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萍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在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又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脫離幼兒年齡特點的小學化教育傾向有明顯的抬頭和愈演愈烈的趨勢,這一現象引起了許多學前教育專家的關注。尤其在筆者所處的這種比較偏遠的地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更加明顯,這種有悖于學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現象不容忽視,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國家和地區也出臺了相關的文件和采取一系列的行政手段明令禁止。雖然在行政手段上明令禁止,但由于社會的影響等多種原因,實際上卻禁而不止,如何改變學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狀況?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對策,尚未探索出從根本上控制和扭轉這種現象的有效對策。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實際做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并在實踐中對這一現象加以扭轉。基于此,筆者結合本園情況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出現學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由于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希望幼兒早學知識,多學知識,幼兒園為了爭取生源,為了在競爭中生存,被迫迎合家長;另一方面是某些小學一年級采用入學前測試的辦法招生,測試內容竟是一年級的課程內容,個別甚至是小學奧數競賽的題目,幼兒園為了本園畢業的孩子能通過測試順利入小學,也不得不實行小學化教學。
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害無益,其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對小學教育形成負面影響
1.由于孩子因學習壓力,導致孩子的“知識消化不良”
提前教育使孩子上小學時失去了學習興趣,并由此產生厭學情緒,據了解,全國三十個省市的調查表明,在小學一年級兒童中有35%左右不喜歡語文、40%左右不喜歡數學,這正是那些短視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結下的苦果。
(1)由于幼兒園搶學了小學低年級的部分知識,幼兒進入小學再學同樣的課程時,往往因為“我學過”而不專心聽講,不認真學習,使部分孩子形成上課不注意聽,下課不完成作業的不良學習態度和習慣,造成家長陪讀陪學的后果。
(2)由于幼兒園缺乏專科教師,所傳授的知識不一定完全正確和準確,幼兒到了小學便會先入為主,很難糾正。如:英語中發音不準確,寫字姿勢不正確,拼音讀寫不規范等,而這些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給正常的小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2.不利于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危害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決定了他們還不是“坐下來學習”意義上的學生,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經系統的傷害,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過早過多的進行規范性學習,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上的不良癥狀的產生,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3.不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學前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
二、如何克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1.教師要有從事教育工作所應該具備的較高水平的專業知識技能
包括學科知識和教育知識技能;要受過較長時間專門訓練,特別是經過實地的教育實習,以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能力;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是接受國家和社會委托負責教育學生,照料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要敬業愛生,公平對待幼兒。教師要遵守職業規范,嚴格律己、為人師表;教師要有主體意識。不斷反思自身實踐,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將學習貫穿職業生涯的始終,教學相長。”
2.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為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對幼兒實施教育的必要條件。但農村經濟條件比較差,農村幼兒園普遍存在資金缺乏的現象,很多幼兒園沒錢購置大型玩具和像樣的游樂設施。為農村幼兒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不是要追求高標準的設備條件,而是要挖掘和利用農村現有的資源條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依靠當地的自然資源,以農村的廣闊天地為課堂,以大自然、大社會為教育內容和教材,開展多種生動活潑的游戲和活動,使用好每一寸空間、每一種材料都體現出教師的別具匠心,做到農村化、地方化,努力探索出一條具有農村特色的幼兒教育新路子。
3.進行家園溝通,發揮家庭教育功能
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在讓家長了解幼兒教育規律時我園制定了有效的、可操作的方法,有效利用家長接孩子的時間開展家教指導;利用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家長會、宣傳欄等形式,使得家長了解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雙重任務是什么,引導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知道一個人的教育是終身的,對孩子的教育不能用短跑來形容;家長們自覺認識到幼兒園的教育目標是什么,應該培養孩子什么樣的特點,知道小學化的做法是危害幼兒身心健康的。
4.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
在選擇活動內容之前,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幼兒。我們只有經常蹲下身聆聽幼兒的想法,才能了解幼兒在想什么、喜歡什么,才能了解他們經常談論的問題、感興趣的內容以及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原有經驗。同時,我們要了解教材,剖析教材,找準主題活動中幼兒發展的支點,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思考怎樣把這些點轉換成可行的、合適的活動。
作為專業的教育人員,我們的教育目光不能短淺,不能只看到現在,應著眼于孩子的未來,自覺防范、抵制幼兒教育小學化,遵循幼兒年齡特點,按照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合理安排幼兒園的各項活動,讓孩子自由健康快樂地度過金色的童年!
參考文獻:
[1]幼兒園工作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令第25令.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基[2001]20號.
[3]張丹.關于幼兒園小學化傾向的反思[J].幼兒教學研究,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