改后質量好的情況,統計到每個學生本子的封面的左一列,連獲5個優或5張笑臉,老師就獎給一顆“星星”貼在班級“爭星先鋒”活動欄里。等集到5個“星星”,就可以爭取到一次抽獎機會,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抽到非常特別的獎品。所以每次的作業,他們都嚴格地對待,生怕出一點狀況,希望能得到老師優或笑臉。長期下來,學生逐漸養成主動、認真完成作業本的好習慣。小小的獎品,在學生心目中,有著一種神奇的動力,能大大激勵學生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作業,做作業“無趣”變“有味”了。
三、當面反饋,定期展示
每次的作業批改完,在發放作業本的同時,在全班把這一次的作業情況做個簡短的分析,并且提出對這次作業訂正的想法。也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這一次的收獲,以及自己的想法。每一個月定期在班級里展示這個月內表現突出的以及有進步的學生,并把名單公布在班級的“光榮榜”上,使他們成為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這樣,生生之間的這種你追我趕的勁頭,帶動著全班不斷進步。在學期末班級評選“爭星先鋒”中,評選出前八名,進步最快的兩名,獎給適當的小獎品,使學生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認可。
人才的培養并非數日之功,運用“等級+評語+小獎勵”的方法批改作業,不懈地堅持能促使小學生良好習慣、情感、品質等方面的養成,體現了一種人性化的思想。學生看到會覺得老師對自己是真的關心的、在乎的,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面對面溝通,同時,也可以提高作業批改的效率和作業的正確率。作業本上的評語如鮮花和小草,點綴著學生們那繁忙而單調的學習生活,似涓涓細流滋潤著學生們那干涸而焦裂的心田,讓每一本數學作業本都開口“說話”,使學生和作業都“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劉兼,孫曉主編.數學課程標準[S].
[2]梁秋蓮.數學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4).
[3]李光樹.小學數學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