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梅
摘 要:最近幾年來,新課改不斷在教育領域中落實,這就使得各個階段的教學都面臨著諸多的發展壓力,小學語文教師亦是如此,他們在進行小學語文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意識到了應用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因此,就應當積極總結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需要,總結最為適宜的教學方式,而筆者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從研讀課文題目入手,進而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的方法進行了相應的探究,以下為詳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讀課文題目;強化理解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可以從整體性層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的關鍵點,如果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強,那么,他們獲取語文理論知識的能力也就相對較強,同時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相關的語文教師應以此為基礎,構建一個完善的教學體系,可以從研讀課文題目這一層面來著手,強化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為其他的語文知識解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通過題目分析手段,實現整體閱讀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實際的閱讀教學之前,常會引導學生對課文題目進行自行解讀,而后通過朗讀的形式,對課文中的內容進行感悟和體會,這一環節,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審視,對文章思路予以縷清,對閱讀內容所表達的主旨進行分析,而后再感悟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結構或是閱讀中心予以充分理解,學會從作者的角度分析閱讀內容的寫作思維和中心思想。
在對課文進行研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具體的語文課文題目進行分析,而后通過分析和探究的手段,從閱讀文章的題目著手,找尋出其中的關鍵詞,并勇于提出自己對于閱讀題目撰寫的質疑,從文章題目層面著手,對課文內容或是特征進行重點把控,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比如,教師在教授《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課文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將自身的引導性作用體現出來,而后安排學生首先對此課文題目的表達方式予以分析,通過細致的探究之后,督促小學生進行精細的閱讀課文內容,在此環節,教師可以設置相應的提問句,比如:題目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是什么意思?桂林山水體現出哪些特點?作者通過哪些手描述了桂林山水之美?通過問題的設置,促使學生可以自信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令學生仔細認真的從閱讀內容中找尋最終的答案,這樣就能強化學生對于閱讀題目的探究力度,進而提高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二、通過題目替換的方式,進行比較閱讀
一些小學語文閱讀內容之中,如果安排學生直接進行閱讀,就會導致學生無法對課文的重點予以明確定位,或是不能認識課文的主旨或是作者所表達的核心意思,最終的寫作環節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不能對命題作文充分理解,無法按照要求進行內容寫作,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替換題目的方式,強化學生對于題目的記憶,而后教師可對學生的擬題進行評判和鼓勵,通過這樣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學生可以對課文中的內容和中心進行重點把控,進而提高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效率。
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找尾巴》這篇課文內容時,就可以通過講解文章內容的形式,增加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學生在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則可安排學生將文章題目進行重新擬定,盡可能做到符合文章內容,結合自身對于文章的理解和掌握,最終擬定出最為適宜的文章題目,在此過程中,學生就會集中自身全部的注意力,去解析文閱讀中的內容,而對文章題目的替換,則是對閱讀內容的凝練,更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重點過程。
這樣的教學方式更加利于學生的學習,逐步不僅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研讀題目教學的優勢凸顯出來,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對于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其他部分的教學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課改不斷的在教學實踐中落實,在這一發展趨勢下,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意識到自身所肩負的壓力,若想促使自己的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成長需求,就要積極把控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認知水平,以此為基礎,落實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而閱讀教學可謂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礎內容,可以為學生掌握其他部分的語文理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筆者提出了通過閱讀題目研讀的方式,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這一教學方案,希望給相關小學語文教師以相應的啟迪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沈靜.以題為眼導航閱讀——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題目教學[J].教育觀察(下旬),2014,23(10):40-42.
[2]陸燕.語文讀題新境界——淺談語文閱讀課上引導學生個性讀題的點滴做法[J].教育界,2013,47(32):84-84.
[3]劉學明.論“教課文”與“教語文”——期待“教課文”朝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