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鳳
摘 要:在高考文綜考試中,很多同學的政治選擇題能夠得到48分滿分或者44分的高分,但往往主觀題得分卻不高,這很大程度上與同學們的答題技巧有關。如何答好主觀題,是制約不少學生成績提高的“瓶頸”問題。結合教學和備考實踐中的體會,總結平時考試試卷中比較常見的一些設問,筆者歸納出解答政治主觀題的一般思路,為廣大考生和同行交流。
關鍵詞:政治;高考;答題
一、命題探秘:“萬變不離其宗”
歷年高考政治學科的命題都力求“穩中有變,變中求新”。今年高考政治試題也一樣。總體來說,與前兩年相比在難度上基本持平,主觀題整體難度比去年要略微難一些,格局略有變化,難易適中。題量與去年一致,分值的分布總體也比較穩定。題型穩中有變,選擇題仍然以因果關系類、體現類、引言類為主,只是試卷格局略有變化。四選二的組合選擇題由去年的7道增加為今年的10道。另外,今年沒有出現近幾年必考的計算類選擇題,不少數學不太好的學生應該略感欣慰,非選擇題仍以原因分析類和措施類為主,更加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觀題同時出現兩問:38題第1問和39題第3問都是讓學生針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建議,這就明顯充滿探究性和體驗性,符合新課改理念,考查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闊性和全面性,這對學生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高考命題怎么設問:題目在書外、答案在書中——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突出能力立意
高考命題點應當是社會熱點和教學重點的結合,不能結合教材重點的純粹熱點、新聞是不便于考察或沒有意義的。可以說,素材的選取是“別有用心”的,必定圍繞學科的主干知識進行設問。因此,扣緊教材觀點去組織答案,落實到卷面上的必須是教材上的知識點,有時適當補充時政觀點。既然設問是立足課本的主干知識,所以在分析材料時就不要被相對陌生的材料嚇倒,要相信其答案我們肯定學習過,這也特別要求我們對教材知識一定要熟悉,否則材料看了半天你都聯系不到相關的知識點去。今年的試題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考綱和教材中的重點主干知識或基礎知識,比如主觀題所考查的經濟生活的“收入與分配”、哲學生活的“辯證否定觀”等。同時注重考查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人文、科學素養,突出能力立意。
三、高考命題怎么選材:宏觀視角,微觀切口——關注時政熱點、突出時代性、現實性和人文性
政治問答題通常不回避熱點,且選取的材料大都具有時代實效性、突出當前國內外熱點(國內熱點為主)、突出區域特色等特點,考察學生對當前黨和國家政治、經濟及社會生活中重大方針、路線、政策的理解運用,可以說選材的視角是很寬泛的。今年的試題選取了國際金融危機、海外并購、反傾銷反補貼等社會現實和熱點問題作為背景材料,體現出政治學科鮮明的時代性和現實性特點。
選擇題是高考政治試題中較穩定的一種重要題型。因其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強等優點,能有效地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試卷中的比重很大,分值一般占到總卷面的一半左右。可以說,選擇題答題情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總得分的高低。當然做選擇題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了選擇題的解法研究,同時參閱了一些資料,概括出了在選擇題解答過程中要掌握解題的基本要求和解題思路和“九排除”的解題方法,并在實踐運用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四、解題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選擇題應遵循先審題干、后審題肢。肢干相連、以干求肢的原則。所謂審題,就是透徹地理解、弄懂題目的含義,找出題目的意向性的過程。這是解題的前提條件,它包括審題干和審題肢兩個方面的內容。要做到三審。
審題干(審查題干,確定題干的規定性):讀懂題干,這是前提,也是常識,但有的同學最容易被忽略這一步。通常表現在對題干粗略一看,還一知半解時,就開始看題肢,一旦對選項拿不準時,再回頭看題干。不僅浪費了時間,還會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1.在審題干過程中,要明確以下三點:
(1)題干的選擇方向,是正向還是反向選擇。
(2)題干的命題類型,是概念、原理(或觀點)的理解、判斷型,還是比較、事實的分析、綜合型。
(3)題干的規定性,包括要求選擇的范圍、角度、層次等。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表現不同題干時側重點不同。在審題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題干的主題詞、中心詞和限制詞,體現命題的意圖。
明確立意。每道選擇題都有一個立意,即一個中心思想。要把握這一中心,對長題干要短讀,概括大意;對短題干要長讀,理解其深刻寓意。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濃縮。對復雜單句,主謂賓即為材料中心;對復句或是段落,第一層邏輯關系即為中心意思。這些都要求考生具備較強的閱讀理解能力。
抓關鍵詞。關鍵詞語是題目的“題眼”,它確定了題干內容的特殊規定性,只有準確地把握“題眼”,選擇題肢才有目標。
扣引導語。引導語作為材料與題肢的聯結詞,規定了選擇的方向。不同的引導語有不同的具體含義和要求。如表示思維方向的引導語:正確的、不正確的;表示知識范圍的引導語:體現的經濟生活道理、哲學生活道理、政治生活道理。文化生活道理等;表示內容的引導語:措施、制度等;表示程度的引導語:根本、主要等。
審題型。要確定題型,是單項選擇題,組合式選擇題;是正向選擇題還是逆向選擇題。
審題意(抓住立意。全面理解題意,材料中心,注意:抓住中心詞和中心句,長題干要讀短,短題材要讀長,除了題目設問時有明確的指向性,其他的都必須把材料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不可斷章取義)。抓住材料中心的基本方法是濃縮。對復雜單句,主謂賓即為材料中心;對復句或是段落,第一層邏輯關系即為中心意思。
審范圍(即審角度,題干的限定性、指向性。要著重弄清題干在時空、內容、邏輯三方面的規定性,以便確定題干規定性的知識范圍。如時空范圍的規定性是“現階段”,還是“歷史上”;是“社會主義民主”,還是“資本主義民主”。又如內容范圍的規定性是“經濟生活”,還是“政治生活”或“哲學生活”;是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還是歷史唯物主義;是有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的知識”內容,還是有關“國家制度方面的知識”內容。再如邏輯方面的規定性是以果尋因,還是以因求果;是找區別點,還是要找共同點等。)